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实施德育导师制的背景: 1、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出现“三多”现象 大学、高中连年扩招,社会就业门槛逐年提高,初中毕业生呈现减少的趋势,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困难,学校的生源结构复杂,学生素质整体下降。学生出现“三多”现象:一是特殊生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适应新的课程改革,从农村高中的实际出发,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方法理论与实践结合,在农村中学分别通过“分组专题探索”学习和普通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分班对比教学.结果进行“分组专题探索”学习实验班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明显偏高.结论“分组专题探索”学习方法可有效解决农村高中条件差、学生差异较大的问题,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满足新的课程标准对高中信息技术课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3.
许安涛 《教学与管理》2009,(11):105-106
很多学生升入高中后,普遍反映物理难学:“听不懂,太抽象”;“上课听得懂,但课后不会做”;“我们不是学物理的料”等等。一些初中物理成绩较好的学生经过高中一段时间学习后,物理成绩出现一再下降、甚至还有不及格现象,这种现象在一部分女同学身上表现更为突出。有些高中物理教师常常把责任推到初中教学,责怪初中教师不重视物理教学,使学生轻视物理学习,致使学生一进高中学习就掉队。所有这些,都是初中、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方面存在着障碍。  相似文献   

4.
高中新课程计划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的培养目标 ,并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 .笔者在“电磁感现象”一节教学中尝试了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始终以学生发展为本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教学理念 .1 .在“电磁感应现象”的教学中 ,一般采用教师讲解加实验演示的教学方法 ,教师活动较多 ,学生主动性活动少 ,不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而笔者在这节课中采用学生探究合作教学模式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较高 ,学生主体性活动大增 .实践表明 ,合作探究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2 .笔者在“电磁感应现象”这节教学中 ,采用了合作学习方法 ,具体的做法是 :每四人为一组 ,每组学生可以就课堂的关键问题进行讨论 ,各小组要推选代表汇报小组的探索结论 .这样做 ,真正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培养了学生合作竞争的素质 .下面以“电磁感应现象”合作探究的教学设计来说明合作探究教学的具体做法 ,请同行批评指正 .【“电磁感应现象”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培养实验方法探索的能力 ;2 .通过实验归纳出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 ;3 .运用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解决简单问题 ;4.培养合作...  相似文献   

5.
高中阶段是学生性发育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学生在两性问题上出现了一种从未体验过的微妙的变化,他(她)们由少年初期那种男女之间的相互排斥,逐步转化为相互吸引、相互接近,并产生了爱的萌芽。近些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环境的变化,学生性发育较以前有所提前,不少学生过早地步入了恋爱的“圣地”,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为“早恋”。“早恋”现象在高中阶段表现得尤为突出,而且逐步呈现出人数多、程度深的特点。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普遍关注,并且已经成为高中  相似文献   

6.
在高一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刚刚升入高中时,面对陌生的环境和较大的知识跨度,一时难以适应.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呢?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如下几方面的探究. 一、高一新生数学成绩下降的原因浅析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高一新生升入高中后,大多会出现成绩下降的现象.究其原因,不外乎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高中语文学习较之初中,有了较大的跳跃。诸多教学中的现象表明,初中文苦文学习与高中不仅产生了很大的跨度,甚至出现了“断层”。高中教师以为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学生不会,语法是一问三不知。出现这样的问题,很多高中教师将责任归在初中教师身上。  相似文献   

8.
“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是高中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的基本理念。然而,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独自发令,学生勉强应付,身顺而心违”的现象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仍然存在,甚至出现了“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怪现象,突出表现在高中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没兴趣和不适应。如何依据新课程理念激发学生的乐学情绪呢?  相似文献   

