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是指教师通过在课堂上创设新的问题情境,在教材内容与学生认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从而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不协调——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情境过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吸引学生动手、动脑,鼓励学生自行获得知识,主动地参与数学实践,从而获得终身可用的可持续学习的发展性能力。它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根据已有知识经验,自主的、主动的探究新知识的一种学习过程,教师的主要角色则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呢?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一些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
李明英 《青海教育》2005,(11):45-45
在新授课中,应用“参与探究型”课堂教学结构能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以发展思维为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参与探究型”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模式是:问题——探究——概括——答疑——练习。这一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现代教学思想,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张益新 《陕西教育》2005,(12):22-23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所以在教学中应激励学生去发现、引导学生去研究、组织学生去探索;用欣赏的目光去支持,用热情的语言去赞美,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做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呢?一、引导参与,主动探究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全过程,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充分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阶段,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了解结论的由来,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如教“圆周长计算公式”时,以“问题”为主线,通过“猜想——验证”、“探索——发现”来展开学生探索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开展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老师手中有一个一圆硬币,你能量出它的周长吗?”学生合  相似文献   

4.
一、引导——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思路初中科学探究的内容大都是自然界或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这些现象对学生来说是熟悉的,但由于学生没有相关的背景知识,要从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本质上提高,有一定的思维距离。所以,对初中的科学教学而言,采用引导——探究式学习方式是比较合适的。引导——探究式学习方式也是一种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将“引导”放在学生的“探究”之前,意在强调教师在学生探究前就应该“精心策划”,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还应“幕后操纵”,当然这都是“引导”而已,绝不能“喧宾夺主”,即探究的本质不…  相似文献   

5.
基于深度学习理念,以“探秘自动充气气球中的化学”为教学主题,开展初三化学碳酸盐性质复习课教学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真实情境,突出问题引领,学生自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思维有序地从定性到定量分析物质的组成,强调知识的工具性,建构科学探究的思维模型,帮助学生获得从“解题”到“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培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
自然教学采用“探究—研讨”方法学习,指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探究大自然的秘密。教师要尽可能地启发学生自行探求知识。对学生面临一个不明白的或尚未解决的问题时,要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法反复地探究,寻求问题的答案或解决的方法。那么,在自然教学中,怎样运用“探究—研讨”的方法,启发引导学生自行探索获取知识呢一、为学生准备充足材料,做好物质准备在小学自然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体现“感性——理性——感性”的认识规律,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以感性认识为主,因此充足的材料特别重要。如在教学《导体和绝缘体》一课时,为学生准备各…  相似文献   

7.
采用发生教学法对“祖暅原理与几何体的体积”进行设计,将祖暅原理的机理通过问题情境创设,借助数学逻辑推理,引导学生经历再发现的过程,创设“敏于观察——善于总结——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乐于反思”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在探究过程中实现知识的自然生成,以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内化和迁移.  相似文献   

8.
《化学平衡》一节课,采用“启发——探究”式教法,按“生活中的实例→初中阶段的溶解平衡→高中阶段的化学平衡”分层推进,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通过情景创设,类比,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思维,在原有“溶解度”“可逆反应”知识的基础上建立对化学平衡的认知和理解,攻破难点,突出重点,让学生在释疑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体现创新思维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9.
自然课的所谓“四环节”教学就是:首先从实践中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认识活动获得问题的结论,再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即“创设情境——引导探究——概括结论——实际应用”四个环节.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创设情境”是自然“四环节”教学的起始,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采用观察、实验、谈话、游戏等手段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0.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的体验,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实践操作、总结交流等活动,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进而培养其开拓精神和创造技能。“情景探究”式课堂教学强调“情景——探究——体验——应用”。下面以“RLC串联电路”教学为例来说明“情景探究”式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1.
在新授课中,应用“参与探究型”课堂结构能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形成知识的过程中,以发现和发展学生思维为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了现代教学思想,对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参与探究型”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模式是:问题——探究——  相似文献   

12.
周业虹 《化学教学》2009,(12):15-17
“引导——发现”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通过尝试发现、实践体验、独立探究、合作讨论等形式探索知识,去发现、探索、掌握知识,探究性实验是“引导——发现”教学的重要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3.
孙兵华 《广西教育》2014,(17):12-12
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以研究者的身份围绕某一个问题,通过与他人进行合作探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与提升能力的一种学习形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转变教学方式,倡导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学习兴趣,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机械训练的现状。”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创设有利于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4.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数学课堂教学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究、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数学情境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不恰当的情境设计存在于课堂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田晖 《教师》2010,(17):85-86
通过对地理学科教学特点的分析,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发现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探究、解决疑难问题,可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获得地理新知识、新技能,进而提高地理素养。  相似文献   

16.
一、“探究式教学”的概念 “探究式教学”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在学科领域和现实生活的情景中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形成正确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它是以发展思维能力为目标,以学科核心知识为内容,以探究发现为主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7.
新的课程标准认为应“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它要求教师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广泛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领会语言规律,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课堂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对话——生成”的教学观,强凋学生的自主构建、个性化多元化解读,突出学生的活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物理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究和获得知识、技能。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有时会碰到“启而不发”的现象。究其原因,问题还是出在“启”字上。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是“启”,只有教师“启”得及时,“启”得巧妙,“启”得适当,学生才能“发”得深,“发”得远。由此看来,教师掌握一些启发艺术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究、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教学发展的要求通过整合课程资源,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给课堂带来了鲜活的知识和无限的生机,真正体现了“生本”的教学理念。本文着力于以下三方面的“整合——探究”:在时事热点整合中,探究责任的迫切,在乡土资源整合中,探究乡情的温馨,在整合人力资源中,探究自我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