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房地产市场发展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本文在指标体系选择的基础上,运用信息熵确定指标权重,利用TOPSIS方法进行决策评价,建立了房地产市场发展状况比较模型:并对北京、上海、广州和重庆四个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发展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重庆房地产市场发展较为合理,北京房地产市场离理想状况最远,最为不合理,上海和广州房地产市场也不理想。也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北京转变发展方式迫在眉睫.从2011年前三季度各省市区经济增长速度看,天津、重庆为1 6.5%,内蒙古、贵州为15%,28个省市区达到10%以上,低于10%的仅有3个:浙江9.5%,上海8.3%,北京8%.当前北京经济发展速度下降的原因,主要在于房地产调控和汽车限购,即原来的发展方式受到限制.这也表现为北京的创新驱动不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没有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北京服务、北京创造"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3.
纵观全国的房地产市场,上海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与建设在最近十几年是最快而且成就突出的。但是在市场过分繁荣的情况下,为了规范市场秩序,相关的政策制度建设就必须与时俱进。否则, 很多问题就会接踵而来,比如住房供应的结构问题、投机需求的过快增长问题、居民购房承受能力与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问题等等。本文拟从分析上海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情况入手,讨论财税政策在调控房地产市场中的作为。  相似文献   

4.
基于"泡沫论"的上海房地产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当前上海市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形势,在运用指标法和单位根法的基础上,对上海市的房地产市场的相关指数进行测度,从实证的角度进行检验,指出上海房地产市场处于相对缓和的状态。  相似文献   

5.
浅析奥运之后北京房地产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通过SPSS相关分析方法,从历年房地产价格指数、个人可支配收入、投资额、施工面积、销售价格等变量中,选择与销售额相关性最高的两个变量:个人可支配收入、投资额,运用回归分析和灰色预测模型理论,对1994到2005年北京房地产销售额进行追溯预测,从中选择均方误差最小的方法,预测奥运会后北京房地产的销售额;同时与其它奥运举办城市房地产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横向比较,对奥运会之后北京房地产经济的发展趋势做出定性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6.
宏观调控下利率调节房价的新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是中国房地产产业的一个分水岭,2002年之后,房地产销售速度已赶不上投资的增长速度。这说明大量资金进入了房地产行业,而房地产销售势头没有同步跟上,行业开始出现转折信号。从过去三年情况来看,我国东部地区的商品房均价现在达到了4000元左右,而北京、上海、南京的则更高一些。根据我国2005年城市户均收入在1.5万至1.7万计,如果购买一套70平方米的新房,可能房价收入比在13倍左右,这就意味着至少70%城市居民没有购买新房(商品房)的能力。自2006年4月起,中央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措施:提高利率、征收物业税、调整住房结构等。目前政府这些措施已经初见成效。本文首先肯定了利率调节房价的作用,进而分析了房地产住宅市场供给和需求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利率调节房价内在机制的弊端,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风险性高是房地产业的主要特性。由于商业银行在房地产市场投入大量商业信贷,使房地产市场的波动风险可能会传递给商业银行,造成金融危机。如何正确分析房地产市场与金融风险之间的联动影响,这对于实现上海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的小康社会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日益高涨的房地产价格引发了人们对泡沫的激烈争论。本文运用功效系数法计算了综合预警系数,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房地产泡预警系统,引入了敏感性分析甄别各指标在预警系统中的重要程度,并且利用北京房地产市场数据对其泡沫进行实证分析,指出该系统对于防范房地产泡沫,评价房地产市场是否处于健康和谐运行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路:新型城镇化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出版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01-01ISBN:9787550412682所属分类:图书经济经济体制与改革未来2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超过70%,居住在城市的人口将超过10亿,其中70%的城市人会居住在城市群里!北京和上海的人口将突破3000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转化成本将突破1000000亿元!50%以上的房地产企业会被淘汰,幸存者将面临全新的游戏规则!  相似文献   

