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英汉两种语言及文化的巨大差异,特别是古汉语诗词的独特性导致汉诗英译尤其困难。本文从众多翻译法中独取一面——补偿法来探讨。在古汉语诗词英译过程中,汉诗中的韵式和节奏等方面信息的缺失甚至被歪曲,可以在形式和内容上加以补充翻译,收到既可以兼顾原文的表情达意,又最大限度再现原文形式美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杨萌萌 《现代语文》2009,(12):93-97
汉语古诗词历史悠久,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诗词是最具汉语言特色的文学文本形式,不仅凝练高雅,而且意义深远。因此,诗词翻译的成功与否就在于是否准确地使原文意义再现。在翻译诗词的过程中,只有语言功能的对等、两种语言形式之间的相关同构体才能重现原文意义与风格。这样的同构形式便使得译文在译文读者心中的心理反应与情感体验与原文在原文读者心中的心理反应与情感体验达到了最大化的相似性。诗词翻译也就成功地传达了原文本的信息与意蕴。本文以苏轼词《江城子》的两个英译本为例,主要针对同构体在其文本翻译中的体现及作用进行对比分析,力求获得对同构传达意义的功能对等的深入阐释及其在诗词翻译中构建“同感”效果的重要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翻译界强调译文要忠实原文,但英诗和汉诗产生于两种不同的语言文化环境,有着不同的音韵、形式和传统,如果忠实地进行直译,一般都会破坏诗的美感。本文以《红楼梦》小说中《咏白海棠》为例,探讨诗词翻译中译者对原文进行的创造性改写及其效果,并进一步探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主体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汉语古体诗英译中"不译而无不译"艺术模型的提出,提倡针对汉语古体诗进行选择性地或创造性地翻译,不刻意计较诗歌翻译绝对意义上的得与失。汉语古体诗翻译应当着重于整体艺术效果,力求在译文中再吟汉诗的音韵、重现汉诗的形式、回归汉诗的意境,使译文具备中华经典诗歌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和大美无言之审美特色。传播中国好声音,讲述中国好故事,实现中华文化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5.
诗歌翻译是文学翻译的一种独具魅力的形式。中国古代诗词因其深刻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学魅力给广大中外译者出了难题。诗歌最注重情感传递,古典诗词英译时,最值得注意的也正是情感的传递。本文旨在通过一篇广泛流传的译文来研究汉诗英译中的情感移植。  相似文献   

6.
探讨汉语诗词中并置意象的翻译,分析借用汉语意合手法在英语本中再现原语诗歌意象和风格的重要意义,笔认为这种手法应视为汉诗英译的一种突破。  相似文献   

7.
体验哲学启示我们可以将诗歌翻译活动视为以现实体验的认知主体将一种语言映射转述成另一种语言的认知活动。诗歌和隐喻是同质的认知语言现象,同时诗歌翻译与隐喻的具有认知相似性。通过考察认知性翻译主体在古汉诗英译中的认知转换以及原文和译文的认知同一性关系中的认知转换可以更加确切地描述翻译的主体审美过程。  相似文献   

8.
解释学理论认为,翻译过程会产生信息损失。在汉诗英译中可以通过创造性补偿弥补文化缺损,最大限度传达原文旨意。  相似文献   

9.
叠字是一种汉语修辞形式,古代诗词作家更是常常用叠字来抒情、叙事、状物、摹声。诗词中的叠字有名词叠字、动词叠字、形容词叠字和副词叠字。叠字的英译方法有:叠字叠译、语义对等翻译、语用对等翻译、压韵体翻译。  相似文献   

10.
直译与意译是翻译中最常见的问题,也是高中英语教材的最重要的两种翻译方法。所谓直译,就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所谓意译,就是只保持原文内容、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直译与意译的对象可以是包括成语在内的单词,也可以是句子,下面我们就分析直译与意译在单词、成语和句子翻译中的运用进行逐一地分析。  相似文献   

11.
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渗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已经引起外语工作者的关注,而在中国的英语教育过程中,文化教育却存在着偏激现象。在全社会重视英语的同时,却很容易忽视汉语的学习。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渗透是非常必要的,而这是汉语教学无法替代的。  相似文献   

