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一节记叙文阅读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如何准确地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呢?在弄清词语词典意义的基础上,具体的做法是:①联系上下文选择恰当的义项;②根据语境揣摩词语派生出来的新义,分析词语所隐含的内容;③准确指出代词所指代的内容,或指出某词语所指的对象或范围;④弄懂语境中词语的比喻义、借代  相似文献   

2.
在文章的具体语言环境中,确切地领会和把握词语的含义,不仅要理解字面意思,而且要求能领悟词语的深层意思及其感情色彩。这是阅读的基础,也是理解全文思想内容的起点。怎样揣摩词语在文中的特定表达意义、选择正确的义项呢?1,联系上下文揣摩词语指代内容。2.联系上下文揣摩词语所概括的内容。即主要从文章的思路方面体会词语所概括的内容。3.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也就是说揣摩词语的情味、色彩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揣摩并掌握词语在特定语境下的附加意义:(1)从思想倾向、感情色彩、形象感受、语体特点、风格特色来揣摩;(2)改换说法运用比较的方式,揣摩词语的附加意义。对文章中词语的特定表达意义的理解,需通过反复历练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3.
揣摩语言,就是以字面意义为基础,结合一定的语境甚至是作品的写作背景、作家的经历和风格等,对语言的深层含义、感情色彩等进行探求、辨析和品味。具体而言,揣摩语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联系上下文推断词语在文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联系上下文推断词语在文中的指代意义;三是认识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四是发掘词语和句子的隐义;五是品味语言的运用技巧。  相似文献   

4.
揣摩语言,就是反复思考推求语言的滋味。具体地说,一是辨析词句的深层含义,二是品味语言的感情色彩。揣摩语言,要在总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对关键词语、句子进行辨析、品味,领会其内涵和表达作用,加深对语言运用的理解,以此不断增强语感。反过来,对语言的揣摩,又有助于更深刻地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本文就选取《拿来主义》中的一些重要词语来谈谈怎样辨析品味。  相似文献   

5.
一 记叙文阅读题记叙文阅读题是所有的文体阅读题中使用最为广泛、设计角度最为丰富的题型 ,其考点主要包括 :1 文体知识的理解。如记叙的要素、顺序、线索、中心与详略、结构方式、记叙中的议论和抒情等。 2 文句的理解和品味。如①对词语、句子的品析。包括词语的选用 ;联系语境揣摩词语或句子的特定含义 ;理解词语或句子的浅表含义和深层含义 ;体会词语或句子的表达效果与表达作用 (含修辞手法的运用 )。②对段的内容与表达方式的把握。包括找出关键句或中心句 ,明确段的中心意思 ;揣摩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理解段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 ;…  相似文献   

6.
人教社新编高中语文试验教材,把“揣摩语言”明确地提出来,还给它阅读能力系统中重要因素的本来地位,豁然占据阅读教材中一个单元的位置,要求作集中专门的训练,这无疑是高中语文教材建设史上的一个创举。   什么是揣摩语言呢 ?按照教材的说法,揣摩语言即在一定的语境中对关键词语关键句子的深层含义 (真正内涵 )、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等进行辨析、品味和理解。分析这句话,我们可以得到下列信息:   ①揣摩语言必须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也就是说语义和语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必须弄清这些关系,否则,“揣摩”将无法进行。   …  相似文献   

7.
[知识点概述]1.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所谓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有三种情况:①词语在本文的特定语境中临时具有的含义。这种含义既与词的基本义有联系,又是在特定语境中有所变化的。要理解它,一要对文章全局有整体把握,二要联系上下文。②指代词在文中指代的具体内容。要理解它,也必须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③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即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这个词好在哪里?不用行不行?要理解它,要联系文体、中心、作意、上下文来加以体会。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所谓重要的句子,主要指:①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语句;②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挈领性、过渡性、总括性)语句;③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精警的语句;④结构复杂、意思隐晦的难懂的语句。要理解文中的重要语句,首先要从本句  相似文献   

8.
部编小学语文第九册教材中说说句子含义的练习很多,这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以准确、生动的语言突出了人物的性格,文章的中心思想。如何进行这些句子的教学?我认为理解编者意图,摸清规律是关键。本册教材句子含义练习虽多,但总结起来可分三种类型:①联系上下文,说说句子意思,注意带点的词语:②读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  相似文献   

