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老师可以随口叫出那些成绩好的同学的名字,甚至对那些差生我们也熟记在心,但却往往记不住那些成绩中等、表现中等的同学。一个学期过去了,老师甚至跟他们中的某个人没说过一句话。在教学工作中,我们给予了成绩优异较多的关注和指导,对差生也总是苦口婆心地劝诫,而那些中等生就像是被人遗忘的角落,因为他们是让老师放心的一个群体。他们上课认真听讲,作业也能按时按量地完成,平时也还遵守学校各项制度。正因为这样。教师往往很少关注他们。而把精力放到成绩优异和表现差的学生身上,忽略了中等生对爱和关注的渴求。我曾无意间听到过一个学生这么说:我有时真的宁愿做一个调皮的差生,这样我就能得到老师的关怀和爱护。是啊,其实他们也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哪怕只是一个关切的目光,半句暖心的话语。  相似文献   

2.
充满人文、艺术气息的师范学校,是才子才女施展才华的乐园.大家的目光都投向性格开朗的学生身上,根本就无人去关注我们这些性格内向的学生.自卑的我们是多么羡慕那些活泼开朗的同学们呀!他们有的具有广播员般的好口才,有的具有文学家般的好文采,有的具有歌唱家般的好歌喉……他们在校园的各个舞台上尽情地施展才华.看着被掌声包围着的他们,我们只能埋怨上天的不公,为何不把他们的才能分些给我们?哪怕一点也行,这样也不至于让我们默默无闻地度过三年的美好时光.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习惯地将教育不公平的眼光投向后进生的时候,很少去考虑那些沉醉于鲜花和掌声中的优秀生的教育公平性。当我们走进这些优秀生的内心.我们会发现他们在收获的同时,也失去了很多,能优秀成“大家”的是少之又少。我们需要思考教育对待优秀生的公平性,让优秀生的教育也回归公平。  相似文献   

4.
孩子就像玫瑰花花蕾,有不同的花期,最后开的花与最早开的花一样美丽。教师正如辛勤的园丁一样,浇灌他们成长,教会他们认知、做事、生存、共存生活,直到他们开出鲜艳的花朵。  相似文献   

5.
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老师可以随口叫出那些成绩好的同学的名字,甚至对那些差生我们也熟记在心,但却往往记不住那些成绩中等、表现中等的同学。一个学期过去了,老师甚至跟他们中的某个人没说过一句话。在教学工作中,我们给予了成绩优异者较多的关注和指导,对差生也总是苦口婆心地劝诫,而那些中等生就像是被人遗忘的角落,因为他们是让老师放心的一个群体。他们上课认真听讲,作业也能按时按量地完成,平时也还遵守学校各项制度。正因为这样,教师往往很少关注他们,而把精力放到成绩优异和表现差的学生身上,忽略了中等生对爱和关注的渴求…  相似文献   

6.
联想是一种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是把眼前的事物和跟它相关的事物串联起来。因此,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还得从观察事物入手,在观察中有意识地点拨学生去联、去想,对活跃学生的思维,特别是发展创造性思维很有作用。一、类比联想春天到了,我领学生到校园里观察迎春花,迎春花枝条纤长而尖细,纷披而下垂,花朵鹅黄色。我问学生花枝象什么?大家说“象条金带子”,我又问:“花朵呢?”“象个小喇叭。”“象个小铃铛。”接着我说:“迎春花开了,说明春天到了。你们还看到过什么样的花?”学生争着发言:“红得似火的桃花”,“白得象雪的梨花”,“粉得象霞的杏花”,“象小铃铛似的娇艳的海棠花”,“还有散在草丛里象星星、象眼睛的不知名的野花。”  相似文献   

7.
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财富。人不可能没有缺点,也不可能没有优点,关键的是你盯得那一点,盯久了就会把那一点放大。如今,“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要我们创设适合他们发展的环境和氛围,用平等的.尊敬的教育方式去开启他们,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他们的一言一行,让爱心去灌溉他们的心田,使他们在自信中树立健康人格。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他们的内心都潜伏有积极向上的要求,自我完善的愿望。  相似文献   

8.
充满人文、艺术气息的师范学校,是才子才女施展才华的乐园。大家的目光都投向性格开朗的学生身上,根本就无人去关注我们这些性格内向的学生。自卑的我们是多么羡慕那些活泼开朗的同学们呀!他们有的具有广播员般的好口才,有的具  相似文献   

