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代文学作品的妓女形象,呈现出千姿百态,色彩缤纷的现象.其中比较著名的妓女形象大致有以下几类:人老珠黄,遭弃飘零的形象;欲攀高枝,强跃"龙门"的形象;有情有义,甘于贫困的形象;侠肝义胆,助人为乐的形象;揭露贪官,不徇私情的形象;抨击奸佞,热爱国家的形象.  相似文献   

2.
加强新时期党员形象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是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需要,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新时期党员应塑造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形象,塑造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形象,塑造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形象,塑造清正廉洁、无私奉献的形象,塑造艰苦奋斗、为民服务的形象.加强新时期党员形象建设的途径是创建"学习型"政党,争做"学习型"党员;认真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的教育活动;加强制度建设,营造党员形象建设的有利环境;不断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严把"入口关",做好纯洁党的组织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运用内容分析的方法,以2003年至2007年间<人民教育>杂志"名师人生"专栏中所报道的68位典型人物为样本,从生理形象、知识形象、学科形象、业绩形象、事迹形象等5个方面,对我国当代优秀教师的总体形象进行多维透视,结果显示当代优秀教师典型形象的总体特征是:中年教师在当代教师群体中地位日益突出;优秀教师的文化程度普遍提高,学历是评定优秀教师的必要条件之一;语数外主干学科的教师是优秀教师的主体;教师群体的"专业化"、"专家化"已经成为教师形象发展的主要趋势;当代优秀教师正试图向反思课改、勤奋科研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八仙形象迥异,易于辨识,熟语中的八仙形象也是紧紧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如熟语中的吕洞宾是一个佩剑者的形象;张果老是"倒骑驴"的形象;铁拐李是拿葫芦卖药的形象;韩湘子是富有音乐才能,并且被排挤的形象等。八仙熟语还传达出积极乐观的人生精神、知足戒骄的处世态度和要有"人情味"等精神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本文由国家形象和公民个人形象的观点谈起,从文化、风俗习惯差异性较大;个人小我形象的融合和国家形象被故意抹黑、放大等三个方面的原因阐述;从公民个人"小形象"出现的问题角度去解读分析国家"大形象"的利害关系,全面提升社会整体素质水平,树立国家良好形象。让大家通过传媒方式接受并为国家形象自觉践行自己的行为方式;从小树立文明形象;提高自身素质和将其很好的运用并融入到国家形象之中等。努力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塑造和提升国家形象。同时广泛传播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精神,使得在提高国民素质和提升国家形象上都发挥着正面、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和谐世界"理念下,良好的国家形象塑造,需要转换经济与文化在国家形象构建中的优先序列,用文化优先替代经济优先,构建"文化中国"的国家形象;在国际社会中,中国要有所作为,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而亲善睦邻,营造"周边和谐",是提升"和谐世界"理念感召力和影响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对果戈理短篇小说<涅瓦大街>的三个女性形象--"女性集体"、"黑发姑娘"和"金发女郎"给予考察,分析其基于男性成见的小说叙事所赋予的女性形象特质--"不确定性"、"无名性"、"被动性"、"失语"和"智性缺席"等,对女性形象实行操作和控制的小说叙事策略,其目的在于建构男性主导的价值系统.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高涨,中国国家形象战略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种种挑战。其原因在于:社会制度的差异;国家利益的博弈;意识形态中的"刻板印象"或防范心理;文化交流与国际传播能力的制约。面对挑战,中国国家形象调整在战略思想上倡导"和谐"价值理念,构建国际社会认同;在战略目标定位上奉行"新国际主义"原则;在战略手段上更加灵活,注重"整体形象"的塑造和"内外形象"的协调统一;在舆论宣传上更加主动、及时、理性和务实。  相似文献   

9.
<正>在全球化语境中,文学的跨文化交流已成为新常态。在文学接受的过程中,"注视者"在异质文明语境下建构作为集体想象物的异国形象。在这样一种"注视者"与"他者"的关系中,由单方建构的异国形象必然存在偏差甚至是扭曲,即存在将异国形象"妖魔化"的现象。在国家权力链条下,接受国对放送国国家形象的扭曲和不合理虚构,极易形成一种不和谐的文学交流现象。在论述被"妖魔化"的异国形象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0.
微博     
《中国教师》2011,(21):5-5
<正>@刘长铭:如果在孩子们眼中,老师仅仅是书本知识的复述者和讲解员的形象,是"警察"的形象,是言辞刻薄的人的形象,甚至是"凶神恶煞"的形象,那么学校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心灵的教育。@张磊:虽然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但对于紧张的高三生来说,每一分钟都很重要。把体育成绩也纳入  相似文献   

11.
一部成长主题电视剧必须成功塑造"成长者"形象,并通过这一形象的刻画来阐释主体的生成,揭示成长主题的丰富内蕴。与之相对应,也必须塑造指导成长的"引领者"形象。剧中,"成长者"与"引领者"形成一组对立统一的人物关系。本文探讨"精神之父"这一"引领者"形象的三种存在形式:直接出场的在场者;间接出场的在场者;不在场的精神在场者。这实际上也是成长主题电视剧中"精神之父"身份的艺术呈现。  相似文献   