12.
杨云  张柳娟 《海外英语》2012,(9):137-139
Chinglish is what occurs when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English language crash into one another.When native Chinese speakers who are learning English attempt to directly translate Chinese into English,using Chinese sentence structure,wording and grammar,a blend of Chinese and English happens.Among Chinese English teachers and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ESL) foreign experts working with students,this phenomenon is commonly referred to as Chinglish.In order to help students to overcome Chinglish in their oral English and cultivate their sensibility of foreign culture and mode of thinking the awareness of the causes of Chinglish is a must.This paper focuses on analyzing the causes in terms of negative transfer of mother tongue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modes of thinking and cultural backgrounds.  相似文献   

13.
汉语是动词占优势的语言,英语是名词占优势的语言。汉英翻译的过程实际上是个由动态向静态转换的过程,这一点在动词的翻译处理上反映得最明显。谊文獭取《红楼梦》中有代表性的一个段落,研究了其中每个动词的英译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由此得出了若干有意义的观察结果一汉英翻译中一半的动词仍译为动词;接近五分之一的动词译为非谓语动词;略去不译的接近十分之一;译为名词的也接近十分之一;还有少量的动词译为英语介词、连词、形容词甚至副词。  相似文献   

14.
罗再香 《海外英语》2012,(14):226-227
计算机问世让全世界人们处于信息时代。人们更多地依靠网络工作、学习、交友等等,人们的生活节奏不仅加快了,工作和学习节奏与效率也提高了。计算机语言—英语就进入了汉语语言里。该文主要探讨英语网络语言对汉语网络语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儿童汉英双语语音意识:跨语言一致性、差异与迁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语音意识是指个体对言语的声音片断(包括音节、首尾音和音位等)进行分析和操作的能力。采用语音辨别和语音删除两种任务对汉语儿童的母语和第二语言(英语)语音意识的结构特点、跨语言的普遍性、特异性与语言间的迁移进行了考察发现,验证性因素分析支持了语音意识结构的多成分观点;进一步分析表明儿童的汉语语音意识是预测其英语语音意识的有效因素;同时儿童汉语语音加工经验明显影响了对英语的语音操作,反映了母语语言经验对新学习语言加工过程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加油"的译法,论述中英两种语言及文化的差异.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文化内涵,在翻译过程中很少有两种语言能够达到完全对等的译法.如同大量的英语词汇通过音译直接进入汉语一样,越来越多的汉语词汇也应该通过音译的方式直接进入英语.  相似文献   

17.
唐弢 《快乐阅读》2012,(21):118-120
In recent years, because of the ’open-door’ policy and the increasing role of English as a global language, increasing numbers of English words have been absorbed into Chinese by both direct and indirect borrowing. This article is explored to discuss the way of English borrowing into Chinese and how the changes of China’s English language policy have been made.  相似文献   

18.
赵元任、李纳和汤生等认为,英语是主语显著型语言,它突出主语;而汉语是话题显著型语言,它突出的是话题而非主语.这一划分对英译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即要把英语的主语显著调整为汉语的话题显著,而不能照搬照译原文中的主谓结构,以求译文符合汉语的习惯.从这一角度来比较<简*爱>的两个中译本,通过具体数据和例句,论证译林版比上海版处理得恰当.  相似文献   

19.
英语和汉语属于两种不同语系的语言。英语是形态语言,汉语是非形态语言。因此,在构词方面,英语以词缀构词为主,而汉语主要以复合构词为主。随着现代汉语的不断发展,汉语中的派生词不断增多,于是汉语词缀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兴趣,通过英语词缀和现代汉语词缀的对比,探讨它们之间的差异及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20.
张妮 《海外英语》2014,(21):38-39
Teaching language is teaching culture. English i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 with local and global significance.In“New Horizon College English”, Chinese culture elements are deficient,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our country’s higher education a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to achieve the goal of innov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world culture, Chinese culture should be integrated into college English educatio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materials should include not only western cultural elements but also fully present Chinese culture ele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