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联网的兴起为人们自由地获取信息、传播信息和公开发表意见提供了巨大便利。互联网正从基础上重构传统商业、社会乃至政治运行的方式。而究其根本,互联网最强大的功能,则是海量信息的零成本制造与传播。然而,这个信息充塞和主导的网络世界犹如浩瀚汪洋,人们每一次的“养殖”和“撒网”都充满着变数和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2.
许丽霞 《青年记者》2022,(17):35-37
目前所谓的“时空一体化”是通过挤压和牺牲空间获得的,人们这种对压缩时空的执念导致了时空的扭曲;媒介技术便是记忆术,把互联网当作文化记忆令人们陷入了记忆危机和传承危机,以至于共享信息的传播远远超过了共享历史的传承,身处“地球村”的人们陷入一种“群体性孤独”中——交流的无奈:基于算法机制的互联网技术让人们拥有了专属时空的同时,也带来了建立共识的困难。  相似文献   

3.
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传播技术发展迅速,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在新闻传播领域内展示出良好的发展空间,受众接收信息途径的扩展、获得信息数量的剧增和获取信息速度的加快,对作为信息“把关人”和“引导者”的新闻编辑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从理论上讲,受众接收信息是有主动选择自由的,但面对媒体上如此浩瀚的“信息海洋”,选择变成了超选择的选择,自由也变成了太自由的不自由,信息进人了一种过剩、过滥的失控状态。  相似文献   

4.
有人将互联网称为没有地域之分的另一个世界,可事实上这很难说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一方面,互联网提供了一种自由和快捷的生活方式,信息构筑了这个世界的主体:但另一方面,过度的自由和监管的相对不足也使得互联网衍生了一股股“恶势力”,这群名为“黑客”的病毒、木马、垃圾邮件、  相似文献   

5.
何旭 《新闻战线》2015,(7):71-73
从宏观上来说,互联网上的信息流动具有无限性,信息的核裂变传播,让信息以各自的集群,形成诸如世界各地一个个村落式的“边界”;从微观而言,互联网的技术运用、地域影响、产品经营随着竞争发展产生各自的“市场”式的“边界”。虽然有些“边界”比较清晰,有些“边界”比较模糊,但是不同的行业、产业、企业,受互联网的冲击和影响各不相同,其辐射和覆盖的领域和“边界”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6.
金俊 《视听纵横》2006,(2):72-73
在2005年,一项新的网络技术让广播感到了一种压力,也看到了一扇新的门。它就是目前风靡互联网的“播客”。“播客”,是一种“比博客(blog)”更新潮的概念,它使任何人都可以制作声音节目并将其传到互联网与所有人分享,同时也可以选择或订阅别人提供的节目,并下载到M P3播放器中随时收听,“播客”让很多普通人享受到了做广播主持人的感觉,它“的草根”特点,它自由的传播模式,让人们禁不住预测“:播客”将给传统电台带来怎样深刻的革命?一、什么是“播客”“播客”,是英文“Podcast”的音译,是“iPod”(美国苹果公司M P3播放器)“和broadcas…  相似文献   

7.
梁岩 《青年记者》2016,(35):101-102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互联网悄无声息地改变着人们的生话.对于新媒体专业的教学来说,更是颇具颠覆性.如何让学生在多元媒介中生存?如何在教学环节中激活学生的“互联网+”思维?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新媒体创意达人培养”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8.
睢凌 《网络传播》2008,(2):30-30
从互联网在中国出现的第一天起,它在社会大众心目中的印象,就和“淘金”撇不开关系。早期,丁磊、张朝阳、王志东的成功,扰如一声春雷,震醒了还在互联网里沉睡的人们,让大家见识到门户网站创造财富的能耐。中期,马化腾、陈天桥、朱骏的出现,让经历了互联网经济泡沫的人们,忘记了刚刚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伤痛,原来通过互联网积累财富的方法不止一种;  相似文献   

9.
媒体发展趋势 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第四媒体,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实现自由、交互、即时、多元、虚拟的信息传播。一种基于互联网的为了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应用服务——社交网络服务(Social Network Service,SNS)——正在涵盖以人类社交为核心的所有网络服务形式,成为互联网发展的一个热点领域。2009年3月,美国互联网流量检测机构Nielsen发布报告称,具有社交网络和博客双重功能的“会员社区”,其登录人数多达全球互联网用户的三分之二,超过了电子邮件,成为全球第四大受欢迎的互联网服务。其发展速度是其它四种互联网服务(搜索、门户网站、电脑软件和电子邮件)的两倍。  相似文献   

