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珂 《甘肃高师学报》2006,11(4):124-126
政府在调控经济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权力寻租”,权力寻租现象的存在削弱了政府对经济的积极作用。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了权力寻租产生的根源,认为必须实现公共产品供给与生产的分离,打破政府垄断,以切断寻租的源头。强调在制度设计中要强调利益主体之间责、权、利的相互制衡关系以化解利益主体的冲突。通过对导致权力寻租的制度漏洞分析,提出了相应制度创新对策,从制度上保证避免权力寻租行为的滋生蔓延。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简要分析了权力寻租产生的根源,认为应实现公共产品供给与生产的分离,打破政府垄断,以切断寻租的源头。指出权力寻租赖以存在的土壤在于渐进式改革过程中制度设计的失当,强调在制度设计中要强调利益主体之间责、权、利的相互制衡关系以化解利益主体的冲突。通过对导致权力寻租的制度漏洞分析,提出了相应制度创新对策,进一步提出要进行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相互制约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制度上彻底根除权力寻租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权力寻租"问题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政府在调控经济的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权力寻租” ,权力寻租现象的存在削弱了政府对经济的积极作用。政府在配置宏观资源时因为权力寻租而无法达到最优化。抑制这一现象产生的途径除了传统道德教育以外 ,进一步扩大市场经济的作用 ,从“经济人”角度合理满足政府官员的精神和物质需求显得更为有效。市场经济比重增加使得寻租者行为空间缩小 ,而一定程度上满足政府官员的精神和物质需求 ,使得寻租者在面临权力寻租行为时有着更大的机会成本。  相似文献   

4.
教育腐败问题在我国当前时有发生,其重要根源在于教育寻租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而教育寻租产生的根源正是政府教育管理的失灵,在于教育公共权力的运行不当。从权力制约的机制出发寻找寻租的治理途径,宏观上国家应培育社会教育力量,微观上学校应建立健全各类权力制约委员会。  相似文献   

5.
教育腐败问题在我国当前时有发生,其重要根源在于教育寻租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而教育寻租产生的根源正是政府教育管理的失灵,在于教育公共权力的运行不当。从权力制约的机制出发寻找寻租的治理途径,宏观上国家应培育社会教育力量,微观上学校应建立健全各类权力制约委员会。  相似文献   

6.
《柳州师专学报》2015,(4):71-74
权力寻租在我国的产生有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原因。内部原因主要是政府"经济人"思想、官员素质觉悟不高和集体腐败;外部原因主要是市场经济不完善、监督机制不健全、法律体系存在缺陷等。抑制权力寻租行为的继续泛滥,需政府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满足行政官员合理的物质精神需求,加强对官员的素质教育,发挥市场经济的正面作用,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和完善法律法规,等等。  相似文献   

7.
权力腐败是我国当前各种腐败的主导性因素。权力寻租是权力腐败的产物,又是权力腐败最主要的过程和手段。权力寻租阻碍社会发展进程,对其必须采取有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中,出现了以权力参与分配为特征的“寻租”现象。它虽是社会转型时期的权力伴生物;但在当前已构成了社会腐败的主要内容和收入分配中最不公平的部分。经济学原义上的租金是由某种物品的自然稀缺而产生的,租金是由市场行情决定的;“权力寻租”意义上的“租金”则是指某项物品的价格与真实成本之间的差额,是由行政权力固定下来的,与物品的自然稀缺所产生的租金具有相似的性质。这个差额愈大,寻租者愈众,腐败就愈严重。国际上用这样的公式:来判断一个国家的腐败和分配上的不公平程度的。据国…  相似文献   

9.
刘进 《江苏高教》2012,(1):63-65
权力寻租是当前高校自主招生面临的最大挑战.沿着寻租—高校寻租—高校自主招生寻租的逻辑思路,分析自主招生寻租发生机理,可以梳理出四种租金来源.相对于传统高考,自主招生因流程自由化、命题个体化、标准弹性化、权力分散化等特征,其选拔理念、方式、技术等由“机器”向“人”发生了转变,这种转变是寻租发生的根源.文末提出了缓解和避免高校自主招生寻租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腐败是以公权谋私利的行为,其本质就是行贿人员与少数官员个人利益实现的过程。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人都是理性经济人,不断追求利益最大化,而某些不够规范的政府行为在客观上为权力的寻租提供了机会。减少腐败现象最关键的就是要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规范政府权力范围,减少寻租机会,杜绝腐败源头。  相似文献   