9.
目前,初中学生进人高中之后,数学成绩普遍下滑已经是很普遍的现象,本人经过长期的观察研究和比较初、高中数学的教与学认为:高中数学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的“陡坡”.如何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如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跨过“陡坡”,就成为高一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0.
“高手陪葬”是有悖教育发展基本规律的教育怪象,它给学生的成长设置了障碍,造成了高中教育的混乱、无序和民族素质的降低。“高手陪葬”现象的出现,与我国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和分配不均衡、基础教育领域功利主义价值取向、学生自身定位失准和优质学校“择生”情结浓厚等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此,社会各界应该上下联动、提高认识水平、完善制度保障、加强教育监控,以确保高中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很多学生和家长都反映,为什么初中数学学习挺好的学生,到了高中很多成绩都会出现下滑的现象?本文根据教学过程中所反映问题的思考,从分析初中和高中数学的不同点开始,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如课前快速预习小方法,课后做好“题目集锦”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由于高新技术的发展、人文观念的变更以及人才需求的高移等原因,在一些地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高中热”,也就是说初中毕业生分流呈现出不均衡的“独木桥”现象。这一“热”也波及到职业教育,一部分中专、职校、技校为了适应这一社会普遍的需求以及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也相继实施“双证书”的职教活动,即学生在职校中同时实施高中课程的教学活动,或采用补充教材,或利用夜间和休息日加课以完善高中课程;也有的学校干脆在职教课程中直接引入“高中课程”,以适应“高中会考”而取得高中证书。这一现象我们暂且称之为“职教课程异化”,在此想对这一“异化”作些剖析。  相似文献   

13.
郭宏伟 《求学》2004,(11):48-49
高三是高中学习冲刺阶段,在这一阶段许多学生会在英语学习中出现测试成绩曲线暂时停顿的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高原现象”。本试图从复习方法人手,与广大高三学生一起探讨怎样尽快地跨越这一学习上的“高原”,早日步入“成绩曲线”上的上升阶段。  相似文献   

14.
高中新课程标准已经出台,面对着语文本源之美不断流失的现象,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们有必要求本溯源,让语文之美冲破各种“应试化”、“标准化”的束缚。以它的本来面目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上,出现在学生们面前。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中学教育出现了需要探讨或解决的释种问起.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品德教育、智能培养的现象普遍存在;高中阶段不但不开职业技术课,而且与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的化学课程也仅限于“纸上谈兵”,甚至出现了在黑板上讲“燃烧”的现象;更为严重的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等等.这样培养的学生,其素质既与生产部门所需要的人才质量脱节,又不符合高校对新生素质的要求.近几年来,人们对新生的评价是高  相似文献   

16.
初中毕业生以较高的成绩升入高中后 ,不适应高中的数学教学 ,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 ;相当多的学生数学不及格 ,出现了数学缺腿现象 ;有的学生甚至对数学的学习失去了信心。本文针对这些现象谈谈如何引导高一学生学好数学。首先我们要看一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通过我多年的实践经验和调查研究得到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一、心情浮躁 ,基础不牢多数高一学生是初中学习的尖子 ,他们虽然对初中数学有了较好的掌握 ,但对高中数学并没有充分重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自我感觉良好” ,认为高中数学也不过如此 ,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万跃 《华章》2012,(30)
刚跨入高中阶段的学生们都信心十足,求知欲旺盛,都有想把高中物理学好的强烈愿望.但事实证明,高中物理并不像初中那样简单易学,在高中初期,常感到茫然,不知所措,上课感觉能听懂,但做题目时又无从下手,从而导致成绩出现严重滑坡.造成这现象的原因有多种,其中主要的原因是没有了解初、高中物理的差异,没有处理好衔接的问题.本文旨在帮助学生、教师清楚知道高一学生的学习的学习困难原因,从而在知识、学习方法等方面为学生架设“阶梯”,实现转变,尽快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  相似文献   

18.
李珩 《新疆教育》2012,(20):32-33
高中美术课程是整个高中阶段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高中美术校本课程“闽南古大厝”的开发与实践。  相似文献   

19.
生活实践是指学生每天从事的基本生活活动。新课改要求“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中包含“社会实践”的内容。笔者认为,中小学生的生活实践应纳入“社会实践”的课程管理。从教育现实中看,学生的生活实践活动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尽管有《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在规范着学生的行为,但实际上学生的行为与《规范》形成了较大的差距,达不到“健康的生活方式”的目标。归纳起来,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现象是:1.不注重仪表,不少中小学生衣着不整,有的上学穿拖鞋,男同学留长发、怪发,甚至染发,…  相似文献   

20.
针对高中生物学课堂中常常会出现教师自问自答、有问无答、有问少答等现象,本文联系教学实例,从“认真研读教材,设计有效提问节点”和“认真研究学生,把握有效提问时机”两方面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深入思考,提高教学有效性提出了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