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连线报道亦叫电话连线采访报道,目前已经频频出现在广播、电视媒体中,它以声音为主要传播载体,通过记者在新闻发生现场的口述把新闻信息通过电话直接传输到直播间播报出去。连线报道体现了广播的快捷优势,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中午时段的新闻直播节目“第一报告”就是大量运用连线报道的一个典型栏目,  相似文献   

2.
为了全面、及时、生动地报道好台风“表莎”袭击前后全省各地的防台、抗台情况,浙江卫视早策划、早动员、早部署、早准备、早落实,从8月5日早晨开始,充分利用卫星连线、光缆连线、电话连线等各种电视传播手段,连续不断地在浙江卫视频道中直播发自全省各地的最新抗台报道;前后三天两夜共60个小时连续开辟新闻节目,临时增设了11档直播节目,累积播出时间500分钟。仅台风登陆当天就有9档直播节目,播出新闻多达400多条。这是浙江电视台有史以来力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事件报道,充分发挥了全省电视传播的权威优势和龙头作用。  相似文献   

3.
1999年建国50周年大庆期间,浙江电视台在30分钟的午间新闻栏目“阳光直播室”中,成功地实现了多地新闻演播室的光缆连线直播。在一档常态性的新闻栏目中,五家省、市电视台(包括无线和有线台)的新闻主持人跨地域双向交流,共同主持直播节目,这种全新的新闻播报和编排形态,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力。  相似文献   

4.
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四川汶川发生8级强地震,很快央视就开始“史上最长时问”新闻直播节目。在这档“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直播节目中,我们可以注意到,电话连线是使用最频繁的报道方式之一,贯穿节目始终。通过快速、全面、即时的电话连线,观众在第一时间内了解到此次地震的方方面面。可以说,电话连线在这次抗震救灾直播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报道的顺利进行抢得了时间,对整个抗震救灾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上海世博会是一次持续时间长、展览内容丰富、多元文化交汇的世界性盛会。中国之声借助世博会平台,通过大时段直播、推出记者组合、设置评论员专栏、加强与网络互动、突出园内园外新闻结合等多种节目样态,展现了中国之声“最新闻”的品牌形象。世博会报道提升了中国之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实现了中国之声报道创新与品牌推广双丰收。  相似文献   

6.
所谓口述报道,就是播音员用口语的形式来完成新闻播报的一种形式。提倡口述报道,让播音员“说”新闻是电视新闻节目吸引观众的一个重要手段。首先,从当今世界传媒的发展来看,作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借助其自身收看时间随意,内容容易保存等特点,吸引着越来越庞大的受众。电视新闻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我国电视媒体中悄然兴起的新闻连线节目,从它一产生就以其形式新颖、信息量大、报道深度广、现场感强等优势受到观众欢迎。从20世纪末湖南卫视等南方电视台首先出现的股评连线节目,到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中的“时空连线”,新闻连线节目已具雏形;从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的韩日世界杯连线报道,到最近中央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国际频道对伊拉克战争的连线报道,新闻连线节目很快从稚嫩走向成熟,成为电视新闻报道中一种新生的、充满活力的节目形式,受到业界的普遍青睐。一、新闻连线节目产生的背景新闻连线节目是指充分运用先进的视音…  相似文献   

8.
2013年10月,台风“菲特”袭击浙江,宁波电视台直播车开进余姚主城区报道灾情,直播连线报道没有明显失实,记者却被群众围堵数小时.这说明,无误的报道不等于最佳的表达.本文对这起“走基层”引发的意外进行梳理,认为媒体在灾难类报道中要注重整体和局部的“平衡”,应急处置要尝试变通,破局之道是以积极心态回应群众“关切”.  相似文献   

9.
随着手机短信的走俏,在许多互动性的直播节目中,过去一度流行的热线电话被手机短信所取代。即使是一些以热线互动见长的新闻类谈话节目也纷纷冷落了不该冷落的热线电话,尤其是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频率中国之声”的诸多互动节目中,几乎难觅热线电话的踪迹。热线互动的缺失,弱化了广播媒体的传播优势,同时新闻谈话类节目的传播效果也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在这里,笔者拟以《新闻观潮》节目为例,对这一问题做粗浅分析。以“新人、新事、新观点,你说、我说、大家说”为传播理念的《新闻观潮》,围绕社会上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或一些…  相似文献   

10.
张艳楠 《记者摇篮》2012,(10):24-25
近年来,随着媒体间竞争的激烈,广播媒体发挥自身灵活、快捷的优势,积极采用新闻现场连线报道这一形式,为广播新闻注入了新的活力。所谓广播连线报道,是指在广播新闻直播节目中,记者在新闻事件的现场,通过手机等通信工具,与直播间里的主持人进行交流,报道新闻事实、描述新闻现场或对新闻事件进行即兴评述的一种报道形式。在媒体多元化的今天,广播新闻连线报道发挥了独特的优势。一、广播新闻连线凸显新闻的时效性,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新闻的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声音新闻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它的"新"。在如今这个信息化时代,传统的广播媒体受到了强烈冲击。  相似文献   

