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考作文命题更加注重扎根生活的土壤,引导学生写真事,绘真人,抒真情。响应这样的号召,每一届学生进入初三以后,笔者都要设计“亲情作文”“友情作文”“公民作文”等几个大型作文训练专题,以引导学生关注体验习以为常的琐碎生活,写出“平凡事”的“不平凡”和“平凡人”的“不平凡”。在写作训练中,我发现再鲜活的人物形象,只要一进入学生的作文,常常会变得脸谱化了。  相似文献   

2.
教师在命意作文教学中注重“导”与“疏”是帮助学生在作文中“言之有助”,“ 言之有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闭思明 《中学文科》2007,(11):69-69
“下水作文”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现作文来源于生活的本质。 只要教师肯于关注学生的生活,以“下水作文”的形式应该可以教会学生如何体验生活,发掘事情的深刻含义,使学生作文能够并善于抒写“真性情”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这里的“真”,即指学生作文要以自己的头脑写自己的文章。要敢于抒真情实意,勇于独立完成作文;“实”,即指学生要扎实地训练自己作文的基本功,而不是玩虚招、摆空架子。如此道理,可以说是众所周知,为什么要旧话重提呢?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习作教学,教师习惯于先将“习作要求”和盘托出,再费尽口舌地讲解一番.希望学生能很好地在“习作要求”的统领下去作文。实践证明这是不可取的。弊端主要有二:1.“习作要求”往往是多元的。我们不少学生原本就怕作文、厌作文,面对这么多的要求,无异于泰山压顶,更加怕了、更加厌了,作文的兴趣、信  相似文献   

6.
作为学生作文的第一读者,感触最深的是“人”、“文”分离。当我们将作文教学的尴尬归咎于学生的认识水平低、表达能力差的时候;当我们热切地追逐着作文“体系”、“模式”、“套路”训练的时候;甚至,当我们津津乐道于培养了许多擅长编造“美丽谎言”的“写作尖子”的时候,其实,我们往往没有意识到学生的心灵已经锈迹斑斑了,学生的精神家园已经荒芜萧索了,学生的人格个性已经人为斫损了。翻阅文本,你会感到,千百个不同的脑袋,却有着大体一致的“精神套路”、“致思模式”和不属于自己的“话语范式”。长期的个性钳制,窒息了学生…  相似文献   

7.
从2000年开始,一些地方中考作文取消了对文体的限制。作文命题由文体的“限制”到“不限”,有利于考生写作水平的发挥,受到了老师和考生的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8.
尽管教育部表示:对中小学生作文水平进行考级,违背语文学习规律,不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不符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明令“中小学作文考级应该制止”,这无疑是对沸沸扬扬的“作文考级”大赛当头棒喝。但是,此次大赛组织者——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学术委员会作文考试中心的专家团却对此声明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中学作文教学应注意做到“两个结合”“作文教学同阅读相结合,学习作文的方法,解决言之有序的问题;作文教学同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充实自己的生活,解决言之有物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须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叶老的这句话,内容丰富,含义深刻,不仅指出了语文教育的目的,而且阐明了语文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本人认为,叶老所描述的“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才是写作教学应追求的理论目标。“自能作文”的根本意义在于“不待老师改”。试想,“不待老师改”,那该是多么理想的目标啊!其一,这个目标是真情的。“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必要条件就是要有真情,要用自己的…  相似文献   

11.
对于作文,学生普遍有“写不出”与“没啥写”的慨叹。说明它们已经成为学生写作进步的重大的障碍。因此,思考、研究并进而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对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热情和写作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习作内容】学习使用修改符号,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不仅要注意考查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以此为指导思想,上好这次作文修改指导课。【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明确要求同学们平时写完作文以后,往往就认为是万事大吉了,以为修改作文是老师的事。其实,“文章不厌百回改”,“妙文千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古今中…  相似文献   

13.
教师费好大的劲为学生作文写的评语,学生却很少看,这也是不能提高作文水平的一个重要原因。学生为什么对教师的评语不感兴趣呢?究其原因,是教师对学生的作文或夸奖过头,或指责过多,或评语笼统不明等。那么如何写好作文评语,使之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发挥应有的作用呢?  一、写评语要讲艺术  不少语文教师对学生较成功的作文,往往夸奖过头。如“词汇丰富”、“语言流畅”、“书写工整”、“情节动人”……这些夸奖之词如多次重现,毫无新意,学生反生厌烦之感,当然不会认真对待。另一方面,对较差的作文,教师往往责怪过多。如…  相似文献   

14.
张有亮 《师道》2007,(1):37-37
不少小学生写作文已经形成一定的模式,写人物无非是“外貌+特点+赞美”,写事情不外乎“起因+经过+结果”(没有起因,没有经过、结果,编呗)。因为这样写保险,老师喜欢。如果这样,我们的工具学科真的要把我们的学生变成“工具”了。殊不知,作文的源头活水是生活,如果我们教师切实关注学生的生活,以此为话题,采取巧妙“战术”(要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在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农村中小学生作文仍存在“假”“空”“套”怪圈,或胡编乱造,或空洞无物,或千人一面,毫无生活情趣。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难道学生的写作素材真的少到了“无米”的地步了吗?其实不然,生活就是天然的“米仓”,留心生活处处皆素材。因此,笔者组织我校语文教师开展了“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市级课题),指导学生立足生活,关注生活,从而表达生活。在学生写作素材的生成教学实践中,笔者的做法主要有:  相似文献   

16.
方茜蔓 《江西教育》2004,(22):31-32
我们的作文教学只有让作文回归于生活的本真,才能回归它“自然”的本位。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的确如此,文章开好了头.总能给读者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能充分调动读者阅读的欲望.并能从中得益,进而借鉴其中的“闪光点”,为自己的作文服务。也难怪有“虎头、猪肚、豹尾”之说,这大概也进一步印证了作文开头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教学缘起】 时下,“模板作文”“套话作文”“八股作文”正受到批判。大家都清醒地意识到:随着应试教育的愈演愈烈.中学的一些作文课堂已经失去了它本真、自然的状态。直接瞄准应试的作文教学,把“作文”与“做人”割裂开来.把“内容”与“形式”对立起来,其结果必然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于是,许多老师开始呼唤“原生态的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19.
学生写作是与生活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我对活,更是与老师对话。老师是学生作文最重要的第一位读者,这位“读者”反应如何.直接影响着“作者”的写作兴趣和动力。我们目前的作文教学基本上是围绕着“中考”、“高考”的指挥棒在运转.作文评价一直过于关注结果,关注高分作文、满分作文,注重作文评价的导向功能与甄别功能,老师更多地扮演着裁判员和审判宫的角色,很少以一名热心读者和欣赏者的角色与学生平等对话。  相似文献   

20.
“作文教学难”是汉语语文教学界的共识。作文教学“成人化”是“作文教学难”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成人化”包括强调“作文”必先“做人”、强调“文以载道”和强调“典型性”原则。应考虑减低作文评判标准的“内容”要求和真正让学生写“放胆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