12.
形象无价!广西大学梧州分校(下称西大分校)正处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大发展转折时期,形象建设理应更为迫切;同时,形象构建有"迅猛发展"的事实支撑,因而可行.本文主要是针对西大分校目前形象建设力度偏弱问题,而对它应加大形象建设力度的迫切性与可行性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以"情境式危机传播理论"为理论框架,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上海"黄浦江死猪"事件期间政府形象危机的情境、修复策略及效果进行考察,认为此次危机事件中,公众对政府作为的评价以负面居多,全民围观引发了政府形象次生危机,政府形象修复策略的运用是不成功的。究其原因,政府缺乏危机观念和公关意识,是形象危机产生的根源;政府行为失当是政府形象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危机公关技巧的缺乏是政府形象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4.
分析17世纪以来西方中国形象的变迁,并从比较文学形象学的角度解析了这种变迁的缘由,指出形象学关于"注视者"文化的关注对西方中国形象变迁有极大的启迪作用;但同时也应看到主客体的互动机制,即形象对客体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将名人故里作为旅游地形象,有助于提升旅游地的辨识度,降低营销成本,增强竞争力。研究争议名人故里旅游地的形象认同,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四川江油"李白故里"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体验价值、形象认同、满意度、忠诚度的因果假设。通过获取实际到访过江油"李白故里"景区游客的感知数据,利用路径模型检验假设,结果表明:江油"李白故里"景区的体验价值对游客"李白故里"的旅游地形象认同、满意度和忠诚度有正向影响;游客对江油"李白故里"旅游地形象的认同,对旅游地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有正向影响;游客对旅游地的满意度对其忠诚度有正向影响。据此,提出了提升江油"李白故里"体验价值和形象认同的建议,包括完善景区吸引体系、重视主题规划、关注游后体验等。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的小说构思奇特、怪诞,人们之间互相倾轧.小说中的父亲形象,都是游手好闲、爱赌博逛窑子、靠祖上的遗产打发日子的没落的"去势"形象;而母亲形象,则是自私自利、阴鸷毒辣的"冷漠"形象.通过对父母形象的描写,表达着作家对生命的失落、命运的无常、人性的卑劣的独特感受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明清小说中有众多不同的徽商形象描写,其中以"贪财吝啬"和"乐施助人"两种形象最为典型.通过小说与历史文献的比较,我们发现,小说中的徼商形象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徽商.但对现实生活中的徽商形象有夸张放大之处.小说中凡是塑造徽商"贪财吝啬"的形象时,往往将徼商作为故事的主角,详细描述其吝啬之态,贪财之形;但是在塑造徽商"乐施助人"的形象时,小说家们便有些吝惜其笔墨了.小说家们使徽商文学形象更趋于负面的原因虽有客观和主观的方面,但在一定的程度上却影响了历史的真实.  相似文献   

18.
《山海经》中神人形象分为3类:人兽组合类、以"虫"为助手类和五官奇特类。人兽组合类神人形象取人和兽的器官组合而成,人兽功能合一;在以"虫"为助手的神人形象中,"虫"充当助手和伙伴的角色,与人的功能互补;五官奇特类神人形象表现为身体某些部位的比例变化、器官数量的增减等奇特形象,是人体器官功能的延伸。人鸟组合的神人形象属于人兽组合类神人形象之一,取鸟身、鸟首、鸟翼、鸟喙等器官,与人面、人手、人身等组合而成,鸟器官赋予人神奇的力量从而使人具有异常的功能。这类神人形象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且对后世文学、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分析了卡通形象得天独厚的优势:卡通形象是一种感性和时尚的流行元素,所以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喜爱;卡通形象造型简洁,可以为学生展开无限的想象空间;卡通形象有灵性,个性活泼可爱,或人物或动物,有着趣味性与直观性,容易为大家接受;卡通形象有长效性,人们的记忆图形总是远胜于文字,而图形中,具象图形又胜于抽象图形。正是这些优势,卡通形象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得以广泛的运用。作为国家或地区文化符号和象征,卡通形象在会展中吉祥物设计中被广泛应用;作为直观和可亲的人物或动物形象,卡通形象在儿童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作为容易记住和接受的象征性符号,卡通形象在广告设计中也得到应用;另外,古人云:"民以食为天。"卡通形象在农产品商品中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互联网语境下对于拜仁"挖掘机"形象的描述通常伴随的是对于拜仁转会策略的批评.当互联网从以门户网站为主的时期进入以去中心化、开放和共享为主要特征的交互时期,拜仁的"挖角"形象便更加广泛和多角度的被传播开来;而在这一时期,"挖角"这种对拜仁转会行为的负面描述也逐渐被"挖掘机"这种对拜仁俱乐部形象的标签化描述所取代.拜仁"挖掘机"形象的生成和建立,实质上是对拜仁俱乐部的一种污名化;而这种逐渐污名化的过程又恰好是同中国媒体及互联网的发展进程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