10.
高金萍 《网络传播》2007,(10):40-41
“整合天下信息,让人人能获取,使人人能受益”,这是互联网搜索王牌Google提出的口号。现实生活中人们确实感受到搜索技术的无比威力,却不知道搜索技术的关键在于信息整合;面对海量的搜索结果,人们往往感叹搜索技术难尽人意,却不知道技术难以达到的目标,人力却可以游刃有余。  相似文献   

11.
在重大突发社会事件面前,电视所具有的权威性、公信力以及凝聚共同体意识的能力,依然是其他媒介无法取代的。大疫期间,更体现信息传播的社会信任。与2003年“非典”相对照,今天我们面临的是更为复杂的舆论环境,背后也关涉巨变中的传播环境。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崛起,为大众输出了前所未有的海量信息,却也引发人们对媒介信任度的进一步思考一一至少由目前可见的信息环境来看,更“透明”的互联网并没有让这种状况变得更好。  相似文献   

12.
网络时代“把关人”角色的嬗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无关可把”的呼声 几十年来传统媒介一直以“把关人”自居,新闻从业者认为受众需要什么、哪些内容不该传播都由他们决定。因特网的出现使情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尽管网络媒体至今只有短短三十年历史,但国际互联网的迅速崛起和成长,向人类展现了全新的信息电子网络传播方式。它不仅可以提供浩如烟海的信息,并且人们通过它能够自由地选择、获取和发布信息。一时间,好象传统媒介的后院篱笆被打开了无数  相似文献   

13.
<正>“虚拟世界”似乎已成为互联网的一 个代名词,当人们高谈阔论互联网是如 何虚拟,自由开放,不受任何约束,甚至 可以为所欲为之时,互联网新闻研究中 心主任刘正荣却为我们带来了另一种声 音:网络世界是真实的,所有网上行为都 应该是负有责任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信息化浪潮迅速席卷全球,网络丰富的信息资源给上网用户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隐患.数字图书馆也不例外,其根本目的是让用户自由、方便地共享数据和信息资源.但由于存在着易被损害和攻击的隐患.其安全性问题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理性表达,理性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统计,中国网民总人数已达到2.53亿,近2/3的网民或在网上发过帖、或参加过“Web2.0”互动。网络逐渐成为人们自由表达意见,传递声音的主要渠道,无论是对“虐猫女”的人肉搜索还是对“正龙拍虎”的拍砖打假,网民们把网络上虚拟的权利兑现于实际行动上,无不显示了网络民意的力量。网络民意力量的凸显也越来越引发人们的关注。“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是一种颠覆创新的范式,将引发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同样也应以“互联网+”思维探索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变革.梳理“互联网+”与图书馆的研究现状,结合“互联网+”思维产生的背景、概念与特征,从用户思维和咨询馆员两个维度论述“互联网+”思维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促进,提出从服务理念、智慧服务、跨界服务三方面着手,实现“互联网+”思维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革新,也为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的兴起为人们自由地获得信息、传播信息、发表意见提供了巨大便利,但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虚假信息极易发布和传播便是网络信息传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笔者选取“国标馒头必须是圆的”这个2008年第一大假新闻通过网络从无到有的事件,从传播环境、受众、传播者三个层面,就该事件进一步分析网络谣言、网络假新闻的成因,进而从受众、传播者、传播环境三个层面提出了消解网络虚假信息传播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晋晓兵 《声屏世界》2006,(12):38-39
近些年来BBS、ICQ、博客、播客、维客以及P2P技术的出现,让互联网的共享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得人们对于接收到的信息可以进行多元化的加工,并让加工后的信息以万花筒般的形态在短时间内扩张到极致,可谓“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然而我们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是,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催生下,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知识共享的极端化。问题的提出网络信息服务(这里指网络作品)作为未来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方向,它利用互联网充分地实现了信息跨时空的传播,极大地促进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与开发利用,使信息服务的速度时效与空间范围达…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甚至手机短信,随时都在向人们传递着各种各样的资讯。《哈密日报》作为党委机关报,如何才能让“祖国的花朵”们在如此多的信息提供中一下就选择你,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媒体二一博客。博客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自由、平等、开放、共享的信息交流平台,但这种“自由”和“开放”有时超出了法律和道德的底线,出现种种失范现象。为了减少不良博客的影响和侵蚀,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以引导博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