11.
2010年8月,浙江卫视对新闻节目进行了全新改版,并借助“基层民众”的力量推出了新闻评论节目《新闻深一度》。这档电视和网络视讯实时互动的新闻深度评论节目,每天都会对热门的新闻事件,进行深入调查、深度报道,并以专家点评、媒体快评、网民酷评的形式进行多层次评说,  相似文献   

12.
广播传输技术与现代通讯技术的合理对接,创造了连线报道这一新的节目形态。连线报道进一步强化了广播媒体快捷性的传播优势,将广播新闻的时效性推向了极致.为广播媒体所普遍采用。目前.以连线报道的方式传递新闻信息.在广播节目中比较常见。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直播中国》中.连线报道就是其不可或缺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吕兴林 《记者摇篮》2012,(10):38-39
我们知道,现场报道是电视新闻报道的优势之一。那么,对新闻事件的电视、电台同步现场直播报道,就应该是广播电视新闻的一种接近终极目标的优势手段。在电视新闻行业竞争空前的今天,新闻的现场直播报道已经成为大小电视台形成共识的一种模式,一种手段,一种需求,一种目标。《直播本溪》从2011年12月15日开播以来,一共进行了110多次的现场连线报道,每天的现场直播连线环节已经成为这档节目的一个收视亮点。虽然有很多选题直播元素略微欠缺,但是这种每天现场播报百姓身边事的做法,还是得到了许多观众的支持和认可。  相似文献   

14.
赵蕾 《新闻爱好者》2012,(13):59-60
连线报道,亦称电话连线采访报道,是以声音为载体,以电话为媒介,由记者在新闻现场以口述或与新闻主播对话的形式,把新闻信息播报出去。连线报道能够快速呈现新闻事件,生动描述现场氛围,具有极强的现场感。当前,连线报道成为广播新闻的重要表现样式之一。河南电台新闻广播2010年改版以来,开设"豫广新闻"栏目,每逢整点播报,每档节目10分钟,设置两条以上记者连线报道,以新闻主播和记者对话的形式播报新闻,增强了广播新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广播连线报道改变了新闻播出的节奏,避免了长时间播音带给听众的沉闷感。然而,随着连线报道的大量播出,报道质量问题日渐显现,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记者不能提供有效信息,或者是没有捕捉到更多有  相似文献   

15.
《新闻与写作》2006,(6):33-33
“新闻2006”是北京某电台新闻广播的晚间新闻直播节目,时间长达一个小时,而且是黄金时段,不仅如此.从节目的组成结构来看,既有报道北京、中国及国际新闻的“要闻快报”,还有对新闻进行分析和评论的“传媒热点”等.集新闻与评论于一身。可见它在众多新闻节目中地位之重要。  相似文献   

16.
顾鲲 《新闻前哨》2009,(8):58-58
2008年10月.武汉新闻综合频道推出新闻直播节目《整点播报》。这是继《武汉新闻》、《百姓连线》之后,武汉电视新闻推出的又一档以新闻直播为主要手段的新闻资讯节目。该节目正式开播后,武汉电视台每天的新闻直播节目增加到190分钟,形成了全国城市电视台直播时间最长、次数最多的电视新闻链。相对于文字新闻、广播新闻而言。电视新闻最大的优势是通过图像、声音、字幕等多种手段,  相似文献   

17.
口述新闻在专题新闻报道中的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苹 《传媒》2006,(7):52-53
近年来,“口述实录”这种记录个体情感故事的报道形式风靡武汉各传媒。“口述实录”这种报道形式已在广播、电视及报刊中广泛运用,而且采用“讲故事”方式报道新闻的做法也越来越多。有报纸更在做专题新闻策划时,借用口述实录的表达形式,采用口述新闻,使小版面上有了大容量,做足做活了新闻,赢得了读者好评。口述实录最佳的表现形式就是忠实记录,原汁原味地讲述故事本身。由此可见,“口述新闻”是一个再确切不过的好名字,因为它“讲”故事、“说”新闻,而不是通过记者的展示来呈现故事。口述新闻找到了一种恰当的方式,由“讲述人用语言把目击的新闻和发生过的故事讲出来,与读者共享。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媒体的激烈竞争中,广播通过电话和短信参与、连线报道、直播访谈对话等,体现出多样性的“互动”。而这类“互动”节目的质与量,直接关系到广播与其它媒体、广播媒体之间竞争力的强弱。提高对广播互动类节目的掌控力,对该类节目进行有效的全程掌控,是确保正确导向、提高引导水平、提升宣传效果、增强媒体竞争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连线报道"是以声音为主要传播载体,电话为媒介,由广播记者在新闻现场以口述或是互动对话的形式,把新闻信息通过电波直接播报出去的一种报道方式。在这类报道中,广播连线记者对新闻报道的把握掌控能力,直接影响新闻的报道质量和节目的播出效果。  相似文献   

20.
当前,各家广播媒体在新闻竞争中日益强化记者连线报道。笔者认为广播要实现抢先传播优势,吸引听众并提高受众到达率的竞争目的,记者连线报道是最大利器;而要做好广播的连线报道必须做到选取最有特点的新闻现场,强化报道的“画面”思维,并在注重语言表达的同时充分利用好现场音响,增加听众的现场感,从而调动听众的联想力,让听众在收听新闻时有“看”到新闻现场的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