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民党在民国时代执政后,在教育领域大力推行党化教育,试图控制教育和青年,确保国民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位于首都南京的最高学府中央大学是党化教育的重要基地,研究中央大学的党化教育对于认识国民党的党化教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在概述党化教育基本情况后,重点描述了中央大学党化教育的基本措施、主要内容及效果,并分析了党化教育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我国正处于从近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蜕变的重要阶段,政治风云变幻,思想文化激荡,内忧外患迭起。图书馆顺应社会潮流,及时调整使命,政治与文化并重,具体表现在实行党化教育、宣传进步思想、启发民智、激发抗日爱国情怀、介绍学术、保存国粹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秦红 《兰台世界》2012,(9):73-74
民国时期,我国图书馆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产生了重要思想教育功能。文章对于民国时期图书馆对社会思想教育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并且对于我国现阶段影响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以1949年为节点,一条海峡,风吹草动晾两岸。 冷战阴影下,大陆和台湾不同的党化教育,进而带来的意识形态化取向,使“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余光中诗句),荡然两半。此岸和彼岸,意识形态化不同,将学术与政治放在一个锅里煮,却惊人地一致。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是我国藏书机构体制由藏书楼转变为近代图书馆的重要变革时期,此时期图书馆在管理模式、服务理念与手段上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图书馆管理作为图书馆事业发展水平的集中表现,在很大意义上体现了图书馆在整个社会体系中的影响力和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这一时期西方管理思想的传入使图书馆逐渐形成了近代科学的管理系统;图书馆也逐渐成为了社会文化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太谷作为民国时期山西经济社会最为活跃与发达的地区,其图书馆民国时期的管理思想、机构设置、管理体系都有着极强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对当代图书馆管理也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图书馆保存国粹、启迪民智、促进教育、强国利民等社会功能的深入人心,社会力量办馆成为民国时期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文章以上海新亚图书馆为例,详细介绍了新亚图书馆特色的创办宗旨、特色服务部门的设立和运行、特色服务的开展等几个独具特色的办馆实践,展现了以上海新亚图书馆为代表的民办私立图书馆在民国时期服务读者、启迪民智、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所做出的杰出努力,其办馆实践充分证明了"社会力量办馆是近现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原动力"这一理论论断。  相似文献   

7.
蔡元培与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蔡元培与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深厚关系 ,他的国学根基主要养成于图书馆。民国时期 ,他执掌教育 ,对于我国国家图书馆、地方图书馆、大学图书馆、专门图书馆的建设均做出了重大贡献 ;并认为 ,这与他对图书馆的认识和感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备案是民国时期图书馆法规的要件之一,备案内容包括图书馆名称、地址、经费、藏书、建筑、章则、职员等,其成效主要表现在规范图书馆创设、完善图书馆法规、鼓励图书馆发展等方面.民国时期图书馆备案制的发展推进了我国图书馆的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收集、整理民国时期个人、机构对图书馆数量的历次调查统计,以及中华图书馆协会留下的会员统计表,对民国时期的图书馆数量、图书馆员人数、图书馆学者的群体规模及地域分布等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图书馆学者的区域分布严重失衡,这种失衡受到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因素的影响。民国时期的图书馆学者群体曾通过提案,影响国家决策,使全国图书馆区域分布失衡的状况有所改善;也有个别学者以个人魅力凝聚同行,带动一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历史经验表明,国家调控是平衡图书馆和图书馆学者群体分布失衡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于文莲 《图书馆杂志》2007,26(11):14-16
通俗图书馆伴随着民国时期图书馆法规的颁布、平民教育运动的开展、新图书馆运动的推动等而得以快速发展,促进了当时民众的文化繁荣,普及了大众文化,推动了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民众图书馆事业蓬勃兴盛,这其中固然有国民政府的积极倡行,更重要的原因应该归结于民众图书馆本身的特性.民众图书馆与生俱来的平等性、活动性、通俗性、自由性,使它成为流动不止的知识喷泉,成了实施民众教育最合适的机关.今天,民众图书馆虽然早已成为历史名词,但它所包含的平等主动的服务精神,对于我们当今的公共图书馆建设依然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民众图书馆是我国图书馆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中国近代民众图书馆研究》总结了民国时期民众图书馆运动的起源、发展和兴盛的过程,是一百年来民众图书馆运动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它史论结合、观点独到、颇具发现。虽然在文章结构、内容注释和行文逻辑方面还存在不足,但该书丰富了民国图书馆史研究的成果,为中国图书馆专史研究增添了绚丽风采。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儿童图书馆开始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我国儿童图书馆理论与实践也取得了诸多成就。论文试从民国时期儿童图书馆产生发展的时代环境着手,探讨当时儿童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4.
对民国时期图书馆经费的情况进行研究探讨。研究发现,民国时期我国图书馆经费数额普遍不足,经费来源主要有政府补助、募捐、捐款、董事基金等,对民国时期图书馆经费的研究对于现今的借鉴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文章概述了民国时期徽州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概况,总结了民国时期徽州地区图书馆事业的特征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8,(1):107-115
民国时期,我国图书馆事业突飞猛进,编制和发布图书馆年度报告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图书馆界的重视。在图书馆法令、规程中,民国政府明确规定了年度报告制度。中华图书馆协会号召各馆编制、印发年度报告,大力推动年度报告制度。图书馆学者也积极宣传编制年度报告的意义和方法。从现存图书馆史料可以看出,民国时期图书馆年度报告的基本特点主要有:卢沟桥事变前发展迅速;呈公开化趋势;坚持客观性原则;报告时间相对固定、体例各异。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的中国处于严重文化危机之中,文化危机带来了图书馆危机,迫使图书馆改变原有的模式以应对文化危机的挑战,从而推动了图书馆理论研究的创新、近代分类法的变革以及“藏用一体”的图书馆出现,图书馆成为具有社会教育意义的机卡句。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图书馆的阅览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图书馆的阅览部是图书馆最重要的对外服务部门,它承担了图书馆,包括阅览、图书外借、参考咨询、少儿、展览和推广在内的几乎全部的读者工作。本文从历史事实出发,论述了当时图书馆阅览部所开展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9.
李燕亭与河南图书馆事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燕亭作为河南高校首任图书馆馆长,民国时期执掌河南大学图书馆20余年,建国初期又担任新乡师范学院图书馆主任,是河南图书馆事业的重要开拓者与奠基人,为河南图书馆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为河南省的教育和文化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李先生这一历史功绩至今仍未在业界得到正确的评价。亦未在图书馆学界受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教育研究》是一本优秀的图书馆学断代史著作。任家乐博士从职业化的角度研究图书馆学教育的历史,重视对金陵大学图书馆学教育史的研究,正视“满铁”图书馆学教育的历史问题,关注女性在图书馆职业化和图书馆学教育中的地位和趋势,是国内图书馆学界第一本公开出版的、不可多得的民国图书馆学教育史专著。《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教育研究》以丰富的史料和流畅的文字,完美展现了民国图书馆学教育的突出成就和历史功绩,在中国图书馆学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