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梁启超是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维新派卓越的领袖之一和著名的学者;他不但在史学、文学上颇有建树,而且也为近代资产阶级目录学的产生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梁启超是我国历史上通过书目手段宣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凡起例的人物,他在目录学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成为我国资产阶级目录学的启蒙者和目录学领域新局面的开拓者。但他的贡献主要是前期的目录学的研究和实践,这期间是积极的、进取的;后期则重蹈了传统目录学的老路。这种变化,是和他由改良主义进步思想转为保守思想分不开的。本文着重阐述他前期目录学的积极意义,而《西学书目表》(以下简称《西表》)正是  相似文献   

2.
康有为继承古典目录学考辨学术流变、经世致用的传统,以目录著作宣传托古改、制宣传以日本为样板维新变法,为学子荐书导读、指引门径,开启民智培养新国之才;参采中西构建书目分类新体系和著录新体例;预拟一整套弘远的世界性书目的构想。康有为是使古典目录学走向世界,走向社会化、平民化,向近代目录学转型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3.
<正> 提要是我国目录学的优良传统之一,是古典目录学叙录或解题的发展。我国历来的目录学家或学者都不满意于没有解题的甲乙部次式的书目,而把书目有无解题当作评价书目优劣的重要标志。我们今天研究提要,就是为着继承我国的目录学优良传统,吸收古代解题的有益经验,指导我们今日书目的编制,为揭示图书,宣传图书,指导阅读服务。  相似文献   

4.
维新活动开始,洋务大员张之洞与维新领袖康、梁一度关系密切。张之洞结交康、梁有“为我所用”的想法,也有政治投机之意。康、梁虽然希望借助张之洞的影响设学会、办报纸,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并扩大维新派的影响,却不愿意牺牲独立的思想主张。结果,张之洞拉拢不成转而压制和破坏维新活动,并最终走向维新派的对立面,而梁启超对张之洞的克制态度也在变法失败后得以宣泄。梁启超与张之洞关系之演变,揭示了彼此在政治和文化方面进行选择的内在意义。  相似文献   

5.
所谓早期目录著作,是指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前后编撰的《西书提要》、《西学书目表》、《东籍月旦》等。梁氏的这些著作,对我国近现代图书馆目录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中国近代的图书馆及目录学理论,是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而产生与发展的,其滥觞可追溯到鸦片战争直至十九世纪末叶,即1898年戊戌变法之前。当时一些具有初步资产阶级思想的爱国知识分子,为了抵御外侵,富国强兵,纷纷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一时倡导和运用西方之学慰然成风。人们在介绍西方政治、经济与科学文化的同时,也接触到西方的图书馆和目录学理论,并逐渐认识到它们的社会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6.
《甘肃教育》2009,(10):F0002-F0002
梁启超自幼聪颖好学,才思敏捷,4岁便开始学习中国古代典籍,12岁考中秀才,17岁考中举人。1890年,梁启超师从康有为,接受维新变法思想,协助康有为发起了“公车上书”,通过强学会、《时务报》等积极宣传维新变法,参与和领导了“戊戌变法”运动,成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杰出代表,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前进。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是我国近代维新派与立宪派代表人物。地方自治思想是其民权与宪政思想的重要组成之一。维新变法前后,梁启超在宣传与实践地方自治思想上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积极参与了一系列地方自治组织的创立与建设,如南学会、湖南保卫局、政闻社。他对地方自治的肯定与推动,在当下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和政治变革运动,其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他们反对旧学、倡导新学,主张设议院、开国会、伸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对封建制度及封建文化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揭露与猛烈的批判,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在这场思想解放运动中,谭嗣同的表现尤为积极突出.他以大无畏的精神抨击君主专制及其理论基础、纲常名教,宣传维新变法,并身体力行,积极投入维新变法的浪潮中.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康有为培养维新力量的万木草堂和维新理论著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孝》;康有为、梁启超发动的“公车上书”、组织维新团体——强学会,出版维新刊物——《中外纪闻》;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梁启超著作《变法通议》;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  相似文献   

10.
本节教材主要阐明了两个问题。一是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二是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变法活动。本节的教学重点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的主要变法活动及其影响。教学难点一是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了社会条件;二是维新变法运动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与要求,是一次资产阶级变法运动。  相似文献   

