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婵 《山东教育》2010,(11):32-33
根据调查,农村学生普遍厌倦作文,怕作文。农村小学生与城市小学生相比,语文素养有一定的差距,这在习作水平上就更为明显。虽然教师从选材一直到开头结尾,指导得有板有眼,但学生的习作仍是干巴巴的,让人沮丧。部分学生习作时出现了写假人假事的“胡编式”作文,或者是东摘西抄的“拼凑式”作文.甚至是全文照抄的“移植式”作文。  相似文献   

2.
当前,农村学生普遍厌作文,怕作文。作文内容十分贫乏。习作时出现了写假人假事的“胡编式”作文;或者是东摘西抄的“拼凑式”作文;甚至是全文照抄的“移植式”作文。究其原因,许多教师认为是农村孩子生活较单调,知识面狭窄,学生手中“无米”,只能“泡白开水”或“偷”或“剽”。其实不然,鲁迅先生在《少年闰土》一文中就告诉我们:农村孩子知识丰富灵活机智。  相似文献   

3.
学生缺乏习作的兴趣、少有习作的素材,习作时思路不畅,作文缺乏新意是当下作文教学的主要问题。本文通过“站点式导航”,针对性地总结了作文教学中的一些教学策略,以期对我们的作文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一、将作文教学融入学生生活,开放学生立意视野,丰富学生写作素材 新课标要求我们的作文教学必须遵循贴近学生生活的原则。事实上,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农村小学的学生都十分害怕作文,其主要原因就是习作远离他们的生活,学生习作时往往是盲目模仿式的“无病呻吟”、“无物言之”,从而导致作文“语言成品化”“结构模式化”“人物、事件虚构化”。开放式作文教学的首要价值取向就是将作文教学融入学生生活,以开放学生的立意视野,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5.
农村学生普遍怕作文,作文内容枯燥,要么是写假人假事的“胡编式”作文,要么是东摘西抄的“拼凑式”作文,甚至是全文照抄的“移植式”作文。究其原因,是农村学生生活单调,知识面狭窄。学生手中“无米”,只能“喝白开水”或“偷窃”。其实不然,生活是学生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源泉,关键在于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认识生活,挖掘素材,开发资源,为学生的作文开辟一条通道。  相似文献   

6.
尽管当前作文改革千帆竞逐、百花争艳,但因受传统文化和思维方式的长期影响,小学作文教学仍是滑入了“编、抄、仿、背”八股文式的程序化、模式化,作文教学依然山重水复、春光难现。特别是农村小学,“从课堂到课堂”、“从作文到作文”的教学定势使得教师总也走不出“以文为本”的教学泥潭,导致学生习作除了邯郸学步、人云亦云外,亦难再会其他。  相似文献   

7.
习作是用语言表达自己想说的话和与别人的交流,习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在作文创新的今天,我们要求学生作文要努力做到求“真”“实”求“新”.而作为一些生活在农村的小学生,整天和土地打交道,接触的是另一番广阔的天地。相对于生活在城镇的学生而言,或许接触的写作题材要窄一些,但是我们农村作文教学却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处处洋溢着乡土气息。  相似文献   

8.
刘桂彬 《河南教育》2005,(12):30-30
作文讲评是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和鉴定,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作文讲评课组织得好、开展得好,可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写作的欲望,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以下几种方式,既体现了训练中循序渐进的原则,又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值得借鉴。一、“简评”式讲评学生往往认为作文讲评是教师的事,很少有人把自己作为作文讲评课的主人。所以,在刚开始训练学生作文讲评能力的时候,采用“简评”式讲评方法最为恰当。具体做法是:教师精心选用一些带简评的习作,让学生在阅读习作和简评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对简评进行扩展、补充,以…  相似文献   

9.
一、做学生习作的“忠实读者”,写“对话式评语”在作文教学中,我乐做学生习作的“忠实读者”,乐写“对话式评语”,把自己的感受写到评语栏中,好像在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谈话。小新同学在作文中真切诉说自己写不好作文的焦虑和苦恼,“希望老师帮忙”。文章强烈地震撼着我。面对这样的作文,我奋笔疾书:“小新同学,老师认为你的这篇作文本身就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延用“作前指导、学生习作、批后讲评”的流程进行 ,指导、习作、讲评、修改基本分离 ;同时 ,在具体的教学中 ,又往往重指导、习作 ,轻评议、修改。这样的教学在实践中表现出许多的弊端 :由于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大多只顾写 ,缺少对习作的主动“回眸” ,也得不到老师或同学的帮助 ,所以往往是“木已成舟” ,方知自己的习作没达到训练的目标和要求 ,致使许多学生难以体验到作文成功的乐趣 ,进而产生对作文的恐惧、厌恶的情绪 ;教师的作前指导常常是就要求讲要式 ,就方法讲方法 ,缺乏针对性 ,难以根据学生习作的具体情…  相似文献   