9.
陈瑞平 《新疆教育》2013,(10):47-48
化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等。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尝试与初探:①联系生活,从实际出发辨析概念;②注重实验,用实验引出概念;③抓住关键字词,讲清概念含义;④解剖概念内容,帮助学生理解;⑤加强引导,注重概念的内涵与外延;⑥正确辨析,注意概念之间的区别;⑦系统分类,注意概念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一篇文章作为阅读对象总是由若干词语连缀而表达某种思想或情感,要正确理解词语在文中的特殊含义,就必须把词语放到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来理解认识,也就是说要注意文章的整体态势是处在什么样的语言环境中,词语、句子在上下文中到底充当什么角色,代表何种意思,联系上下文来体会,把握整体来领悟,这是现代阅读学要求的最基本法则。只有正确理解词语在文中的特殊含义,才能准确领会整篇文章的意旨,尤其是有助于掌握科学的阅  相似文献   

11.
所谓揣摩语言就是对语言进行品味、辨析、反复思考推求其意味。其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增强语感,提高阅读能力。那么,揣摩语言应从哪几个方面“引思”呢?揣摩语言的方法又如何做到“善导”呢?揣摩语言的含义。这是揣摩语言的最基本要素。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的,我国语言文字的发展也在不断延伸。揣摩语言的含义,首先,要理解词语的基本义。如《荷塘月色》中“斑驳”一词,原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拿来主义》中“摩登”原指时髦。其次,要辨析词语的语境义。所谓语境义即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语言环境包括外部…  相似文献   

12.
现代文阅读考查非常强调理解动态语言环境中的词语含义或作用 ,这种理解不是孤立的静止的理解。我们知道 ,同样的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 ,含义和作用往往是不同的 ,甚至是相反的。那么 ,如何才能正确理解词语呢 ?这就要掌握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具体来说 ,就是“五结合”。一、结合上下文理解 :一个词语的含义往往要取决于上下文 ,如果只从词语本身来分析 ,是难以准确回答的 ,要准确回答 ,就要联系上下文的关系来理解。例 :( 1 994年 全国高考题 )一时期的风气经过长期而能保持 ,没有根本的变化 ,那就是传统。传统有惰性 ,不…  相似文献   

13.
石月兰 《考试周刊》2008,(9):202-203
理解词语是理解课文的基础.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词语的特点,指导学生运用直观法、联系上下文法、联系生活实际法、比较辨析法等方法来理解词语,并引导学生在运用过程中掌握这八种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正>【考点透视】词语运用题是中考语文的常规考查题,重在考查考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课标与教材对词语这一考点的基本要求:一是正确理解与运用课内外常见的词语;二是了解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辨析常见的同义词、多义词、反义词;三是联系上下文,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四是联系生活,推断有关新生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五是辨析词语的色彩。  相似文献   

15.
一、弄清概念的含义学习数学概念时,要注意弄清其含义,对概念中的一些关键词语要着重理解。比如“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理解这个概念时就应弄清:①“互  相似文献   

16.
第一节预习作业:1.查生字、词。在查课后习题一的词语时,应稍作指导。“时而”、“或浓或淡”可通过阅读上下文理解。其余词语可重点查阅含义不甚了解的一个或几个词素,然后联系上下文理解。  相似文献   

17.
王学华 《考试》2008,(4):4-12
第一关谋攻制胜之词语篇"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是现代文阅读与鉴赏的基础和前提。所谓"文中重要词语",是指在文中起着承载重要信息或关键信息作用的词语,它蕴涵了深刻的含义和丰富的信息。在阅读过程中应留心的词语主要有:①包含深层含义的词语;②集中体现文章主旨的词语;③集中体现作者立场态度的词语;④反映特定语言环境的词语;⑤具有象征、比喻、双关等作用的词语;⑥在行文结构中起到重要作用的词语。  相似文献   

18.
张永民 《考试》2008,(12):25-26
一、仔细审题,确定试题内容仔细分析试题的语境,注意上下文信息的暗示。答题时应认真分析语境内容,结合上下文,注意关键信息词,揣摩命题意图。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张宗明 《初中生》2011,(33):10-12
【词语考点解读】课标与教材对词语考点的基本要求是:1.正确理解与运用课内外常见的词语。2.了解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辨析常见的同义词、多义词、反义词。3.联系上下文,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4.辨析词语的色彩。词语考点复习不要局限于课内所学的词语,要在积累上狠下工夫,掌握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常用词语。现以2011年中考题为例,对词语考查作一透视。  相似文献   

20.
【考点解读】 中考试题中对词语的考查主要涉及这四个方面:①正确理解和运用课内外常见的词语;②了解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辨析常见的同义词、多义词、反义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③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及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