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我们人人都吃大米、面粉,而大米、面粉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是怎样被人体吸收为自身的营养物质呢?需要通过实验来给学生解答。   首先让学生细细嚼米饭或馒头,问有什么味道?回答有甜味。这是怎么一回事?难道淀粉变糖了吗?带着这个问题去做实验。 1 动手实验之前学生应注意的事项 1.1 淀粉和糖的特性,淀粉遇碘带蓝色,糖没有这个特性。 1.2 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温度是在人体的温度下进行,即37?℃。 1.3 加热后的试管必须冷却后再加碘液。  相似文献   

2.
怎样指导学生学习简单应用题呢?我做了如下尝试:一、注重简单应用题的编题训练,让学生越过应用题学习的入门关.例如:教师先举出8支红铅笔.又举出4支黄铅笔.两手一并,然后启发学生编题.象这样用实物演示示的方法编拟应用题使学生形象地、清楚地了解数量与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明了一些数学名词术语(如;一共、还剩、增加、几倍、平均分等)的真正含义.给学生初学应用题带来方便,越过应用题学习的入门关.二、狠抓简单应用题基本结构的训练,让学生形成“法”的定势.课始,我出示一道简单应用题,指导学生在题中的“条件”和“问题”下面分别画上直线和曲线,并要求学生复述题意,使学生认识到简单应用题的两个条件一个问题的基本结构.接着进行由“条件”补“问题”的基本训练,沟通简单应用题的条件与问题的逻辑关系.例如:“食堂里运来大米132袋,面粉83袋.”可补的问题有:①大米面粉共有多少袋?②大米比面粉多多少袋?③面粉比大米少多少袋?④大米面粉相差多少袋?  相似文献   

3.
一、开放题的设计1.灵活地运用教材,设计开放题。对于小学数学教材的题目,如果教师灵活处理,巧妙变化,通过让学生添条件、添问题或改变题中的条件、问题,就能变为一题多解或一题多问的开放题。如: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第九册练习二十八第9题,可先出示条件“粮店运来大米15吨、面粉20吨”,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学生通过思考,不但能提出教材中的问题,还提出教材中没有的问题:1.大米的重量是面粉的几分之几?2.面粉的重量是大米的几分之几?3.大米的重量比面粉少几分之几?4.面粉的重量比大米多几分之几?5.大米的重量…  相似文献   

4.
淀粉遇碘变蓝,这是一个很普通的常识。如果加热变蓝的淀粉溶液,又会出现怎样的现象呢?在一次学生实验中,一位学生突发奇想,把已经变蓝的液体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不料产生了如下实验现象:蓝色的液体渐渐变为无色。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了给学生一个解释,我们查阅了淀粉与碘的相关资料,了解到了蓝色褪去的原因。淀粉具有遇碘变蓝的特性,这是由淀粉本身的结  相似文献   

5.
例某粮店运来面粉和大米共4800千克,已知面粉是大米的20%,后来又运来一批面粉。这时面粉与大米的比是3:8。问又运来面粉多少千克?这道题趣味性强,综合性大,解题途径广,在教学中可指导学生用以下方法进行思考求解:[解一]用倍比法解由题意知,原来面粉是大米的20%即面粉占总重量的1/6,而面粉前后的重量分别是大米的20%、3/8,故现在面粉是原来的(3/8÷20%)倍,减去原来面粉的重量(即为1倍数),剩下部分就是又运来面粉的重量。即:4800×1/6×(3/8÷20%-1)=700(千克)[解二]用对应法解因为现在面粉和大米的总重量可以看作原来的4800千克与又运来一批面粉的和,所以现在面粉的重量相当于4800千克的1/6与  相似文献   

6.
[病例]红星粮店运来了一批面粉和大米,其中面粉有100袋,比大米的2倍还多20袋。面粉比大米多多少袋? [病症]100-(100÷2-20)=70(袋)。[诊断]错误的原因在于对已知信息“比大米的2倍  相似文献   

7.
李子涵  王李霞图 《数学小灵通》2009,(10):F0004-F0004,41
大众超市里有一些大米和面粉。大米比面粉少14袋,如果拿8袋大米放入面粉中.那么面粉的袋数是大米的2.5倍。请同学们算一算.这里大米和面粉各有多少袋?  相似文献   

8.
化学中学习爆炸的时候,经常会做到一个实验--粉尘爆炸实验.学生对这个实验都很好奇,常见的面粉怎么能够燃烧甚至发生爆炸呢?学生非常想看到这个实验达到的预期效果.但是教材上这个实验的设计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笔者对这个实验进行了改进,把演示实验改成了家庭实验,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亲手实验,真切地体会面粉爆炸的场景,提高学生对身边事物深入探究的意识.  相似文献   

9.
求同存异例:学校食堂上午买来2袋面粉和5袋大米共重550千克,下午买来3袋面粉和4袋大米共重510千克。每袋面粉、每袋大米各重多少千克?本题难在上午、下午买的面粉和大米的袋数都不相同,用假设法可促使面粉袋数相同。大米袋数相异,可以从两个差(大米袋数的差和总重量的差)来寻求问题的答案。为了说明问题,列表如下:  相似文献   

