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难,作文批改更难。有的教师忙得焦头烂额,汗流浃背改作文、写评语;有的只在数量上下功夫,对质量忽略不计;更有甚者,不加批改给个分数……学生们不知所云,无所适从,大多只简单望一眼分数,草草看个评语就往抽屉里一塞,然后什么都不管了。这样的作文批改,可谓收效甚微。如何改进学生作文的质量,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和教育研究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作文评语作为作文指导的关键步骤,无论是眉批,还是总批,对教师和学生都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就教师而言,学生是否达到自己在作文指导时所提出的要求,自己是否实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今后应该如何确定作文教学的坐标和方向,往往要在写评语的时候思考、斟酌;就学生而言,苦心经营的一篇小文,老师看后是否满意,有哪些优点,哪些不足,优点如何发扬,缺点如何改正,常常要在作文评语中找到答案。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并写好作文评语。[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作文批改,无论眉批还是总批,往往全由教师包办。错别字由教师找出来,病句由教师划出来.文章在审题立意、选材组材、谋篇布局、语言表达等方面的优与劣、得与失,也都由教师以评语的形式写在作文本上。学生拿到作文本,往往只看一眼分数.扫视一下评语.就放在一边。大多数学生不会认真思考到底应该怎样修正自己作文中出现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一、写作评价的现状 一段无关痛痒的评语,一个道不明说不清的分数,至多再有几处红色笔墨留下的批改痕迹,这就是当下典型的作文评价方式.至于说分数是如何判定的,评语为什么是这样几句而不是其他的话语,完全取决于评价者——教师个人对写作目标的理解,取决于其个人的审美取向和价值取向.而学生是如何看待老师作文评价的呢?浙江大学朱作仁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学生在拿到老师批改过的作文后,一看打分或等级,二看评语,三看红笔修改之处,然后就藏进书包不愿示人.  相似文献   

5.
<正>作文评语是教师的指导意见,它是教师对学生写作内容的评价,同时还包括教师对学生写作方面存在问题的指导,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帮助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应当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所以,作文评语对学生写作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应当成为中学生语文写作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并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一、作文评语存在的弊端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对于老师的评语总是不屑于顾,通常看一眼就会放置在一旁,等到作文评讲时,才会拿出来。这样学生根本就不会发现作文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徐珍 《宁夏教育》2005,(6):18-19
中小学作文评价的目的,并不是评判学生作文的优劣,而是激励学生,培养他们具有写作的兴趣。反思我们的传统作文评价,许多教师俨然以一副“判官”的面孔,给一个个满怀希望、渴盼成功的学生简单宣判。一个分数就判定了等级,几句评语就画定了像,而且评语简单、统一、千文一面,大都是诸如语言是否流畅、中心是否明确、用词是否准确之类的评语,还有部分教师,把作文修改得满篇通红,面目全非,他们自以为对学生负责,其不知,这样的修改就把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修改得无影无踪了。  相似文献   

7.
一、中学作文评改的现状 作文的评改,传统的做法是教师评,教师改。教师费时费力地全批全改、精心评改,而学生拿到评改后的作文,却只是扫描一下作文的分数和评语,随即就把作文搁置在课桌里了,很少考虑教师在作文评改中为什么这样评改,等到下一次写作练习,摊开纸、笔,学生依然无从下手。如此循环,形成了目前众所周知的中学作文教学现状:教师的“高耗”与学生的“低能”。  相似文献   

8.
学生拿到教师批改的作文,第一眼先看一下等级,然后就颇费心思地从评语的字里行间探知教师对自己的态度是热忱还是冷漠,每个学生探知所得不同,情绪就不一样,下一篇作文也就随着情绪的起伏而波动。因此,教师的评语显得特别重要。作文批语是教师借助语言、通过评价向学生传授知识,  相似文献   

9.
小学作文评语的目的,并不是评判学生作文的优劣,而是激励学生意志,培养学生兴趣。反思传统的作文评语,教师俨然一副“判官”的面孔,给满怀希望、渴望成功的学生一个冷酷的宣判。一个分数就定了等级,几句评语就定了优劣,评语简单粗暴,千篇一律,没有新意、没有人情。还有部分教师,把作文改得通红一片,面目全非,他们以为这是对学生负责,殊不知,这样的修改会把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改得无影无踪。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经过试验,并吸收其他教师的经验,探索出新的评价模式和评价标准,就是把人文关怀融入到评语中去,初步取得良好效果。一、注重评语艺术…  相似文献   

10.
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一大难点,作文批改更是教师的一大困惑。长期实践中,绝大多数教师沿袭的仍然是学生作文教师批改的传统方法,这个过程始终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劳动,学生只要写完作文上交就完成任务。这种方法,教师费时费力,学生往往只看分数或等级,对教师的批注和评语毫不关心,根本不关注自己的不足,更不知道如何去  相似文献   

