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扁鹊,人们常用来称呼古代古医秦越人。那么,它是怎么来的 ?它是什么意思 ?原来,它是秦越人在赵国行医时,国人对他的尊称。而不是通常所说的来自于上古名医扁鹊,上古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名医扁鹊。赵国人这样尊称他,跟秦越人的高超医术和赵国人的鸟图腾崇拜有直接关系。   赵国是一个以鸟为图腾、崇拜鸟类的国土。《史记·赵世家》云:赵氏的先人中衍氏“人面鸟口蜀 (zhò u鸟,鸟嘴 ),降佐殷大帝”。《秦本纪》亦云:中衍氏“鸟身人言”。因此,赵国人无不尊鸟爱鹊。扁鹊,原义为翩翩飞舞的喜鹊。扁,同“翩”,《辞海》释:“翩,疾…  相似文献   

2.
《尚书·无逸》记周公告诫周成王“无逸”(不要贪图安逸),举“殷王中宗(太戊)、及高宗(武丁)、及祖甲(帝甲)、及我周文王”四个王作为“无逸”的典范。四个王各有其“无逸”的具体表现。周文王“无逸”具体表现之一,是“卑服,即康工、田工”。“服”,应该如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解为“事”(动词),《尚书》中“服”解为“事”是常见的,如《盘庚》“不服田亩”、《康诰》“子弗祇服厥父事”之类。“康工”应如郭沫若同志《周易之制作时代》(见《青铜时代》)解为“糠工”,“康”是“糠”的本字,“康(糠)工”就是春米的劳动。“康工田工”和《无逸》一再说的“知稼穑之艰难”相应。  相似文献   

3.
1934年和1964年,已故古文字学家容庚先生先后两次以《鸟书考》为文,将他搜集的春秋后期和战国时代楚、吴、越、宋、蔡五国出土和传世的某些鼎、矛、戈、剑等青铜礼、兵器铭中,附有“鸟”形画像的铭文定名为“鸟书”或“鸟篆”文字(分别见于1934年《燕京学报》第16期,1964年《中山大学学报》1月号)。时至今日,大凡发现或出土类似这种铭文者,无不承袭此说,为古文字学、铭刻学、考古学和历史学普遍采用,似成不易之论,或谓“约定俗成”,莫能更改。以至马国权先生在《鸟虫书论稿》中声言:“鸟书既以鸟形为特点,不管是寓鸟形于笔画之中,或附鸟形于笔画之外,只要具有鸟的形状,这都称为鸟书。”  相似文献   

4.
鸟是人类的朋友,保护鸟类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因此教学《鸟》专题时,引导学生通过“观鸟”“咏鸟”“读鸟”环节,使学生在观察中亲近鸟,获得美的启示,体会“鸟文化”的内涵;通过“议鸟”“护鸟”“写鸟”环节,  相似文献   

5.
本文可视为拙文《论屈赋神话传说的图腾色彩》的三种补充的证据。在那篇论文的第三部分,我曾说:“轩辕、应龙、烛龙、共工、女娲、羿等六家。皆崇拜蛇龙图腾氏族神话传说中信仰之神”然而却语焉不详;我又提到了稷,说他是“以鸟之行为为名之人”,又限于篇幅,未能曲尽其说;我还提到颛顼、帝喾、舜、少昊等神话传说中地位显赫的大神,认为他们都是上古崇拜鸟图腾氏族信仰之大神,并在文章中就这一论断对上述四神图腾所属一一作了辨析,然而四位大神之间的关系的探讨,或许将更有利于我的结论。又羿与稷、颛顼。  相似文献   

6.
一、常以身翼蔽沛公“翼”,《马氏文通》视为“以状动字”——即名词用作状语之例,此说一(?)为人们所沿袭。中学教材亦注“翼蔽”为“象鸟用翅膀掩护。”  相似文献   