10.
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活泼、好动、对任何事物有好奇心,依然是他们的天性。在学习“食物的消化”这一部分内容时,我根据学生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略做了改变:将课本[实验九]的名称“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改为“探究唾液对淀粉有无消化作用”。更改的原因主要有二:第一,将“观察”改为“探究”,是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学生实验操作方法。长期  相似文献   

11.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们南方人爱吃的主食是什么?(大米),北方人爱吃的主食是什么?(面食),大米是从粮食作物——水稻中得到的,而面粉主要是从粮食作物——小麦中得到的。那为什么南、北方存在着这样的饮食差异呢?  相似文献   

12.
浓硫酸特性实验的代用品天津市大港油田实验中学(300280)刘培栋,李卫群为了加深学生对浓硫酸特性的认识,初高中部颁教参都规定做蔗糖跟浓硫酸作用的实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价廉易得的可溶性淀粉、藕粉、小麦面粉、玉米粉、红薯粉等植物淀粉,均可作为蔗糖...  相似文献   

13.
刘东升 《考试》2004,(5):43-44
实验安全是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化学科《考试说明》中指出:学生应有初步处理实验中有关安全问题的能力。安全意识也是未来公民科学素质的组成部分,在高考化学试题中要考查安全操作的相关能力。因此,加强实验的科学性、规范性显得尤为重要, ?A ?A ?A ?A ?A?A ?A ?A ?A ?A  相似文献   

14.
分数应用题是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为突破这一重、难点,用线段图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是一种比较行之有效地办法.而且通过线段图的分析,其解法可有多种.例1 小红家买来大米和面粉84千克,其中面粉是大米的2/5.大米和面粉各买来多少千克?首先,根据题中条件画出线段图:(1)从图上看出:在84千克粮食里,大米有5份,面粉有2份,一共是7份.用比例分配方法可得:①总份数:5+2=7②大米的千克数:84×5/7=60(千克)③面粉的千克数:84×2/7=24(千克)(2)从图中看出:84千克的对应分率是(1+2/5).可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可列式:大米:84÷(1十2/5)=60(千克)  相似文献   

15.
淀粉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是初中生物教材的一个重要实验。由于这个实验的材料用具太多、唾液难取、实验时间有限等因素,学生往往难以成功地看到正常实验现象。今年的中考实验操作考试前,笔者辅导学生做此实验过程中。发现几处值得同行注意的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16.
应用题教学,不是就题论题,而是通过“同构异形”、“同构异素”的变化,突出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应用题能力的目的。以两步计算应用题为例,说明如下:编题——采用“异形”反映“同构”教师出示四个相关联的数量:面粉5包,每包8千克;大米24千克;面粉和大米一共64千克。要求学生根据上面的4个数量,对照下面的4个式子,分别编出应用题并解答。(1)8×5 24=□(3)8×□ 24=64(2)□×5 24=64(4)8×5 □=64(1)食堂有面粉5包,每包8千克,有大米24千克,面粉和大米一共多少千  相似文献   

17.
《江苏教育》(小学版)1993年第6期数学教学一得录“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解法一议”一文,从“抓住不变量”和“采用‘转化—对比’的方法”两个方面谈引导学生“弄清题中数量关系,从中寻求解题途径”的方法。拜读后颇有收益,启发较大,但又觉意尤未尽,对于一些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我想如果能适时地引导学生用“假设”的数学思想解题,则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本文就此谈一点想法,算是对原文的一点补充。例1(原文例4),某粮站运进大米和面粉共8600千克。在售出大米的2/5和面粉的1/3后,还剩5400千克。问该粮店运进大米和面粉各多少?  相似文献   

18.
假设法,就是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或结论作出某种假设,把复杂问题化为简单问题处理。它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维方法,在解答数学问题时有着广泛的应用。一些数量关系比较隐蔽的应用题,用常规方法思考往往很难解答,然而巧用假设法却常能使隐蔽复杂的数量关系明朗化、简单化,从而迅速找到解题的思路。同时,由于假设的策略不同,因而解题思路各异。一、求同存异例1学校食堂上午买来2袋面粉和5袋大米共550千克,下午买来3袋面粉和4袋大米共重510千克。每袋面粉、每袋大米各重多少千克?本题难在上午、下午买面粉和大米的袋数都不相同,用假设法可促使面…  相似文献   

19.
面粉爆炸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新教材(上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91页“观察与思考”栏目面粉爆炸实验,其操作过程是:把一根长约30cm、铅笔杆粗细的塑料管平放在桌面上,将面粉堆在管口的一端,点燃一段2cm~3cm长的蜡烛,放在面粉堆附近,把一只约10×10×12cm纸盒(或直径约10cm、高约为12cm的塑料瓶)盖在面粉堆和燃着的蜡烛上面。拿起露在盒外的塑料管,用力一吹,观察现象。该实验的设计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所需材料很容易得到,可作演示实验或者家庭小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将使学生生动真切地感受到爆炸的威力,从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爆炸,在日…  相似文献   

20.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是高三理科班学生必作的学生实验。其实验原理是淀粉遇碘形成紫蓝色的复合物。仅一淀粉酶在适宜条件下可以使淀粉逐步分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麦芽糖和葡萄糖遇碘不显色。该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初步学会探索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