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陈倩 《兰台世界》2020,(4):156-160
档案资料是盐业史研究的重要参考物,也是厘清盐业史相关问题的重要佐证物。在食盐专卖的古代中国社会,私盐处于地下交易状态,大多官方史料对事件本身记载有限,重点从宏观层面讲述贩私的原因以及惩治贩私行为的国家与地方法规等,而档案资料则详细记录了贩私案件本身,是十分有价值的研究对象。《清代巴县衙门档案》作为我国清代档案中价值珍贵的县衙门档案,保存了大量盐业记录,其中包括诸多有关私盐的记录。通过梳理这些档案,可以在总结清代巴县私盐特点的同时窥见四川私盐问题并佐证相关史料。此外,《清代巴县衙门档案》还有研究盐商缉私、丁宝桢改革盐务、贩私惯犯等问题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嘉陵江流域保留有较为丰富的清代地方档案,以著名的《南部档案》和《巴县档案》为代表,包括其他一些零散的清代地方衙门档案,具有重要的历史学、文献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齐抓共管上下互动为积极开展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申报工作,提升档案工作形象,扩大档案工作影响,四川省档案局馆抽调有关处室人员组成工作小组,负责全省的申报工作。工作组在四川全省范围内对各地馆藏中有特色的重点档案进行了逐一筛选,并亲赴档案文献保存地,实地调查考证研究,精心选材。经过大量细致周到的调查、收集、比较、分析,同时邀请历史学、档案学、经济学、社会学、民族学等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座谈鉴定评估,最后形成5份申报材料,即:《清代四川巴县档案中的民俗档案文献》、《四川自贡盐业契约档案文献》、《清代四川南部县衙门档案文献…  相似文献   

4.
《四川档案》2008,(2):F0004-F0004
四川省档案馆馆藏清代档案卷帙浩繁,年代跨度长,内容丰富全面,在中国档案与历史学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本期选取四川省档案馆较有特色的清代巴县户籍制度档案中的《十家牌》《一家牌》做一简要介绍,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四川档案》2010,(2):36-36
2010年2月22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国家咨询委员会会议评定通过了《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第三批入选项目,全国一共有30件(组)档案文献入选,其中,四川省有“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毕摩文献”和“清代四川巴县档案中的民俗档案文献”两组档案文献入选。  相似文献   

6.
巴县档案中的民俗档案文献,于2010年2月22日入选第三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在现有的巴县档案分类中并没有专门的民俗类档案,有关的民风民俗材料夹杂在各大类档案中,以司法类为最.巴县档案数量庞大,以全部巴县档案作为一个整体项目申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难度太大,所以申报工作开展之初,四川省档案局就决定以专题作为项目来逐一申报.先是选择将"巴县档案中的土地租佃档案"作为项目申报,很快被否;接着选择了民风民俗专题,在巴县档案中共找到相关档案287件,2002年初以《巴县档案中的民俗档案文献》为题申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笔者也于那时起与之结缘近十年.对于民俗这个大课题和巴县民俗档案这个小课题,笔者均无精深的研究,但十年频繁的接触,巴县那些民俗档案和档案中的那些人、那些事倒也时常浮现脑际,亲切如故旧.  相似文献   

7.
巴县档案中保存了不少清代乾嘉道时期与农业灌溉用水相关的材料,根据这些档案文献可以看到相关的水事纠纷,看到规定用水的水利执照等,充分反映出巴县地方政府对水利的有效管理和官民互动。  相似文献   

8.
清代巴县档案,是研究巴县地方史的第一手资料,因为其数量庞大,内容丰富,价值珍贵,深为中外学者所重视,掀起了研究巴县档案的热潮。但是,目前对巴县档案的已有研究尚不能完全令人满意,史料汇编和开发利用档案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研究者的研究热情还需进一步调动,研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还需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9.
现藏于四川省档案馆的清代巴县档案,是我国目前保存比较完整的清代地方政权档案,它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清代巴县地区的政治、军事、司法、经济等各方面的情况,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其中的司法档案不仅为我们了解清代的司法制度、司法实践提供了翔实的实例,也为我们了解清代的司法书制度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档案馆保管的11.3万卷清代巴县衙门档案中有部分民俗档案,粗略估计相关档案约1.8万卷。这份《重庆府关于妇女放足的谕示》即为民俗档案中极为珍贵的一件。  相似文献   

11.
6月4日至15日,鞍山市档案局与市行政学院联合举办了档案业务岗位和继续教育培训班,来自各单位从事档案工作的专、兼职档案人员200余人参加了培训,其中上岗培训班学员112人,继续教育培训班学员90人。培训内容为《机关文书与归档文件整理》、《档案与档案的作用》、《会计档案》、《档案保护技术》、《科技档案管理》、《档案信息编辑》、《档案法规》等课程。通过  相似文献   

