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2011年版课标指出:“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从数感这一概念的内涵来看,它是一种感悟;从数感所具有的功能来看,它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有着积极的影响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学生学习数和计算不只是学习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数和运算的实际意义以及用数来表达信息、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联系生活,建立数感;在合作交流中,形成数感;在实践活动中,强化数感。  相似文献   

3.
<正>数感与每个人的生活、学习、工作关系密切,建立数感和符号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对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意义重大。那么,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数感呢?一、在真实的估算经历中构建数感在数与运算的教学进程中,教师必须注重真实应用情境的创设,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具体的数与运算活动中,感受数的意义,提高运算能力,把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必要的解释、应用,从而对数的意义和运算有灵敏而强烈的感觉、感知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马云鹏 《江西教育》2001,(11):49-50
学习新课程标准 2.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让学生建立数感是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学生学习数学不只是学习数学事实,而且要了解数和运算的实际意义,用数及其关系表达和交流信息,用数学的观点解释现实的问题.<标准>中对此作了一个概括性的说明:"数感的具体体现是: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理解数的意义;能运用自己熟悉的事物去体会较大的数或较小的数;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理解数之间的联系和相对大小关系;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运算,估计运算的结果,并能选择算法和工具进行运算."数感是学生数学素养的表现,是学生对数学的综合理解水平.  相似文献   

5.
<正>数感是一个人对数的意义和运算的直觉感知,从个体行为认知的角度来看,如果具备了良好的数感,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该个体具备良好的感知能力,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数量给予准确的回应。从数感起源来看,需要个体从数学实践中提取出来,同时有了数感的支持,个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指导数学实践活动。因此,我们认为个体数感的培养对于最终的数学学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数感的良好时机,在新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可以培养数感的素材,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中首次提出了数感,并将数感的发展置于首要位置上,并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应用”四个学习领域。“数与代数”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即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算运算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具有良好数感的学生对数的意义和运算有着灵敏而强烈的感悟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地培养学生的数感。一、联系生活,获…  相似文献   

7.
数感就是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从小培养学生数感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以及学生一生的成长与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概念教学、运算教学、实践操作入手,有效培养学生数感。  相似文献   

8.
<正>数感是人的数学素养的基本内涵之一,它主要是指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数学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数感的培养不但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是下一步学习数学基础中的基础。以下是笔者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数感的一些体会。一、在数学情境中,建立数感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的认知是建立在已有  相似文献   

9.
数感是学生基本的数学素养。学生学习和计算不只是学习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了解数和运算的实际意义,用数及其关系表达和交流信息,用数的观点解决现实问题。因此,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是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呢?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联系生活,形成数感;创设情境,体验数感;实践操作,领悟数;解决问题,强化数感。  相似文献   

10.
数感是新课程提出的核心概念之一,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数感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和态度,边疆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数感培养对学生数学学习及其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数的认识教学、数的运算教学尤其是在估算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在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数感,结合实际升华学生数感。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数与代数”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即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具有良好数感的学生对数的意义和运算有灵敏而强烈的感悟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地培养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在数学课程内容的学习中,强调要发展学生的数感。所谓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运算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13.
<正>小学阶段是学生掌握知识基础、形成良好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学习数学过程中,数感培养对其形成数学思维非常重要,不但可以激发其学习兴趣,也能够让其理解具体情境中数的含义。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系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思维。一、数感的内涵数感是学生对数学学习过程中数字的直觉、对数字及其运算的理解过程、对数字运算结果的简单估计,也是学生学习数学应该具有的分辨、计算、估算能力,学  相似文献   

14.
分数除法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对比中韩两国的课程标准,发现两国都注重算理:韩国要求掌握带分数的计算,中国则注重含分数除法的混合运算与应用。从宏观与微观比较两国的数学教材,在结构编排方面,两国都注重分数除法的学习基础与循序渐进,中国更注重内容的纵向联系与应用,韩国突显螺旋上升。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两国都注重设置情境引入课题;注重以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算理;中国更为抽象概括,韩国更看重算法的多样化和发挥教材的"学材"功能。  相似文献   

15.
姜家丽 《比较教育研究》2016,38(10):105-112
中韩留学生教育发展迅速,中韩两国留学生互相成为两国最大的留学生群体.了解中国和韩国的留学生教育现状及相关教育政策,分析中韩留学热的原因,对于把握未来中韩两国留学生教育事业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韩两国政府通过实施一系列留学政策对留学生进行依法管理,中韩大学对留学生的学习管理、生活管理及学生活动支援等方面也进行了制度完善.今后,相关部门可扩大财政支援投入,完善中韩两国之间的留学生管理系统,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进一步促进两国留学生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具有良好数感的人,在数学学习上具有灵敏而强烈的感悟能力,也能自然而然地将数学运用到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感",在知识传授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数感,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7.
唐建军 《上海教育》2023,(Z2):114-115
<正>运算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习内容,也是所有数学活动的基石,数的运算是小学“数与代数”中的主要内容之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了“在运算教学中要注重运算能力的培养,在运算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推理意识、符号意识以及应用意识等”。作为教师,在运算教学中就不能仅仅把目光局限于学生的技能培养,应弱化低阶思维的解题训练,把目光聚焦于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高阶思维的发展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相似文献   

18.
数感是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是学生理解数和运用数进行有效运算的能力。改"用心地教"为"自主地学",有助于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数感的养成和学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数与代数”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即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具有良好数感的学生对数的意义和运算有灵敏而强烈的感悟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地培养学生的数感。一、联系生活,建立数感现实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教学中,要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20.
数感是学生对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等方面的感悟,是学生对数学的直接感觉,良好的数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应用数学解决问题。教师要紧扣学科特点,有效培养学生的数感。文章从联系生活经验,有效培养学生的数感;巧借数的运算,有效培养学生的数感;开展实践活动,有效发展学生的数感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