11.
腐败的实质是权力的滥用。为什么权力会被滥用,能够被滥用,关键是权力运行机制出了问题。权力不能依法在正常轨道上运行,再加上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必然导致腐败。反腐败要标本兼治,规范权力运行机制是反腐败的治本措施。  相似文献   

12.
权力腐败是不正当地运用公共权力捞取个人好处的一种行为,也就是指为私人利益而滥用公共权力。当前,权力腐败在社会转型时期又有发展,主要表现为:以权谋私,钱权交易,腐化堕落。它污染了社会风气,威胁着社会稳定。能否正确认识权力腐败产生的原因,是关系到能否准确寻求消除权力腐败思路的方向性问题。笔者通过对权力腐败道德成因的分析,凸现道德反腐制腐的价值,指出要有效地遏制权力腐败,必须加大权力道德的治理,从根本上改善管理者的职业道德状况。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腐败主要是指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的腐败.腐败总是与一定的公共权力密切相关,即腐败总是权力的腐败.权力腐败表现为权力的非责任化和权力的权利化.遏制权力腐败的途径和方法很多,要防止权力滥用,遏制权力腐败,必须为权力的运作设立一个合理的界限即权力之间的制衡.  相似文献   

14.
权力腐败是权力主体滥用权力,以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来满足个人、团体、阶级等利益的行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权力运行中的“三大矛盾”所引起,本质上是“公利性”与“自利性”的矛盾。为此,要根本上遏制权力腐败,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用法律规范权力、依靠人民监督权力、利用道德约束权力。  相似文献   

15.
腐败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权力运作的失范。建立和完善权力运作的监督制约机制可以规范权力运作行为,增强监督活力,从而有效地惩治腐败。  相似文献   

16.
依法治国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而法治权,则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我国惩治权力腐败,禁止行政权力滥用的现实要求。因此,要实现依法治国方略,关键在于实现依法治权依法治权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发挥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强化民法、刑法、行政法以及程序法等对国家权力的制约作用,是我国实现依法治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高等院校一直是人们心目中神圣的"象牙塔".然而,近年来人类最文明最圣洁的校园"净土"频传腐败丑闻,高等教育领域发生在基建工程、图书教材和设备采购、招生录取等方面的贪污贿赂、渎职失职、滥用职权等违法犯罪呈多发高发态势,令人触目惊心.严峻的现实要求针对高校腐败案件发生的特点及存在原因,研究和制定出科学的管理制度和预防治理对策,加强源头治理,强化约束机制,树高校清廉之风.  相似文献   

18.
Corruption and Abuse of Power i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aite  Duncan  Allen  David 《The Urban Review》2003,35(4):281-296
Corruption and abuse of power i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in K–12 and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re important, though neglected, research topics. As such, they might rightfully be termed our profession's dirty little secrets. This article begins to uncover the range, if not the depth, of such corruption and abuse of power. It represents an initial ethnology of the topic. Examples are taken from several countries, most notably Mexico,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discussion revolves around the relation between corruption and hierarchical, pyramidal bureaucracies.  相似文献   

19.
关于我国的权力寻租与黑色经济腐败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权力寻租与黑色经济这两个相互联系的当代中国社会腐败的核心问题对于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危害。遏制权力寻租和黑色经济等社会腐败,可以从经济、政治、法律和伦理道德等诸方面结合寻求有效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0.
刘泽璞 《海外英语》2014,(12):170-172
On the basis of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insatiable lust of Macbeth and Lady Macbeth for power, this paper is intended to reveal the theme of Macbeth: the greed for power and the corruption of power in human nature. It is argued that when Macbeth and Lady Macbeth are greedy for political power, they cannot avoid committing regicide. Once seizing the power in such an unlawful and sinister way, they abuse power. Eventually, it is their ugly inner drive for power that inevitably cause their degeneration, downfall and demise. Such a theme analysis has it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modern read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