7.
“鸟”意象在陶渊明作品中出现了四十多次,贯之始终。有“飞鸟”、“众鸟”、“归鸟”、“羁鸟”等等。陶渊明运用“鸟”意象,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己不同人生阶段、不同境遇中的心境,诗意地勾勒出了诗人思想脉络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天问》:“一蛇吞象,厥大何如?”注家多引《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以释之,意真有其硕大无朋之长蛇矣,盖误。象,古书言为舜第。《孟子·万章》:“象至不仁,封之有庳。”朱熹《集注》:“庳,音鼻。”鼻正为动物象的特征,故《路史·发挥五·辨帝舜冢·往》引《幽明录》云:“始兴有鼻天子冢、鼻天子城,……乃象冢也。”舜,即帝俊,即帝喾,原意为太阳。而太阳内之“踆乌”(三足乌)即其化身。舜、象皆为氏族图腾。即鸟图腾族  相似文献   

9.
朱国忠 《辽宁教育》2005,(10):41-42
十年前,教《鸟的天堂》一课时,我们高年级的教师通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品词析句法,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树美、鸟欢的句子,体味鸟的天堂的奇美与热闹。下面是学习“百鸟喧闹”这一内容的课堂实录:师:这一部分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生:鸟多。生:鸟欢。师: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鸟多?生:(读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鸟的天堂》案例描述:师:同学们,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有幸目睹了百鸟群飞的壮观景象,请你找出描写小鸟的段落,认真读读,画出你喜欢的语句。(学生叽叽喳喳地读,读时不忘画出喜欢的语句。)师:把你喜欢的语句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生:(读“到处  相似文献   

11.
晓秋 《语文知识》2002,(10):11-11
乌鸟即乌鸦,在古代诗文中常被提及,这是一种富有情感色彩的鸟儿。 唐人韩琮《春愁》诗曰:“金乌长飞玉兔走,青鬓长青古无有。”传说日中有三足乌,月中有兔,故“金乌”与“玉兔”分别指代日月。此诗意为岁月飞逝,人生易老。由于乌是传说中的神鸟,所以古人把乌鸦当作吉祥与喜庆的符号。如白居易《答元郎中杨员外喜乌见寄》:“南宫鸳鸯地,何忽乌来止?故人锦帐郎,闻乌笑相视。”从这个意义上说,乌鸦与喜鹊属于同一类型的鸟。  相似文献   

12.
树·鸟     
丁荣华 《下一代》2009,(4):10-10
树长得枝繁叶茂,鸟一家有老有小。树让鸟建“房”安“家”,鸟为树唱歌舞蹈。树和鸟情投意合,鸟与树地设天造。  相似文献   

13.
传统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往往积淀着浓厚的民族传统文化韵味。一直以来,鸟作为意象时常出现在各种文学作品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像汉代的赋作便与鸟结有不解之缘。不少汉赋家将文学作品与鸟联系起来,构建了许多意蕴深远、内涵丰富的鸟意象。各类鸟意象的构建寄寓着作者高洁脱俗之质、悲愤不遇之叹、人生困惑之慨以及英雄本色之蕴等寓意,成为汉赋文学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4.
陈凯 《中学科技》2010,(9):28-29
渡渡鸟一本正经地说:“涕水汤汤,沾衣湿羽,何不暂息他论,速谋干燥之道也。” 小鹰说:“请你还是说鸟语吧!我连半个字也没听懂,我相信连你自己也不懂吧。” ——《爱丽丝梦游仙境》刘易斯·卡罗尔  相似文献   

15.
涉猎古汉语文字词语,间有所得,杂记如下,敬请达者正之。 (一)哈腰哈腰,即(身叚)腰。(身叚)字晚出,不载《说文》、《广韵》。《集韵》云:“(身叚),伛貌。”今按:(身叚)之为言虾也。字当从身,从虾省,虾亦声。虾为节肢动物,善跳跃,跃则屈身。哈腰者,谓腰如虾之屈也。故字从身。如此,则成语“点头哈腰”前后两截文义贯通,相辅相成,其恭顺亲热之态亦尽现乎辞。 (身叚),《集韵》:“虚加切”。音岈(Xia),晓母。虾字古有二读,虾蟆之虾,《广韵》:“胡加切”。匣母;鱼虾之虾,《集韵》:  相似文献   