10.
房价的合理价格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军 《今日科苑》2006,(12):I0006-I0006
今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极为火爆,尤其是北京上海杭州等大城市,房价向火箭般的往上窜,人民群众苦不堪言,房子已经成为新的三座大山之一,房价的过快上涨成为人们抱怨最多的事情之一,这时候有人站出来为房地产商代言,亦有人采用些特殊的方式来反映大家的不满.如jE京的自建房运动,深圳的不买房运动.房价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而中央也在为房地产的过热发展担忧,宏观调控措施不断出台,从土地供应政策.到房地产企业的自有资本金要求等,给房地产商造成不小的压力,各大房地产开发商纷纷采取措施应对宏观调控,万科依靠资本市场的优势不断攻城略地,巩固自己的优势,金地通过在香港上市来缓解资金压力,房地产业的黑马,顺驰亦被迫卖身与求生存。然而房价依然坚挺,现在出现了一个尴尬的局面,房价上涨的收益者房地产开发商和受害者消费者同时陷入困境,这似乎是个双输的游戏。是否存在一个合理的发展过程,能够让房地产开发商和消费者同时满意。本文着重于对房价的变化的分析,试图找出一个合理的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速度,从而能够同时让房地产开发商,政府,消费者同时满意。  相似文献   

11.
吴佳 《今日科苑》2018,(7):80-84
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将围绕解决创新供需匹配问题为核心,对标国际建设经验,增强创新要素流动性,提高创新要素效率。在我国当前的户籍制度下,区域创新要素的流动性受到了抑制。房地产市场,作为企业微观层面、产业中观层面以及区域经济发展宏观层面的承载物,对于创新要素资源的配置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房地产调控为切入点,探究房地产调控对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的积极意义,为科创中心的建设提供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2.
营销业务是房地产市场的重要工作项目,为了提高营销的质量与效果,必须从客户的角度出发,针对客户消费心理制定完善的营销策略,这样才能促进我国房地产行业更好的发展。本文结合北京与银川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房地产营销中存在的问题,还从客户消费心理的角度,研究了促进房地产营销的策略,希望对相关工作人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科学生活》2010,(3):24-26
新闻链接:上海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上海市人民政府召开记者招待会,市长韩正在招待会上谈到了保障性住房问题。韩正表示,建设保障性住房,要做好经济适用房的建设。经济适用房现在刚刚试点,二季度在面上要逐步推开,争取2010年下半年在市中心所有区全面推开经济适用房的制度。上海的住房保障体系,一定要体现出上海对房地产市场的政策,要鼓励居住、抑制投资、打击投机。只有这样,才能使房地产市场保持健康稳定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14.
曾在刊物上读到一则故事,说的是两个打工仔一个准备去上海打工,一个准备去北京打工.可在候车厅等车时,他们听人议论说,上海人精明,外地人问路都收费:北京人质朴,常资助吃不上饭的人.去上海的人想,还是北京好,挣不到钱也饿不死;去北京的人想,还是上海好,给人带路都能挣钱.于是二人互改了要去的目的地.  相似文献   

15.
叙述了“上海房地产”网站的架构、选型及设计、特点、运作与展望。  相似文献   

16.
在现有的空气质量下,2012年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四城市因PM2.5污染造成的早死人数将达8672人。而在2010年北京上海因空气污染导致早死的人数已经接近同期交通意外死亡人数的三倍。  相似文献   

17.
《科学生活》2009,(7):4-5
从本期开始,《科学生活》将邀请上海中原地产研究咨询部经理马冀先生为您解读房地产政策、了解房地产交易情况、引领理性的房地产投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困惑,欢迎通过以下方式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为您解答。电话:021-66581825电子邮箱:kxsh.2008@163.com来信地址:上海市中山北路900号2号楼304室《科学生活》编辑部  相似文献   

18.
《华夏星火》2008,(3):27-27
3月2日下午,来自上海的农民工代表朱雪芹(左)在北京驻地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当日,朱雪芹随同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的上海代表团抵达北京,将代表亿万农民工首次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本届大会2987名代表中首次有三名当选的农民工代表。  相似文献   

19.
就恋旧     
阎岩 《世界发明》2009,(4):92-92
最近每周往返于北京上海,两座城市,两种喜欢北京的胡同,所以理所应当地流连于上海的弄堂。有一些老房子的结构总是很吸引我,还有它们与天空相交的那些曲折蜿蜒的线条,和杂乱的电线撕咬在一起,也是一种美丽。  相似文献   

20.
马冀 《科学生活》2008,(2):78-79
上海楼市的回暖在2006年年底已经有所表现,2007年初则保持了这种回暖的趋势。进入2007年4月,整个上海楼市升温的速度开始加速,成交量首次突破200万平方米,成交均价也随之小幅上涨。5月的假日楼市则将整个上海的房地产市场引爆,而在此后的4个月里,上海楼市进入了一个需求火爆、房价陕速上涨的飙升期。直到9月27日,央行和银监会拧紧了金融阀门使上海的商品房市场在10月份以后成交量迅速减少,但成交量的萎缩并未导致房价的下跌,上海整体房价依然保持坚挺。随着成交量的下降,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