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视觉生理是审美心理的基础;服装面料心理不仅涉及视觉生理的信息判断,而且是多渠道感觉信息的交叉,受各人自身的经历、素养、年龄、性格、民族等多种因素影响;我们对服装面料的感觉,会计听觉、味觉、触觉等不同的感觉反应和物理性质的有关感觉,如冷热、距离、面积、重量等的错觉,理解、利用这些特性,是我们进行服装设计时面料选择的基础,进而可以增强某些设计的特殊效果。  相似文献   

2.
论修辞的视觉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语言、话语与心理感觉之间的关系出发,阐述了修辞过程中的视觉效果及其塑造方法,分析了视觉效果与听觉、味觉、触觉等效果的相互转换,综括了视觉修辞效果发生的客观基础、生活基础、语言基础、生理和心理基础以及交际基础,最后指出了这一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表象是当前未直接呈现的客体或事件的心理表征,其信息的获取类似于知觉过程.表象是一种经济的非言语信息表征形式,人的视、听、触、味、嗅和动等刺激感觉都能生成相应的表象,由于视觉信息的重要性,心理学特别关注视觉表象的研究.视觉表象具有空间形象感和层次结构,主体对其可施加旋转、扫描、组织与分解等心理操作.  相似文献   

4.
从生理学角度看,写字是人的生理、心理的投射活动之一。这种投资活动的生理基础是写字指导的客观依据。写字生理的有关问题主要有:写字的神经机制;写字的视知觉;写字的手生理;写字的情绪生理;写字生理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5.
肖圆 《家庭教育》2007,(7X):34-36
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觉和知觉开始的。感觉是由感觉器官的刺激作用而引起的主观感受,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知觉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个体从外界刺激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过程。幼儿感知发展是思维发展的基础。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幼儿感知觉发展的阶段和顺序,促进幼儿感知觉的和谐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人体视觉功能在体育运动中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即在学习运动技能、完成运动技能的各环节中,表现为接受信息的输入和信息的反馈,是人体形成正确的空间感觉不可或缺的感觉能力.人体视觉功能生理指标常被用来衡量和评定体育锻炼者或运动员的视觉功能水平以及训练水平的高低的研究.在实验教学中,适当强化人体视觉功能生理指标的意义和运用,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视觉功能生理指标的认知度和运用的能力,使学生掌握更全面、更多的人体生理指标的运用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人体运动实验的综合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7.
生话中,我们看到的东西经常与事实不符,难道是我们的眼睛骗了我们吗?当然不是了,这是因为我们在看周围的事物时出现了视觉错觉。错觉是指人们对外界事物不正确的感觉或知觉。最常见的是视觉的错觉。产生错觉的原因,除来自客观刺激物本身特点的影响外,还有观察者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远距离教学过程中的抗疲劳策略王王君疲劳是我们学习与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表现为人的感觉灵敏度下降(看不清、听不明、反应迟缓)、思维的准确性及速度降低,直接导致我们对外界信息接收和行为反应的质量。疲劳可分为生理疲劳与心理疲劳。前者由于能量过份消耗引起的...  相似文献   

9.
色彩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的丰富,人们对色彩在视觉、生理、心理和精神需求等方面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我们的艺术设计色彩教学就必须适应时代要求,切实加强对设计色彩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
在人体的各种感觉中,视觉是最主要的感觉。据有关资料统计,人依靠眼睛能获得87%从外界来的信息。而人眼只有通过光的作用,在物体对人造成色彩才能获得印象。光是原因,色彩是结果。有经验的室内外设计师和建筑师都很重视色彩对人的物理、生理和心理的作用,十分重视色彩能引起人的联想和情感的效果,因为色彩是唤起人的第一视觉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许多作家借助梦幻的形式隐射现实,这是超现实主义的梦幻和象征的构思艺术。宗璞的短篇小说《蜗居》也运用梦幻象征手法,连篇累牍、不厌其烦地写幻觉和梦幻,描写了新中国历史上不堪回首的一段历史,正如同一场恶梦的历史。通过现实与幻觉、现实与梦境、现实与虚构的方法,不留痕迹地使梦幻和象征结为浑然一体,使读者产生非理性的直观感、直觉感。文中大量的自动写作的方法——不受意识控制状态下写作,这是超现实手法之一,体现宗璞在写作中的构思艺术。  相似文献   