16.
唐诗是唐代代表文体,其成就空前绝后,杜甫是唐诗成就代表人物之一。古往今来,人们对于杜诗已作过若干方面的反复论述,其立意、主题、风格、影响、地位诸多方面可以说都已作了相当充分地研究。本文拟从杜甫诗歌中的“鸟”的角度,谈谈读杜解杜的一点体会。 五古《望岳》(岱宗夫如何)是杜甫现存诗中的第一首,历代评价甚高,尤其“齐鲁青未了”一句,写尽泰山绵延不绝,苍峰不断的广袤气势,更令人叫绝。现在我们撇开颔联,只读其它六句诗,只觉得好象只是在对泰山发抒感慨,诗味不足。而一旦放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二句,情形立刻大为不同。“鸟”在诗篇中赋予了泰山生机。试想,在阴阳交汇的山体处,归巢的各种鸟雀正上下翻飞,寻找着山体处高低不同的鸟巢,这“鸟”不是寓意泰山是孕育生命的源泉吗?而鸟儿之小巧,飘动,又映衬了泰山之阔大,肃穆。极目眺望山鸟的人,对此又会生发出多少感端,寄寓着几多向往之情啊!人——鸟——山——光线——环宇,衍延一片,构筑成为一幅状美的大好河山图画。而“鸟”就是这幅画中点睛之笔。 “鸟”的诗句在诗中,有时可以起到不露声色地揭示主题的作用,如五古诗《无家别》中“宿鸟恋旧枝,安辞且穷栖”句,通过“鸟”的比方,也就深刻揭露了战争的罪恶。“鸟”与人对照,正是  相似文献   

17.
巢湖市出土文物文化内涵异常丰富,其中新石器时期凌家滩玉鸟和汉代青铜朱雀等,反映了江淮地区史前时期至秦汉的鸟图腾文化的嬗变。玉鸟是原始宗教的图腾,其诡异的造型,显现出先民的某些信仰观念,与上古商族的鸟图腾信仰存在明晰的文化亲缘关系。它是诗经中生商的玄鸟和卜辞中帝使凤的祖型。从中可知古巢得名与凤鸟崇拜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蜀地之人为何自称为“巂”?历代注家众说纷纭,迄无定论。徐中舒先生对此虽有论述①,惜语焉不详。今吾侪不揣简陋,抒一管见,以就教于同道及大方之家。 许慎《说文解字》:“巂,周燕也。从佳山,象其冠也,(内口)声。许氏定此为形声字。 按,依“巂”字考定之,字从山,如象燕之冠毛也。从隹,象其首身;从(内口),象其技尾。故知“巂”本为合体象形字,非形声字也。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巂,燕、(鸟乙),俱象形”。其说至确也。 清段玉裁改训作“巂周,燕也……”。段氏《说文解字注》云:“各本周,上无巂,此浅人不得其句读,删复举之字也’。《尔雅·释鸟》:‘巂周,燕燕、(鸟乙)’。孙炎,郭舍人(璞)皆云一物之名”。故知段氏依《尔雅》改《说文》也。 按:(鸟乙),燕子。《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毛传》;‘燕燕,(鸟乙)也’”。  相似文献   

19.
“鸟”这一原型意象在非马的诗中显然占据着特殊重要的地位,诗人不仅对“鸟”做诗化的形象描绘,还对“鸟”做哲学的理性冥思;既熔入丰沛的生命感受,又浇铸其精深的哲学思想。可以说,这只自由飞出飞入的“乌”,是本真的生命、自由的心灵、通达的哲思、自然的艺术的象征。通过深入分析诗中这一原型意象,可以把握与诠释非马的诗魂。  相似文献   

20.
通常所说的“写作”,在学校确切地说就是“作文”,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以适应今后工作和学习的需要。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兼顾听说,侧重读写”,读与写犹如鸟之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