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何重大社会理论的产生都有其世界历史时代的基础。因此,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社会发展理论由以提出的世界历史基础,是系统地考察这一重大科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的逻辑环节。目前学术界往往把“和平与发展”作为邓小平社会发展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问题加以探讨,这本身无可厚非,但许多人有意或无意地由此而把“和平与发展”泛化为“时代的性质”,这却是值得商榷的了。在笔者看来,“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特征,而不是时代的性质。如果把时代的特征泛化或等同于时代的性质,那么,就既不能科学认识我们所处的时代的性质,也不能正确理解“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从阅读和浏览国外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专业献和专业网站中,我们可以常常看到许多学用“information/knowledge age”或“information/knowledge society”的术语和表达形式来指称我们所处时代的特点。这种表达方式本身是个很有意义的隐喻,它意味着我们的时代是处在信息与知识时代的交迭和转型发展中,它们之间的区别很难用明确的界限来划分。从研究的倾向来看,一般用知识时代来指称我们所处的时代。在我看来,这种倾向的用意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3.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曾经经历过五种社会形态的国家,她经历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变种),现在又开始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科学的历史分期应该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在中国按照五种社会形态来划分历史时代是最为恰当的。这就是说应该分别写出“原始公社时代”、“奴隶社会时代”、“封建社会时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代”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也就是说全部中国通史应该包括五种社会形态或五个历史时代。由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侵入,我国没有发展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而逐步形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起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以前止,这个社会的性质是基本上没有  相似文献   

4.
认识社会历史各个时期的特点和本质,必然涉及到将社会历史过程划分不同阶段的标准问题,文章系统地梳理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用生产为水平和生产关系性质作民尺度划分社会生产时代的思想,并将其概括为社会生产时代和经济形态两个基本概念,这了两者之间的和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的理论意义及人们认识社会历史时代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文化时代     
从影响明进步的决定性因素的角度,人类社会可以划分为军事时代、政治时代,经济时代和化时代。化时代是人类明进步的必然趋势;知识经济是基础,依法治国是保障,明融合是动力,可持续发展是方向。中国正由政治时代向经济时代过渡,又遇到了化时代的挑战。研究时代特殊对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变革及其影响,对于认真学习与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回顾总结我们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有利于清醒地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上认清所处时代,认清我国的基本国情,认清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势与大局。  相似文献   

7.
同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一样,近代中国的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历史发展阶段。北洋政府所处的时代-,是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不断加剧的时代,也是近代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背景下由一个传统农业社会逐步向近代化工业社会迈进的时代。  相似文献   

8.
迎接高科技挑战,培育跨世纪人才刘端直,刘晓红从科技与社会历史看,工业革命时代,人们主要考察对象是物质产品的变革和发展;信息革命时代,人们将主要考察知识智能技术的变革和发展。可以预料,21世纪,人类的智力能量将由现在的潜在“资源”,转变为社会的第一财富...  相似文献   

9.
《小时代》多因被理解为刺激了年轻一代对物质的崇拜而受到批判,然而无论是物质追求还是其中残酷的青春,都是小说中"小时代"的表现,表现了一个大时代的某些特色鲜明的侧面。在这个"小时代"中,物质的发展要求人不断地强化自我的社会角色,转换其作为社会一员的人格面具,因而,表现个体情感需求的内在人格不断地被理性压缩,人格内在的分裂和矛盾冲突由此加强。  相似文献   

10.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个商品经济大发展、社会生活大变革的时代,是个多种观念、多元文化大冲撞、又大融合的时代,是个物质生活迅速发展,而精神生活相对滞后的时代。面对这个特殊的社会转型期,现实中的每个有责任感的人,都不能不郑重思考以下问题:我们应以怎样的观念、方式处事立世?社会又应以怎样的风貌变化、发展?这实质就是人所要面对  相似文献   

11.
“三个代表”是由我们党的根本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我们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其先进性最集中地体现在这“三个代表”上。毫无疑问,只要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不变,这“三个代表”就不能变,并始终是我们党建设和发展的正确方向。同时,在不同的时代条件下,党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是不同的,这“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和要求也就必然是不同的。因此只有结合党的性质、宗旨和崇高目标,认清党所处的新的时代条件,认清党所面临的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党的组织和每一个党员才能真正把握“三个代表”在今天的具体体现和要求,才能真正贯彻“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12.
从宋代词选看宋人的词体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词学发达,因此选词活动也很兴盛。由于编选者所处的时代的原因,对词的理解较少有时代的偏见。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宋代词选来管窥宋人的词体观。“娱宾遣兴”是词之为体的社会功用;“雅”是词之为体的体制特征;娱乐价值和社会价值是词之为体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13.
试论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说的“时代”具有特定内涵,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是时代变迁的基本标志。社会阶级分析、实践性、策略性、革命进取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基本特点。十月革命以来,世界共产党人对于所处时代的性质进行了不倦探索,提出了种种时代定义。邓小平的时代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认识和把握当今时代性质的最直接、最贴近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4.
魏晋时代是个风云变幻而又绚丽多彩的历史时期,本文着重分析魏晋风度的具体内容,并把它划分为“人的自觉时代”、“文学的自觉时代”、“艺术的自觉时代”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5.
世界历史时代的演变与当代两种不同社会发展道路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选择与世界历史时代的演变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这两种不同发展道路的选择得以并存的深层世界历史基础是:电气生产力及其发展.但它只是资本主义时代发生阶段性和局部质变的深层世界历史基础,而不是使这个历史时代发生整体性质变的基础.只有依据“深层世界历史基础”来考察当代两种不同社会发展道路的选择,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6.
“玉器时代”是我国考古界部分学者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全新的历史分期概念。它是基于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大量玉器所反映出的文化信息,再援引东汉《越绝书》的古史分期标准而提出的,曾一度被认为是划分史前考古学分期的一个新的重要标准。从广义的角度将我国几千年一以贯之的玉器文化称之为“玉器时代”无可厚非,但将其作为考古分期体系的一个基本概念,与石器、青铜、铁器时代等量齐观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17.
教育是社会大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的。因此,我们观察教育问题、从事教育工作应从“大局”出发,应具有“大局意识”,而不能把眼界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内。 有“大局意识”,就是要时时注意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了解我们面临的民族振兴的历史任务,了解当前党和国家的重要方针政策;要深入理解当前历史条件下,我们教育工作担负的责任;要善于找到我们自己的工作与大局的“契合点”,善于从“大局”出发,开展具体工作。 我们教育工作者有了“大局意识”,就能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什么是素质教育,从而更好地贯…  相似文献   

18.
面对新的历史时代,我们将如何去做?这个问题与时代相连,与历史相通,它关系到国家、社会、企业、家庭等发展稳定的一系列问题。新历史时期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希望,当然也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面对压力和挑战,我们要依靠教育战胜困难,争取胜利,推动社会的前进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昝廷全 《红领巾》2004,(1):125-128
随着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人类社会已经或者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称之为系统时代.系统时代的基本特征包括:层次性、非线性与非平衡以及特征尺度等.  相似文献   

20.
读图,看似浮浅、退化,但事实上没有什么不好。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读图时代。现代社会崇尚简单、直观,所以我们不怕读图,怕的是读不出图,读不到有意义的图;我们不应该反对读图,而是要做好这门功课。由于种种原因,中学生不太喜欢一字一句的文字叙述,而对直观而形象的图片比较偏好。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是“大教材观”和“课程资源观”,因而图片和影像资料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理应受到重视。这也是我实践与探索“图说历史”教学的认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