11.
作文难,高中作文更难,学生本来时间就紧张,又要搜肠刮肚、东拼西凑的写自己不愿意写的话题作文,有些学生写完后不知所云;教师难,难在作文收上来后,要对学生的作文从字、词、句到立意、构思、选材、语言的运用等方面逐一精批细改,写出评语.打出分数或等级,但学生拿到作文后瞅一眼分数,瞧一下评语就扔在一边.教师的一番苦心却付之东流.  相似文献   

12.
作文评语不同于分数评价。它不是用量化的标准去衡量学生的作文水平.因此不仅有评价功能,还有导向功能。在新课程改革中,新的教育评价观对作文评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如学生的操行评语必须摒弃传统模式的窠臼一样.作文评语也必须摆脱“主题一内容一语言一结构”这种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评价模式的桎梏。评语的撰写应当是一种个性化的写作行为,一项创造性的活动。好的作文评语,是教师精神世界的再现.不但能启发学生对作文进行反思.还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情感的共鸣,精神的启迪。  相似文献   

13.
关爱的起点     
"作文评语"是教师批改作文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现在教师的作文评语往往只是公式化的语言,生硬的说教,怎能起到培养习作兴趣、提高习作水平的作用呢?偶然,发现我们学校的一位教师在批改作文时,面前放一张纸,凑近一看,上面写满了一些文字:语句通顺,内容具体,层次清晰,详略得当……原来是"评语大全"。这样"分解组合",就可以毫不费力地完成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如此套话般的评语,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将  相似文献   

14.
在中学作文教学中有一种令我们尴尬的情况:学生对教师批阅的作文,只看分数,不看评语,更谈不上对自己的作文再次修改了。这种情况制约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如何打破这一尴尬局面,使学生的作文水平能够稳步提升?我做了一点尝试,把批改作文的权力交给学生,引领学生进行评点式批阅作文。  相似文献   

15.
<正>特级教师于漪的文章《我们当年的语文课》,其中有一段话今人回味":作文簿发下来,学生最关心的不是得什么等级,而是首先看老师的评语写了些什么。如果只是一般化的评语,学生就会感到某些失落。"作文批语是教师对学生作文情况的反馈,好的批语往往能使学生看了一遍还想再看,看了就想动手改,写完作文就很想让老师批阅。但是,时间不允许教师对每篇批语都字斟句酌,往往就出现了诸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中心明确、字迹潦草、错别字太多……这一类的评语。教师写得没趣,学生见了乏味,甚至生厌、不以为然。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写  相似文献   

16.
浅谈几种新型作文评语黑龙江齐齐哈尔市民族中学孙志伟作文的背后是学生,评语的背后是教师,因此在学生写每一篇作文的时候,他总会考虑到教师读他作文时的感受,而教师在写每一篇评语时,也会想到学生对评语的反映。而这些评语对学生来说要比教师当面讲很多话都重要。可...  相似文献   

17.
作文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劳动,是学生对生活情感真实体验的释放。一次作文的成功与否,学生只能是通过老师给定的评语来反馈信息,也就是说,评语即是传递作文信息的载体。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是相当重要的主角,学生对作文的创作激情就在教师那只言片语之中。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应对学生的习作负责,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认真审阅,给出科学而又全面的评语。  相似文献   

18.
殷长青 《学语文》2011,(2):56-58
作文讲评这个环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作文讲评的传统做法是老师批改.写上评语,发下之后课堂点评。笔者觉得这种做法的弊端是浮于表面。隔靴搔痒.费时费力,效率较低,不能彻底地激发学生的思维,不能有效地触发学生的兴奋点。当老师把辛辛苦苦改出来的作文发到学生手上.学生大多只扫视_下评语,看一眼分数。就置于抽屉。  相似文献   

19.
在作文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命题,学生“奉命作文”,作完“交差”,敷衍了事.教师把一大摞作文收来,花费许多的时间和精力,把学生作文斟词酌句修改成“满篇红”,大多数学生拿到作文只看一下评语和分数,很少去探究老师为什么这样修改自己的作文,结果是老师费尽心思竟然是前功尽弃。能不能把古老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假如老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不就能养成自己改的习惯了吗?这是终身受用的。叶圣陶先生的这些话击中了传统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明了培…  相似文献   

20.
王海霞 《阅读与鉴赏》2008,(11):46-46,45
在我们目前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批改作文,学生看评语”的现象。常常是作文本交给老师,老师批阅之后又发到学生手里,学生看完老师的评语,就意味着此次写作活动已经结束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