11.
我们许多同学在学习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的戊戌变法这一课时,往往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即“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究竟是什么?”因为课文中虽然有“康、梁的维新思想”这样的二级标题,但是其目录下,并没有明确表述其具体的思想内容,而是介绍了早期维新思想和康、梁的维新思想特点及他们从事的维新活动。因此许多同学在学完这一节后,在问及到康、梁维新思想的具体内容时仍感到茫然。其实只要大家善于思考,就不难概括出康、梁新思想的核心内容。首先,从历史的继承角度来看:由于康、梁的维新思想是对早期维新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早期维…  相似文献   

12.
建国初期的目录学研究,是在旧中国研究基础上开始的,是近代目录学研究的继续和发展。初期阶段研究的主流,一方面继续研究目录学史.另一方面注重目录工作的实践.并开始用马列主义的思想方法来认识目录学,把目录学作为“书目实践活动的概括和总结的科学知识体系”来研究。对“研究对象”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不再停留在三十年代那种太泛的认识上,而是从书目情报结构和性质及其产生、传递和利用过程的规  相似文献   

13.
报纸评论是报纸的灵魂和旗帜,一篇好的评论可以影响到社会风气、政治走向甚至经济的发展。甲午中日战争之后,维新派出于改良维新救亡图存的目的,把兴办报纸作为重要的工作来做。为了宣传维新思想,维新派把政论这种评论形式的各种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尤其是梁启超的政论"举国趋之,如饮狂泉"。但是,由于特殊的社会、政治原因,他们的政论存在极大的局限性,这些局限性导致了维新派政论最终无奈地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4.
洋务思潮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在中国社会内部产生的一种新的社会思潮。它上承林则徐、魏源等“师夷制夷”思想,下启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变法思想;以引进西学、兴办实业、变法改政为中心内容,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对传统文化发动了一次较为激烈的冲击。研究这一思潮产生的思想渊源,以及它与传统文化矛盾和统一复杂关系,可以  相似文献   

15.
目录学家论传统目录学,注重于官修书目、史志书目、私藏书目、版本书目、专科书目,乃至释藏、道藏目录,而对刻书书目却鲜有涉及,特别是对坊肆刻书的书坊书目更绝少提起,以致于长期以来被忽视。这不能不说是传统目录学研究中的一个缺陷。由于书坊书目  相似文献   

16.
建国初期的目录学研究,是在旧中国研究基础上开始的.是近代目录学研究的继续和发展。初期阶段研究的主流,一方面继续研究目录学史,另一方面注重目录工作的实践,并开始用马列主义的思想方法来认识目录学,把目录学作为“书目实践活动的概括和总结的科学知识体系”来研究.对“研究对象”进行了广泛深入  相似文献   

17.
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目录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由于西学东渐的影响,严重动摇着儒家文化的桎梏。产生了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目录学思想。本文主要探讨洋务运动及维新变法时期中国目录学思想的演变。  相似文献   

18.
近代(1840—1949)目录学是连接古典目录学与现代目录学之间的纽带,在目录学史上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因此,对于近代目录学理论研究学术遗产的整理,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近代目录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大约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基本成熟,与校雠学、版本学、学术史等相关学科有了显著的区别。近代目录学在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主要有以叶德辉、刘纪泽、余嘉锡等人为代表的传统派,与以梁启超、王国维、柳诒徵、陈垣、杜定友等人为代表的改革派。姚名达可以说是近代目录学理论研究的集大成者,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则将目录学的社会作用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近代目录学是在吸收古典目录学优良传统、借鉴西方目录学成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目录学理论与方法上多有创新,在编纂目录类型上也远超古代。  相似文献   

19.
《书目答问补正》是清末民国初重要的目录学书。本文就其编目思想、正补相续俱进及所录皖人书目作一综述。该书对初学者有引导读书之助,对编目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苏俊安 《考试周刊》2010,(55):34-35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爱国翻译家.其翻译活动在中国文明开化和思想启蒙运动中所建立的功勋是不可磨灭的。本文从翻译价值观的视角出发探讨了梁启超的翻译活动,阐述了在近代中国特殊历史背景下,粱启超翻译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语言价值、创造价值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