12.
四川各级档案馆保留的大量清代地方县级衙门档案,以存载清代历史时间最长,内容最为丰富著称,是我国现存清代地方历史档案中珍贵的文化遗产。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清代四川巴县衙门档案和南部县衙门档案。巴县档案计11.3万余卷,保留了清乾隆元年(1736年)至清宣统三年(1911年)的资料,记载了清七朝175年的历史。南部县档案,计1.8万余卷,约10万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中国封建社会对乡村社会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县级官府得以实现,县官为完成考成之责而依法施政治民。近年来,乡村管理成为清史研究的热点之一,学界对村落内部的家族、绅耆、约保、盗贼、团练、乡地、讼师等的研究可谓蔚然大观,对村落外部作为政治国家象征的县官的研究则尚显薄弱。乾隆朝《清代巴县档案汇编》主要以司法档案的形式,记载巴县的内政、经济、文教、卫生、军事、社会等情况。本文在初步解读各种案例的基础上,有别于学界以往研究,探讨巴县知县对乡村的管理,以增进人们对传统县官乡村管理的了解,反思目前研究方法中的"上下结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袁红军 《中国档案》2006,(9):36-36,41
章学诚(1738-1801)中国清代史学家,目录学家。字实斋,号少岩。浙江会稽(今绍兴)人。章学诚生于浙东,立志治史,其思想自然深受浙东学派的影响,并将黄宗羲倡导的“经世致用”奉为自己治学的原则。章学诚有关档案文献编撰思想的论述,大部分体现在他的著述《文史通义》中。他在总结承继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对档案史料的作用、范围、方法与原则等提出许多创新的观点,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了四川省档案馆馆藏清代巴县档案的缩微拍摄情况,总结了缩微拍摄中的一些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档案馆馆藏清代巴县档案是我国现存时间较长、内容完整、数量较大的县级地方历史档案。最早确定巴县档案起始时间的是四川大学历史系教师伍仕谦同志,他认为巴县档案“由清代乾隆二十二年(1757)起,至民国三十年(1941)止,共184年”。此后,四川省档案馆、局的一些同志认为该档案始于康熙九年,但根据不足。目前一般认为巴县档案始于乾隆二十二年。1988年10月中旬,笔者在翻阅清代巴县乾隆朝档案时,发现了两件乾隆二十二年前的文件,即“乾隆二十一年三月十一日巴县正堂给发孝里四甲民杨尔菴认充乡约执照”,“乾隆十七年三月二十六日巴县正堂给发孝里四甲民王星一认充保长执照”。这两件文件之所以能成立有如下理由:其一,此文件不是抄白或拓片,文件所标年月即为文件制作时间;其二,此文件起始及末尾处都经朱笔标批,并在朝年处盖有方二寸一分、文曰“巴县之印”满汉各半垂露篆朱  相似文献   

17.
中国封建社会对乡村社会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县级官府得以实现,县官为完成考成之责而依法施政治民。近年来,乡村管理成为清史研究的热点之一,学界对村落内部的家族、绅耆、约保、盗贼、团练、乡地、讼师等的研究可谓蔚然大观,对村落外部作为政治国家象征的县官的研究则尚显薄弱。乾隆朝《清代巴县档案汇编》主要以司法档案的形式,记载巴县的内政、经济、文教、卫生、军事、社会等情况。本文在初步解读各种案例的基础上,有别于学界以往研究,探讨巴县知县对乡村的管理,以增进人们对传统县官乡村管理的了解,反思目前研究方法中的"上下结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到2006年5月结束,四川省档案馆馆藏清代档案经过近30年的抢救,圆满完成了任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一、早期的馆藏清代档案抢救四川省档案馆馆藏清代档案11.4万余卷。其中,清代巴县档案以数量大、年代久远、保存较为完整的县级地方历史档案而闻名遐迩。这些档案在接收进馆之前破损、霉变、结砖的情况相当严重,无法提供利用。  相似文献   

19.
截至2002年11月30日,凭祥市共征订2003年度《中国档案报》13份,《中国档案》杂志10份,这是该市自1999年以来连续4年超额完成地区下达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天津档案》2006,(7):11-12
为了推动企业档案工作,依据《天津市档案管理条例》和《天津市〈企业档案管理规定〉实施细则》,天津市档案局制定了《天津市企业档案工作评估暂行办法》。并于2005年11月2日印发施行。为了便于全市广大基层档案工作学习、执行本办法,现本期刊予以公布,敬请各级领导,特别是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及档案工作予以关注。[编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