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0 毫秒
1.
高校后勤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支撑与保障.做好后勤管理与服务工作,对于高校安全稳定以及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以及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后勤的队伍结构、用工机制等发生了显著变化. 一、后勤编外用工的现状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事业编制日趋紧张,高校对后勤在编职工普遍采取自然减员的态度,编外用工队伍则日益壮大,已成为后勤管理服务工作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2.
学校事业发展离不开后勤服务的保驾护航.进入新时代,高校步入内涵式发展新阶段,后勤改革也面临许多新问题.为适应学校发展需求,后勤服务保障体系需要进行相应调整.本文以四川高校后勤为例,列举了新时代高校后勤改革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四大突出问题,从管理机制、运营模式、专业队伍等方面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以后勤工作、学校事业发展命运...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日益深入和发展,队伍建设的强弱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成败的影响日益彰显。因此,在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程中,我们要结合实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探索加强后勤队伍建设的思路和方法,切实推进后勤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4.
正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校后勤企业社会化改革的深入,高校后勤队伍正在日益壮大,高校后勤企业中合同制员工人数及其占后勤职工人数的比例不断上升。高校后勤员工组成部分更加趋向于多元化,高学历高技术人才与基层员工比例及薪资待遇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距;后勤在编  相似文献   

5.
建设一支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相适应的后勤队伍是高校的一项重大紧迫的工作。本文通过对辽宁省15所高校后勤队伍情况调查,分析和研究后勤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加强高校后勤队伍建设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一、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队伍整体素质偏低 1、高校后勤在社会化改革的进程中,一方面按市场经济观念进行企业化转换,另一方面又因为计划经济思想和自身事业单位角色的特殊性,导致迟迟不能彻底改革,这就造成很多高校后勤机构臃肿,事业编制人员相对过剩. 2、员工队伍老化.因历史等原因,大多在后勤管理岗位的事业编制员工文化和管理水平偏低,年龄偏大,但工资待遇很好,面对社会上激烈的竞争,严峻的就业形势,他们大多数是安于现状,墨守成规,极度缺乏具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和理念的中高级管理人才,这使高校后勤形成一股思想落后、暮气横秋的工作氛围,这些都成为制约高校后勤发展和改革的短板.  相似文献   

7.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建设,对后勤服务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队伍中的人员素质直接影响到后勤服务工作的开展与高校的日常后勤保障.在后勤改革中,培养一支服务意识强,专业技术精湛的高素质后勤队伍,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8.
一、高校后勤员工的素质现状 高校后勤员工作为高校的有机组成部分,可分为事业编制员工(即正式工)和非事业编制员工(临时工和合同工)组成,由于历史原因,工作在后勤集团正式工,大多数文化程度不高、管理创新能力不强,大量"老人员"陆续到了退休年龄。为维持可持续发展,近几年,非事业编制员工所占后勤比重正在逐步增大,承担着后勤越来越多的主体工作,由于非事业员工大多数来自农村,文化层次较低,高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员工所占比例比较低,职业技能较低,专业技术人员少之又少,知识结构参差不齐,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9.
高校后勤工作是保障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生活的重要基础,后勤职工在高校工作中担负着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作用。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程中,探索新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如何建设一支既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又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水平的后勤职工队伍,决定着高校后勤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影响着高校整体水平和培养目标的实现。一、高校后勤队伍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在社会化改革过程中,高校后勤实体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相对封闭的组织,进人渠道比较狭窄,"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编制内人员只  相似文献   

