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西北少数民族政治文化是从民族共同体的角度对政治文化进行划分和界定而形成的一个特定范畴,指的是民族共同体成员中普遍存在的对政治的主观取向。西北少数民族政治文化建设的程度如何,实际上是关系到我国主导政治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能否正确传递、接受和认同,并进而影响我国政治体系能否顺利运行的大问题。西北少数民族政治文化建设作为保障我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手段,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国家。在国家的政治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政治参与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与潮流。少数民族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具有双重角色,即具有民族性与公民性角色。少数民族要从民族身份向公民身份转变,政治参与是必不可少的途径。通过政治参与,少数民族直接进入国家政治系统寻求利益实现和安全保障,凝聚他们对国家的向心力,进而减弱对民族政治系统的依赖。为此,了解、分析我国少数民族政治参与的动因,有利于采取有效途径与方法引导少数民族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增强国家政治认同感,促进国家民主政治建设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丝绸之路上的伊斯兰教朱普选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也是一个有多种宗教信仰的国家。各民族在不同的历史环境和生活环境中,信奉着各自的宗教,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宗教文化。宗教对各民族的历史、政治、经济以及风俗民情等方面都产生极了为广泛的影响。在我国少数民族中,...  相似文献   

4.
西北少数民族文化主要有两大文化圈:一个是以藏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为代表的佛教文化圈 另一个是以回族、维吾尔等少数民族为代表的伊斯兰文化圈。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属于多元文化教育。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需要以适当的方式进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中,并以此来加强民族文化与民族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主义政治明建设的全面展开,如何促进少数民族政治发展就成为一个全新的课题。少数民族政治发展的总体目标应该是更加坚决地坚持和维护祖国大家庭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大团结,在现有的国家政治体系框架内。真正实现各民族共同控制和管理国家政权以及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内部事务的权利,使各少数民族都能够在国家范围内与人数众多、经济化发展较先进的汉族平等相处,共同发展繁荣。少数民族政治发展要在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三个方面下大功夫。  相似文献   

6.
民族团结教育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种语言文字并存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周边与8个国家接壤,全区有47个民族成分、13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数的60.4%,少数民族学生占在校学生总数的58%。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区情决定了民族团结教育始终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根本前提和保证。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长期的繁衍、发展中积累了宝贵的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对民族成员的生产生活、思想行为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这其中也包括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比例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也较为明显。本文从少数民族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积极因素出发,探寻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了当前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少数民族文化开发和利用不足的原因,并从课程建设、队伍建设、载体建设以及氛围营造等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国家认同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对自己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道德价值观、理想信念、国家主权等的认同。它是将国家共同体中不同的族群团结起来的内在凝聚力,其突出表现为政治性、文化性、现实性等特征。国家认同建设对于多民族国家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当前,由于我国多民族构成的多元性、复杂性等原因,加之处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少数民族国家认同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主要侧重以西南边疆地区为例,探讨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群众国家认同建构的出路,即必须坚定社会主义道路、传承民族文化以提升国家认同的文化内涵、积极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最终从整体上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9.
在今天的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实现一个民族内在的政治文化与外来政治经济之间的最佳组合,少数民族政治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有怎样的地位和作用,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政治文化是以各种要素相关联的复合体系存在于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由特定的政治关系所决定。生活在政治生活中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政治文化,它是客观政治过程在社会成员心理上的积累、沉淀的反映,作为一个民族特有的政治态度、政治情感、政治信念和政治选择,它是客观社会政治环境和主观意识相互作用的产物,历史因素、地理环境、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宗教信仰等社会环境各层面的因素和政治主体的心态或心理背景都对一个民族的政治文化产生影响和制约。 纳西族从可追溯的历史时代至今,都是一个单一的民族,基本生活在同一地域。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虽然和汉、白、藏、彝等几个民族有着婚姻关系,但都没有因征服和被征服引起种族变化,也没有大规模、较  相似文献   