9.
常香宁 《成才之路》2011,(16):21-21
有人曾这样说过,“注意力就像阳光一样,我们关注什么,什么就会生长;我们忽略什么,什么就会枯萎。”作为一名教师,我往往将“注意力的阳光”持续地照耀在那些本身就生长得很好的植物上面,因此他们生长得很轻松和快乐。但是,针对那些本来就生长处于劣势的,我采取的更多是忽略、漠视,换来的则是他们一天天痛苦地枯萎。然而,当我把“阳光”分给这些“他们”的时候,同样看见他们开始健康生长起来了。  相似文献   

10.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面对他人的关爱,他们很少想到要去感谢和回报。这样下去会使孩子们缺少爱心,缺乏责任感。为此,我更多地关注班里学生的情感教育,从小培养他们“学会感恩”,在“学会感恩”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待人接物的正确态度。于是我选择“学会感谢”这个主题开了一次班会。  相似文献   

11.
听课,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经常参与的实践活动之一,也是我们博采众长,提高自己的契机。然而。我们在平常的听课中总是习惯性地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上课教师身上,而很少去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率、体验感,很少去关注师生在课堂这个动态过程中如何共生共长,很少去关注教学环境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等。这样听课,既不利于我们理性地分析各种教育现象,也不利于真正实现“采他山之石”的目的。那么,听课究竟应关注什么呢?  相似文献   

12.
听课,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经常参与的实践活动之一,也是我们博采众长,提高自己的契机。然而,我们在平常的听课中总是习惯性地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上课教师身上,而很少去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率、体验感,很少去关注师生在课堂这个动态过程中如何共生共长,很少去关注教学环境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等。这样听课,既不利于我们理性地分析各种教育现象,也不利于真正实现“采他山之石”的目的。那么,听课究竟应关注什么呢?一、关注教师的教学技艺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们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我们把这…  相似文献   

13.
你很重要!     
刘新在班里是一个不显山不露水的小姑娘,长得细眉细眼,总是笑模笑样。她成绩中等,属于那类很少让我操心的孩子,因而我的目光很少关注她——我总是把大部分精力倾注到那些“好”学生或是“差”学生的身上。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家庭住所流动性大,成长环境较差.因而社会对农民工学生有一个特别的称呼——“流动花朵”。这些“流动花朵”,从小承受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如果教师对他们缺乏尊重、关怀和理解,父母教育态度和方法不正确.就会使孩子们失去学习的信心.成为学困生。那么,如何让这些“流动的花朵”开得更鲜艳呢?我们的做法是“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相似文献   

15.
瞿群  倪坚 《教师》2012,(8):25-25
人们常把孩子们比作是祖国的花朵。在祖国这个大花园中,有早开的花朵,也有迟开的花朵。“问题学生”可能就是这迟开的花朵吧!比起其他学生,他们更需要班主任的细心呵护,关怀体贴,理解尊重,谆谆诱导……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意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他们才会自觉地做到“我要做”、“我要体验”,而不是被动地“要我做”、“要我体验”,也只有让他们主动地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数学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小学的时候,我是差生。班主任是位中年妇女,爱看成绩优异或矫揉造作、喜出风头的学生,把他们安排在前几排位子上,而我们这些默默无闻的“差生”毫无疑问被排在后面──尽管我们长得并不高,视线常被前面的同学挡住。上课时,老师的视线总停留在这些“优等生”身上,向他们投以满意的微笑,却从不会把目光“转移”到后面几排来。我坐在最后一排,每次当老师快走近我,我的心跳得厉害时,老师总是习惯地180度转弯,很自然地回到讲台前。后面几排既是“差生”的地盘,也就没有人会奢望坐到前面去,我也是。我是近视眼(但因为种种原因不能…  相似文献   

18.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意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他们才会自觉地做到“我要做”、“我要体验”,而不是被动地“要我做”、“要我体验”,也只有让他们主动地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数学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人们常说,学生是鲜艳的花朵,教师是辛勤的园丁,实际上,并非每一朵花都鲜艳,尤其是那些“迟开的花”,更需要每位教师精心呵护。所谓“迟开的花”,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后进生”,指在一定时间内思想、学习等方面相对落后的学生。他们在班级学生群体中,虽然是少数,但尤其缺乏自信、自我约束力差,不仅使个人的身心得不到健康地发展,而且还严重地影响着优良班风的形成,作为教师,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转化:  相似文献   

20.
每当提起少年儿童,我们会形象地把他们比作是花朵--早晨含苞待放的鲜艳花朵,清纯得像栀子,热烈得像山茶,简单的像牵牛……当你看着那一张张干净微笑的脸庞,听着那一声声稚气未脱的话语,怎么会吝惜这世上所有的美好言语,怎么会找出比花朵更形象的比喻? 当我第一天走上工作岗位时,心中正是充满了对孩子们的喜爱与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满心以为真的会像园丁一样,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