10.
加强高校后勤管理构建和谐企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后勤实体在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孕育产生,高校后勤和谐文化是在高校后勤服务、管理和改革中形成的,以服务于高等教育为其核心价值观、具有特殊性质的企业文化。好的高校后勤文化,能够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后勤队伍,能够建立一套保障高校稳定运行的后勤服务管理体系,能够培育严谨工作作风,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能够优化后勤形象,改善后勤环...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后勤管理工作面临了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后勤管理工作而l临更加复杂的局面。实践证明,具有一支高水平的后勤管理队伍是后勤社会化改革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因此,后勤管理队伍建设问题已经成为新时期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亟待解决的新问题。基于此,该文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后勤管理队伍的现状,并提出加强高校后勤管理队伍建设的对策,以期对高校后勤管理队伍的理论研究和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全面、深入推进,非在编员工数量不断增加,其中很大一部分已经成为高校后勤事业的主力军。但由于其身份以及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得他们在入党以及参加党组织生活方面受到影响,制约着后勤的发展,也制约着他们自身的发展。做好非在编员工的党员发展与管理,充分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已成为稳定高校后勤员工队伍、推进后勤改革深入发展,促进党建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后勤管理处党总支开展了高校后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事业的突飞猛进,使后勤改革的目标越来越明确,改革的力度日益加大。在不断巩固高校后勤经营发展服务的基础上,又逐步出现了后勤承包责任制,联产经营,合伙经营等管理形式。其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后勤不管统一经营还是个体分散经营,都是以提高服务质量为目的,如果达不到这个目的,不管是那种经营组织,都是站不住脚的。所以在高校后勤要建立有高层次的专职管理服务队伍,通过不断的创新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改革  相似文献   

14.
朱容基同志在一次会议上指出:“后勤工作当前面临着一个改革任务,后勤战线需要改革,不改革这个工作也搞不下去。”“改革学校内部管理体制,逐步地把后勤从学校剥离出来,实行后勤服务社会化。”李岚清同志也谈到“后勤是制约高校发展的重要‘瓶颈’,我们如能通过改革,少花钱,多办事,就能把更多的经费投入教学和科研,使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得到更好地发展。”因此:高校后勤应加快改革步伐,加大改革力度,按社会化服务的目标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教育改革形势,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高校后勤服务新体系。更新思想观念,搞…  相似文献   

15.
高校后勤改革已经成为常说常新的话题。本文在回顾高校后勤改革历程的同时,指出高校后勤必须进行深层次改革,即通过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队伍建设创新、经营服务创新以加快推进后勤服务体系现代化,保障一流大学建设。  相似文献   

16.
一、后勤文化建设的意义 众所周知,高校后勤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在长期的服务、经营、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思想理念、价值标准、行为规范,成为高校后勤事业发展的动力和灵魂。当然,分析高校后勤文化建设离不开对于我国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在历史的脉络中把握后勤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按照国家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的部署和要求 ,全国大多数院校完成了把后勤从学校事业编制中规范剥离工作 ,三年实现社会化的改革目标将于年底成为现实。但是 ,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的后勤实体还没有显示出蓬勃活力 ,还存在极大的不足。后勤实体缺乏活力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后勤员工对内外环境和学校的政策规定、特别是对人事、分配制度以及待遇、奖惩等的公平感如何 ,直接影响到其积极性的发挥 ,已成为能否增强后勤实体的凝聚力 ,焕发实体活力 ,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怎样才能实现职工公平感 ,以焕发后勤实体活力…  相似文献   

18.
高校后勤凝聚力的建设,对于调动后勤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员工归属感,稳定员工队伍,提高后勤服务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人认为高校后勤凝聚力建设的实践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人本管理是实质1.加强情感沟通管理情感沟通管理是人本管理的基础,是维系组织人际关系,增强凝聚力的重要因素。后勤管理者和员工有了除工作命令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以主几十扑的实践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保障的作用,但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封闭式配套服务,造成了工作效益低下=资金浪费等众多突出矛盾,在向市场经济转变的今天,出现了不少弊端,本从邓小平同志对后勤管理思想的指导作用和市场价值规律的理论角度,深入探讨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重要理论依据,以阐述其必要性,同时,针对高校后勤改革在政策制订、队伍建设、资产评估等具体的实践环节进行了思考,以利于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高校后勤管理现状入手,提出心理契约为高校后勤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心理契约是后勤员工与学校及学校后勤管理部门之间非正式的、隐含的、未公开说明的心理约定,它可以有效激发后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后勤的管理水平,是规章制度的重要补充。高校后勤管理人员要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引导后勤员工做好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加强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激励员工积极实现自我价值,逐步构建管理者与后勤员工的心理契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