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中国哲学家、教育家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创造、发明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的学习总是伴随着问题的产生和问题的解决。然而,在数学教学中,很难想象,一个没有问题意识的学生,能够主动地、不断地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所谓"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  相似文献   

2.
顺应课改要求,探索一种培养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能力的课堂模式已成为当务之急。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无疑是探究教学的着力点。问题意识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产生一种困惑和想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促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帮助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尤为重要。问题意识即一种怀疑精神,一种探索意识,它是探究学…  相似文献   

3.
宋代学者陆渊说过:"为学忌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没有问题就没有进步,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基础,是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前提.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的一环.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做法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李丽 《辽宁教育》2013,(1):54-55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问题是思维的源泉,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学生探求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保证。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这是数学教学成功的关键,也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理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相似文献   

5.
陈鸿海 《考试周刊》2014,(20):66+23-66,23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没有问题的数学是枯燥的数学,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而有趣的数学学习是建立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之上的。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问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创新和发展。可见问题意识是一种探索意识,是一种求知状态,是发明创造的起点。教师只有  相似文献   

6.
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创新和发展.可见问题意识是一种探索意识,是一种求知的状态,是发明创造的起点.《数学课程标准》把"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列为具体的目标.没有问题的数学是枯燥的数学,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在课堂中,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发现问题,形成问题意识,并形成探索的理念,在教师引导、帮助激励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形成学会学习的一种方法.那么,如何让学生善于提问,使他们养成深思善问、勇于探究的学习品质呢?  相似文献   

7.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兴趣,调动学生进行积极心维,从而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是全面实施素质育的要求。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学生生动求知、掌握学习方法的基点。  相似文献   

8.
问题意识是指在认识活动中认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和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找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问题意识作为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对学生学习进步是非常重要的。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但是,大量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问题意识却在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9.
正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疑"是开启学生思维之门的钥匙。"疑"则会提出问题,问题的出现使学生产生一种需要,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渴求,这种渴求就是一种学习的动力。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我们要"以疑诱思"激活学生的思维。案例:片断一:设置情景,画图感知。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直线,谁来说说直线有什么特点?生1:直线没有端点。生2:它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  相似文献   

10.
亚里斯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问题意识是每个人探索理论和进行实践的必备品质,没有问题意识就不能更好地学习。“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陆九渊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问题意识是学习活动的根源和教学活动的中心,它需要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自主探究问题,通过实践来解决问题。如果在教学中没有问题,就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会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是教师的重要职责和使命。一、注重日常生活中问题意识的训练杜威说:“教育即生长”…  相似文献   

11.
王田库 《甘肃教育》2009,(11):29-29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相似文献   

12.
厉功园 《考试周刊》2012,(60):45-46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较高质量的思维。数学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知数学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令人疑惑难解的数学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情绪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人们积极思维,不断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是现代教学所提倡的优良学习方式。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往往是在问题中生成,在问题中发展,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解答,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对高中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亚里斯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问题意识是每个人探索理论和进行实践的必备品质,没有问题意识就不能更好地学习.“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陆九渊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问题意识是学习活动的根源和教学活动的中心,它需要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自主探究问题,通过实践来解决问题.如果在教学中没有问题,就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会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是教师的重要职责和使命.……  相似文献   

14.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中国哲学家、教育家朱熹曾说:“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创造、发明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的学习总是伴随着问题的产生和问题的解决。然而,在数学教学中,很难想象,一个没有问题意识的学生,能够主动地、不断地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亚里斯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问题意识是每个人探索理论和进行实践的必备品质,没有问题意识就不能更好地学习。“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陆九渊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问题意识是学习活动的根源和教学活动的中心,它需要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自主探究问题,通过实践来解决问题。如果在教学中没有问题,就不能更好  相似文献   

16.
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实践证明,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使学生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启迪学生思维的有效方法.有经验的老师们都很注意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这些问题面前自求自得,探索领悟.本文就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提问意识谈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17.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较高质量的思维,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学生探求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保证。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经常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并由此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使人们积极思维、认真探索、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思维的这种心理品质,心理学上称为"问题意识"。在哈佛  相似文献   

18.
<正>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这一系列思维培养过程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尤其重要。而思维碰撞的课堂模式正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为有了问题才有碰撞,有连续的碰撞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针对在课改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笔者在班级授课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上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一、思维碰撞课堂问题意识的奠基石——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万丈高楼平地起。学生说的能力在思维碰撞课堂上的作用十  相似文献   

19.
<正>问题是教学的心脏.在数学学习中,问题是探索的起点,也是激发和维持学生探索的动力.学校教育应立足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使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面对现在中学生缺少"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作为中学数学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不断提出问题,并认真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一、培养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  相似文献   

20.
宋代哲学家朱熹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现代心理学家也认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设置教学问题,要根据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和知识的内在联系,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激发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探索求知的欲望。设疑之于教学,犹如清泉之于水潭。情逝,水潭即成无澜死水;情生,潭源自有活水来。1.在"导入点"设疑——引学生入戏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时,或创设情境,或设置悬念,既能激起学生兴趣,又能引发学生思考,打破思维的平静湖面,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其很快进入课堂角色,取得事半功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