10.
国家的安定少不了民族的团结和发展,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多年来我国汉族人民与少数民族人民和谐相处、共同荣辱。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民族文化、中西文化的融合,以及多元文化和国际局势的影响,使得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汉族与少数民族同胞之间的发展问题。少数民族未来的发展的接班人归根结底还在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国家具有高度的认同感、自身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带领少数民族地区的群众对国家的政策方针进行准确的理解,才能带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和文化,才能为国家和民族的安定团结保驾护航。因此,对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进行探索,在以本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的基础上,得出相应的研究结论,以期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以来,我国社会中出现了大量新的政治经济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社会稳定和和谐社会建设。通过对甘肃省市县区域城乡居民政治经济热点问题态度问卷调查和结果的定量分析,其原因主要源自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城市类型、地理环境、区域文化等。建议党和政府有关部门加大反腐败力度,积极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解决农村疾病预防和治疗问题,依法严厉查处食品卫生问题,着力解决生态环境恶化和垃圾治理,提高基金和保险运作的规范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民族迁徙是一个古老的人口现象,它常常伴随着民族发展的始终,成为民族史学、民族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论述了景颇族历史上的迁徙活动,阐示景颇族社会发展过程中,迁徙对本民族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民族文化形态的影响和作用。试图为新时期研究边疆山地民族的发展探索一些历史与现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灵魂,对生态文明建设起到理论指导和价值引领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强民族地区传统生态文化教育,对提高民族地区生态德育实效性、推动民族地区生态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升民族地区传统生态文化共识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不同民族有着形态迥异的生态文化,深入挖掘蕴含于神话传说、农耕活动和栖居环境等方面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民族传统生态文化资源,以生态思维为导向,三项改革联动推进民族地区传统生态文化教育落地生根,五课联动优化理论教学内容建构,开展多维度实践体验活动推动民族地区传统生态文化入脑入心,多层次、多要素的联动机制共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民族地区传统生态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4.
近代基督教传入对云南部分信教少数民族的文化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基督教的传入主要有东西两路,东路由四川进入,西路由缅甸进入。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教会着重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传教,有8个民族的部分人口信奉了基督教,这和这一部分少数民族的社会发展程度有密切关系。而基督教作为一种异质化能在这些民族中传播,除了列强作为其政治经济后盾外,还得益于其传教方式,尤其是地教育的开展,引所引起的云南部分信教少数民族社会化的变迁,不论其客观效果如何,其终极是否定民族传统化,实现西方国家的殖民统治目的。  相似文献   

15.
贺州位于南岭山脉萌渚岭和都庞岭地区,历史上就是一个多族群北上南下东进西迁的重要通道。古代中原文化、湖湘文化、吴越文化与岭南百越文化在此交汇融合。基于其独特的历史条件、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目前有20多个拥有不同语言和方言的族群活态存在。多样性族群文化之间的长期互动与交流,形成了今日互补互适、和谐共生的族群文化生态。族群文化问的交往交流、互动互制和互补互适,对区域内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通过介绍贺州主要族群及多样性文化共生条件,探讨了贺州多样性族群文化共生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中华饮食器具的起源和发展,经历了天然物品的改造、陶瓷器具的发明创造、金属饮食器具的发明创造几个阶段,表现为对制造原材料的不断追求与改良,形成了饮食器具文化。它涵盖了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人文历史、科学技术、风俗礼仪、伦理美学等多方面珍贵信息。其外形、装饰等,都与艺术、民族习俗、政治制度等有关。因此,饮食器具除有食用价值外,还有艺术价值、文物价值、经济价值等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剖析帕特南的社会资本概念出发,分析社会资本蕴涵的特质,对政治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在政治发展过程中,社会资本的功能性价值体现在:促进参与型政治文化的形成、政治民主的实现、政治效能的提高、善治的实现、政治稳定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社会心态是一定时期形成的表达或代表社会成员态度、观念、意志的社会心理状态,它通过社会成员社会认同的需要而强化、左右,诱导社会成员的态度、观念、意志以及信念的形成、保持和变化。在家族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以人情代替制度,以伦理规范代替制度规范,使企业管理制度扭曲,难以达到文化创新、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制约了家族企业的快速发展。所以,要实现经济模式的根本转变,家族制企业家的社会心态问题必须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维吾尔族大学生的语言态度和影响他们语言态度的相关背景因素,试图回答哪一个背景因素对语言态度具有最直接的影响,最能够预测维吾尔族大学生的语言态度。把汉语水平、社会网络、和民族认同三个背景因素作为自变量,把语言态度的亲和力维度和地位价值维度作为因变量,通过数理统计分析,检测出三个自变量对两个因变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所有的背景因素中,社会网络因素对语言态度的影响最大,可以作为语言态度的一个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各民族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创造的不同形态特质的复合体,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文化财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民族性、区域性、时代性、全球性四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