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吕刑》是古籍《尚书》中的一篇,它的很多内容涉及到现代司法特别是刑法中不少原则的雏形,而且走在世界前列。本文根据《吕刑》论述了西周穆王时的主要奴隶制法制:五刑、五罚、五过、罪刑相当等刑罚制度;证据采用、合并与比附论罪、诅盟等诉讼制度;对司法官吏的特殊要求等。  相似文献   

2.
从西周金文和古代文献中,可以看出西周已有赎刑制度。赎刑在西周得以确立,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促成的。赎刑在西周的实施,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巩固国家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3.
关于汉代王国制度的渊源,一般认为起自西周初年的五等爵制。但是分析有关材料可以发现,王国分封乃是秦末汉初的新兴事物,无论分封制存在的社会基础,还是分封的内容、手段和对象,都与西周五等爵制存在明显差别,二之间并没有直接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4.
《吕刑》,中国西周时期至关重要的刑事规范,由吕侯于周穆王三十七年伐楚前后,受王之命起草并以周穆王的名义颁布天下的,史记又称"甫刑"。此篇载于《尚书》(我国现存最早史书)中,是其中的重要篇目之一。作为西周王朝治理国家的思想理论来源,《吕刑》就刑论刑,并非是具有刑律意义的成文法典,而只是单纯阐述了运用刑法的基本原则和精神要求,为古代司法者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用刑之道",规范了司法活动中的行为,确定用刑的基本标准。《吕刑》在中国法制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文章在详细论述其性质,内容及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其法律意义,主要在于:它为奴隶制法制模式提供了刑罚与规范对接的一般标准,确立相对统一的量刑原则,从而使司法公正成为可能,成为以后数千年的司法体制和司法制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从西周金文和古代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出西周已有赎刑制度。赎刑在西周得以确立,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促成的。赎刑在西周的实施,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巩固国家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6.
从西周金文和古代文献中,可以看出西周已有赎刑制度.赎刑在西周得以确立,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促成的.赎刑在西周的实施,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巩固国家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7.
原心论罪与自由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心论罪是我国古代司法者作为审判案件的一项制度.它强调司法者以自己的认识,根据犯罪者的犯罪动机来定罪,这就给予了司法者很大的主观能动性.近代西方所产生的自由心证制度,它要求法官对于各种证据的证明力享有依据自己的内心确信进行自由判断的权力,同样也使法官有着很大的自由裁量权,关于原心论罪与自由心证的比较研究对于指导我国现在的司法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1传说为夏朝法律总称的是()A肉刑B禹刑C五刑D《甘誓》2西周中期,穆王命司寇吕侯制作()A禹刑B九刑C《吕刑》D五...  相似文献   

9.
引礼入法是中国古代政治和法律史上的重要内容。在汉代,引礼入法理论得到不断发展,并大量运用于法律实践,呈现出法律的儒学化和礼治的法律化等特征。先教后刑、“原心论罪”、“亲亲得首相匿”和司法官吏的儒生化等构成了汉代引礼入法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刑戒》一书是明代吕坤根据自己多年的司法行政经验,在任刑部侍郎时写的。此书本自儒家仁爱思想反对滥刑、酷刑,自行世以来就被明清官员,特别是州县地方官员奉为刑讯的圭臬。历代反对滥刑、酷刑的思想家、佛界人士、官员都极为推崇,成为明清以降,特别是清朝州县地方官处理司法诉讼、刑讯的指导,影响极其深远。《刑戒》一书内容具体而具可行性,是研究清朝法律制度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1.
对于《尚书·吕刑》的法治思想,尚未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其实,《吕刑》蕴藏着杰出的法治思想,它向上继承了殷商、西周,向下开创了儒家法治思想的先河,在我国法治思想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这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一、通过用刑达成德治刑法与德治究竟是什么关系,殷商、西周初年开始触及到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西周文献《周书》中,《尝麦》、《吕刑》两篇所记载的远古传说,包含着一个有历史内核的、系统的中国上古史框架结构。  相似文献   

13.
《春秋》决狱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司法制度,是一种有重要影响的断案方式。它针对疑难案件适用独特的指导思想“原心论罪”,强调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相统一的司法审判方式,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司法公平和正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封建法政体制至清代臻于完善并开始解体,清朝承袭明制,建立了比较完整、严密的法政体制,其中实行的三法司会审、秋审、九卿会审等制度,非司法官员参与司法等,都起到了慎刑的作用;但清代后期法政体制在运作中弊窦丛生、逐渐瓦解,直至1906年清政府改革官制,使司法与行政分立.  相似文献   

15.
《尚书》作为我国最早一部记载夏、商、周最高统治者活动的历史文献,是我国思想文化史发展的重要源头。该书含有丰富的法制思想。通过对书中相关材料的分析与解读,能清晰地看出中国古代刑罚制度从产生到成熟,从粗疏到完备,从宽松到严酷的渐变过程。从虞夏的神权至上到商周的王权独尊,从《尧典》的“惟刑之恤”到《吕刑》的“惟敬五刑”,从夏初的“刑期于无刑”到西周中期的“五刑之属三千”都体现了这种刑罚制度的流变过程。  相似文献   

16.
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司法便民工作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了在新的经济背景下司法工作如何坚持"群众路线"、"司法便民"的一些建议。近年来一些地方法院走出法院,走进民众,开展多样的办案方式,取得良好效果。实践证明以"群众路线"、"司法便民"为主要特征的"马锡五审判方式"在当代的生命力依然存在,也说明"群众路线"是当前司法活动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出版了。这次修订的幅度比较大,在贴近社会、增补新词、标注词类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特别是在释义的修订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下面我单就《现汉》第五版的释义改进问题,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8.
人民陪审员制度是我国司法民主政治的一项重要制度,但由于种种原因使其在司法实践中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而《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颁布实施对人民陪审员在产生方式、任职资格、审理案件范围、权利、经费等方面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与过去相比较人民陪审员制度有了长足的新发展,文章从《决定》颁布以前人民陪审员制度存在的缺陷;颁布以后在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方面的新发展:以及对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意义几个方面加以分析,以期对弘扬司法民主、实现司法公正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罚金刑作为附加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在许多发达国家取得了与自由刑并列的中心刑地位,而我国的罚金刑无论是在立法、司法适用上还是在理论研究上都相对滞后,导致我国刑法典对罚金刑的规定存在诸多弊端.为使我国罚金刑真正发挥其刑罚作用,笔者通过对我国罚金刑制度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立法与司法缺陷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提出了完善我国罚金刑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20.
《易·讼》反映西周初年有争财的官司。讼属民事,有民事才有完全意义的诉讼观念,这是法律意识的觉醒,促进了法的发展与完备。西周的法制建立在礼与刑的基础上,礼强调秩序与道德,有积极意义,但同时又强调等级与安分,实质上是人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