12.
现实主义小说风景描写的审美心理折射出真实感、质料感、层次感和主观感。真实感是创作者与接受者相互应符的满足心理的有力认证,质料感表现出创作主体对物质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认同心理,层次感是审美心理的一种结构形态,主观感是一种精妙的诗意心理。  相似文献   

13.
写作心理是写作主体进行写作活动时的心理活动规律与特征,体现了由原始、无序的写作对象或材料经过写作主体的心理活动转化为初步有序的写作主体意识,再转化为有序地用恰当的语言与文体表现写作成品——文本的过程,体现为写作主体在写作活动中直觉的敏锐,想象的飞升,灵感的活跃。这就要求写作主体必须有一个最佳的写作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也正和道家所言的虚静观相契合。道家虚静观中有形生于无形、有声源于无声的思想,体现了写作乃是一个由无到有的过程的思想观念,也体现了写作主体不受任何主客观因素的干扰,专心致志的精神状态。文章对于道家的虚静观对汉语写作的影响从虚静观与写作主体自由想象的关系、虚静观与写作主体直觉的关系、虚静观与写作主体灵感的关系、虚静观与写作主体的审美指向与意象创造的关系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试析马歇雷的"离心结构"理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马歇雷认为文学是以意识形态为材料的生产活动。意识形态进入作品后处于一种异己力量的对抗中,在文学语言虚设的语境中暴露了自身的虚幻性。正因为这种冲突,使文本成为一个充满矛盾的离心结构。马歇雷在对结构主义的批判中建立自己的理论。他在与结构主义完全不同的意义上使用“结构”一词。结构是外在的、矛盾的、不完整的。  相似文献   

15.
错觉是人在特定条件下必然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有固定倾向的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是正常人的正常心理现象。虽然错视、错味、错触、错嗅、错听和内感性错觉常见于癔症、精神分裂症、各种物质中毒所致精神疾病、脑器质性精神疾病以及伴有轻度意识障碍的病人。但错觉与幻觉完全不同,幻觉是只有在心理变态者或心理障碍患者特别是精神病患者心理上才有的现象,本身就是心理障碍,而错觉本身不是心理障碍,但变态心理学和精神病学却把错觉也列入变态心理,建议将变态心理学感知障碍中的错觉改为错觉障碍。  相似文献   

16.
被洞悉错觉是一种过高地估计别人对自己的洞悉水平而产生的被看穿的错误知觉。它是社会认知领域较新的概念,研究历史仅仅十几年。主要介绍被洞悉错觉的内涵、测量方法、作用、产生原因以及目前的研究现状,拓展被洞悉错觉未来研究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视力障碍儿童触错觉规律。方法:选用垂直-水平错觉图 形和缪勒-莱依尔错觉图形对视力残疾儿童和普通儿童进行错觉对比实验 研究。结果:视力残疾儿童触错觉略高于普通儿童,经差异性显著检验,两 类儿童的触错觉没有显著性差异。错觉因感觉通道及图形不同而存在差异。 视力残疾儿童触错觉、普通儿童的视错觉和触错觉与年龄、性别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18.
《金瓶梅》所描写的生活场景是一个个热门喧器场面的融会与凑集。无论生日、节日,还是普通的欢庆宴饮,甚至葬祭,都充满着众多人物对种种虚幻不实的外在物象的痴迷。在旺盛的原始欲求的作用下,作品中的人物失去可以控制和约束自身行为的理性,完全沦为原始欲求的奴隶。热门喧嚣的场面下,蕴涵着浓重的虚幻感和荒诞意识。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四种理路及其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方法论角度,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众多学术理路中提炼出重史料、重理论、重概念提炼与重体验感悟四种理路,在评价各种理路的优点及可行性的同时,指出它们各自的不足:“史料”的似真性,“理论”的过程性、预设性,“概念”的本质化、主观化以及“体验感悟”的欠缺严谨。文章旨在呼吁各理路的借鉴融合以及学术上的宽容开放态度。  相似文献   

20.
"香椿树街"是苏童小说颇具特色的修辞幻象,其逐步生成的轨迹表现为:文本系列化的修辞选择--推动"香椿树街"修辞幻象生成;"少年人"--赋予"香椿树街"修辞幻象以生命;词语制造悬念--渲染"香椿树街"修辞幻象的神秘氛围;叙述形式独特--产生"香椿树街"修辞幻象真实感的动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