11.
“做作文”强调学生的习作过程是一个现实的体验、思索、整理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的习作过程有重要的作用。那么,为什么要“做作文”?怎么引导学生“做作文”呢?这都是我们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农村小学的习作教学,更是“难中之难”。不少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怨声载道:作文引导如何下手.学生难于下笔.习作空洞无味等等。确实农村小学生阅历少,缺乏耐性。观察事物又不全面。如何写出一篇完整的作文.归根结底还是激发学生的习作自信心.从平时起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我认为从平时针对习作方面的训练。一定会收到好的效果.以此介绍以下几点作为教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陈霞 《现代语文》2014,(10):133-134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对学生习作指导的延伸,是教师引导学生对习作进行再次认识和表达的过程。它体现了作文教学不仅仅是教给学生写作方法,还要让学生学会评改的理念。然而在作文教学中,不少老师只重视学生“落笔”前写的指导,忽视学生“成文”后的推敲与评改,殊不知,这正阻碍了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那么,如何优化学生作文评改的环节呢?  相似文献   

14.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农村小学的习作教学,更是“难中之难”。不少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怨声载道:作文引导如何下手.学生难于下笔.习作空洞无味等等。确实农村小学生阅历少,缺乏耐性。观察事物又不全面。如何写出一篇完整的作文.归根结底还是激发学生的习作自信心.从平时起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我认为从平时针对习作方面的训练。一定会收到好的效果.以此介绍以下几点作为教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刘真红 《教育艺术》2004,(1):59-59,58
学生惧怕作文由来以久,教学实践和对学生的调查,使我们了解到小学生害怕作文的种种心理:众口皆说作文难写带来的消极影响,以致习作时难免缺乏自信。“画地为牢、拔苗助长”式的命题作文造成思路闭塞、无从下笔的无所适从感。以及“胸中无点墨、有话说不出”的苦恼等等。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害怕作文的心理,树立习作信心,培养习作兴趣,就成为摆在我们眼前的需探究的问题了。  相似文献   

16.
或是评分式,或评级式,或是评语式……在目前的作文批改中是,教师大多在越俎代庖——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对学生的习作字斟句酌,精批细改.然而,真正的“主角”学生呢,一般只能是“听众”“看客”,他们对老师批改作文似乎比较“冷漠”,很少“有”动于衷.如何扭转作文批改的被动局面呢?笔者在教学改革中构建并运用了作文批改的“互动”模式.即在作文批改中,形成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关系,使作文批改臻于学生自主,自能操作的范式.  相似文献   

17.
“二次作文”中的“二”并不是一个实数,而是一个相对数。对于习作能力优秀的学生来说,他可能就是“一次”作文;对于习作能力一般的学生来说,他可能就是“两次”作文;对于习作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他可能是“三次”作文,甚至可能是“四次”作文。  相似文献   

18.
如果我们用“生态”理念来审视当前常态下(指非公开)的作文课,不难发现,当下的作文教学,大多是在封闭的“温室”环境中进行的,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在封闭的环境中发展的。学生被关在教室里,与沸腾的现实生活脱节,加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陈旧落后,从书本到作文本,进行闭锁式小循环。学生只能按教师的题目编、仿,不为需要而习作,不为交流而习作。对此,《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  相似文献   

19.
刘成容 《成才之路》2009,(16):98-98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在作文教学中,学生是习作练笔的主体。因此,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要走出“教师导、学生作”、“奉命作文”、“应试作文”的怪圈,发挥学生习作练笔时的主观能动性。能不能让全体学生真正成为作文教学的主体,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先生提出:“语文教师在教学生作文时,自己应该尝试下水习作,这样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笔者也以为:有习作体验的教师才能在作文指导课中进行“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才能成为一位习作“名将”——指导有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