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高校与企业合作培养适用性高技能人才是解决"一些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一些大学生就业又比较困难"尴尬局面的最好途径。本文分析了当前校企合作培养高职学生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现在有个现象很明显,很多领域和企业急缺人,想招的人才招不到,同时又有很多高学历的人找不到能发挥自己才能的岗位。形成用人方招不到合适人才和大学毕业生无法就业的“两头急”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韩卫红 《河南教育》2010,(11):36-37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复苏,国内各行业人才需求也大大增加。然而,大学生就业依然是个难题。是单纯的人才过剩,还是大学生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事实上,在大学生四处寻找"伯乐"和岗位的时候,众多用人单位也正为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而苦恼。  相似文献   

4.
现今高校人才培养和社会相关行业发展的需求矛盾依然严峻,面对当前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大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的局面,高校应积极探索新的培养模式.新型的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模式能有教解决高校、企业、地方经济建设、学生就业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运输企业经营机制大面积改革,汽车专业学生原赖以实训和就业的企业无意继续接纳学生,学校面临办学低潮。企业也有困惑,他们一方面需要人才,另一方面又找不到合适的人才,主要原因是“毕业生素质不确定性,学用有距离,岗位技能不强”。学校和企业在对“人才”的理解上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6.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每年有几百万的高校毕业生走出校门,进入社会,他们需要获得相应的就业岗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现,而目前很多企业却难求合适的高技能人才,怎样衔接好他们之间的问题,本文提出在高等职业教育中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使学生在学校期间,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良好的专业技能,适应企业的需求,为各行业输送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浅议“识才”宋文珍,崔振国,王春生,蔡岫岩"人才"是事业成功之资本,国家要发展,经济要腾飞,必需从人才抓起,科技探索、商业角逐、军事对垒、企业兴衰."人才"是胜败之关键。因此,尊重"人才",使用"人才"乃是立国之本。使用"人才"首先要识别"人才",只...  相似文献   

8.
方宝囡 《职教通讯》2011,(22):46-48
职业学校作为培养中小型企业技能型人才的专职机构,目前正面临生存危机。因为职校毕业生不能掌握相应职业技能,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技能要求而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加上人口高峰已过,招生竞争激烈,职校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尤为迫切。只有中职校企深度合作才能有效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由于各方利益不同,校企合作途径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9.
核心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企业引进人才不易,留住人才更难,这已成为我国国有企业近几年发展中不争的事实。如何才能建立一个有效的"聚才,育才,惜才,爱才"的人才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内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防止核心人才流失呢?本文从"雷尼尔效应"出发探索和思考对企业核心人才管理的机制和办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正在影响着当今的经济生活,也影响着当今社会人才的需求。电子商务作为新兴学科和专业,虽然发展迅速,但是本专业学生与社会需求不对接,近几年来,一方面大量学习电子商务的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大量的企业又找不到合适的电子商务人才。为更好服务德化本地陶瓷企业,学校针对电子商务人才提出一系列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1.
随着“史上最难就业季”的来临,高校毕业生就业又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一方面是大量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合适工作,另一方面是企业找不到优秀毕业生,造成这种“冰火两重天”现象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目前我国培养的大学生应用能力与企业现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有一定的差距。以黑龙江工业学院为例,介绍了学校与龙煤集团鸡西分公司双河煤矿进行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模式,该模式解决了大学生培养只注重知识的理论性和科学性,缺少现场应用性解决问题的培养,实现了毕业生与企业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探索出了一条独特办学思路。  相似文献   

12.
企业对市场营销策划人才的需求大,岗位要求高,学生市场营销策划能力的高低对就业和工作具有重要影响,由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习实训基地等不能适应市场需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本文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探索出一条适合市场营销策划课程教学的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中职数控专业的学生培养与学生就业问题探讨了企业找不到合适的数控人才,数控专业学生找不到合适工作的矛盾。指出了要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立足中职学校的特点,对学生的技能培养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相似文献   

14.
深圳是世界珠宝的加工基地,目前却面临着首饰设计人才十分匮乏的局面。深圳技师学院实施本土化"双元制",实践"双导师"制培养,实行"在校生"与"企业员工"双重身份的管理模式,搭建校企共赢的合作平台,在强化企业实践、服务企业的同时,对首饰设计预备技师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5.
“用工荒”与“就业难”——物流人才供需错位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实体经济的复苏,物流人才市场一方面表现为"用工荒",因物流业火了而使得企业急需各类人才,一方面又表现为"就业难",大批物流专业毕业生一职难求。"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解决企业用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矛盾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6.
关于2006年就业力问题及其培养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十五”期间是我国高等院校教育规模空前扩充的时期。随着入学难的逐步缓解,就业问题日益成为学生、家长、学校以及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大学不断扩招的同时,就业矛盾却日益突出:毕业大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大学生就业能力正是学生和企业能否跨越“鸿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及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毕业生就业已成为一个社会性难题。现在社会上经常出现企业找不到合适人才、毕业生找不到合适工作的结构性问题。从就业能力的内涵入手,找出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三个关键指标;比照关键指标的内容,反观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现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应用型本科翻译人才培养需要与市场接轨。"三维联动"英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即"NET"培养模式,将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学期内外三结合,建立翻译网络资源库(Network),向合作企业开展志愿翻译服务(Enterprise),校内外双导师(Tutor)共同培养翻译人才。这种培养模式既服务企业,又改革翻译实践教学,为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人才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正>又是一年就业季。这个夏天,人数创历史新高的近800万大学毕业生,再度让"就业难"成为中国社会的热话题。一边是大学生"怀才不遇",找不到工作;另一边则是一些企业"求贤若渴"却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就业难"与"用工荒"的并存,凸显着谋求经济转型的中国正经历结构性的就业矛盾。一边是大学生进入就业岗位后抱怨"学非所用"的尴尬,另一边则是一些大高校不顾自身定位和市场需求盲目设置专业、开设课程。大学如何对接社会,培养"适销对路"的大学生,拷问  相似文献   

20.
人职匹配理念在大学生就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是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是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大学生就业难究其实质是人职不匹配造成的矛盾。积极搞好学校就业指导体制建设,关注学生需求,发挥网络优势,增加学生的主动性和政府的监管责任有利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