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3 毫秒
1.
杨锦琦 《科技广场》2012,(10):185-191
碳交易是利用市场机制引领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作为发展中减排大国,面对日益增大的减排压力,由于尚未建立碳交易市场体系,被迫处于全球碳交易产业链的最底端,丧失碳交易定价话语权。因此,建立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
基于北京市居民交通出行现状,立足可操作性思想设计城市居民交通出行碳交易体系。核定允许居民交通出行碳排放总量、建立居民交通碳账户、设定碳排放权分配和支付方式、构建碳交易市场并提出政策支撑和技术支持建议。最后分析碳交易体系对居民出行方式选择可能产生的影响。意义在于将交通出行碳排放外部性内部化,运用经济手段促进居民提升低碳的生活理念,缓解私家车出行比例大幅增长带来的交通拥堵和雾霾天气频发等严重问题。同时体现环境正义,规避摇号和限行政策难以保证居民购车和行车的公平、效率问题。  相似文献   

3.
基于EU ETS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构建了能源密集型行业碳排放权总量分配两阶段决策模型,并根据天津市碳排放权交易现状,选取石化行业进行模型算例。研究得出:碳排放权总量不仅与企业排放参数相关,同时受到碳排放权价格影响;同质企业市场下,碳排放权总量受碳排放权价格均值影响较大,与价格波动无关;单个企业碳排放权总量受企业减排技术成本因子影响较大,受碳交易市场价格总量系数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4.
作为最有效的市场手段之一,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于推进低成本减排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全球的广泛认可.中国的碳排放权交易还处在起步和试点阶段,虽然已经在多个省市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但是由于缺少国家层面的碳交易法来规范和约束碳排放权交易,使中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存在着“无法可依”的尴尬局面,造成温室气体减排领域的法律责任不明确、碳减排的法律监管机制缺失、碳商品的交易规则缺乏法律定义和保障等一系列法律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国碳交易市场的构建和健康发展.在当前中国碳减排压力巨大的背景下,中国亟需加强对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法律研究,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碳排放权交易法,为中国启动全国性的碳减排交易市场以及日后实现与全球碳排放市场的对接提供法律制度保障.基于此出发点,本文积极借鉴欧盟和美国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法律经验,希望在中外比较中,对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碳交易法提出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为研究对象,针对碳排放权分配中"预留量"问题,提出试点省市之间"弱关联性"的定义,并建立了WD ZSG-DEA模型,评价分析了2013年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元年的碳排放权分配效率,探寻了中国碳排放权公平合理分配路径。结果显示:2013年我国七大试点省市碳排放权分配效率较高,北京、重庆、广东、深圳为第一层次,上海、湖北次之;基于"弱关联性"的WDZSG-DEA模型与传统ZSG-DEA具有相同的效率调整结果,且迭代次数较少;考虑"弱关联性"的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的均衡调整量额度可以表现碳交易市场按时履约的困难程度。最后,按照WDZSG-DEA迭代结果,得出我国试点省市碳排放权分配结果及调整路径。  相似文献   

6.
王珮  黄珊  王瑶  李文心 《科研管理》2023,(12):158-169
碳排放权交易是国家激励企业降碳减排、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环境规制工具。碳绩效反映了经营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关系,是衡量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2010—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SE-SBM、多期PSM-DID和中介效应模型等计量方法,实证分析了碳排放权交易对企业碳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主要结论有:碳排放权交易显著提高了企业碳绩效;碳排放权交易通过促进企业低碳技术创新正向影响企业碳绩效;碳排放权交易的作用效果存在异质性,对源头管控型低碳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且长期效果更佳。本研究厘清了碳排放权交易对企业碳绩效的作用机理和影响路径,丰富和拓展了碳排放权交易微观层面的研究视角,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的建设提供经验证据,为企业借助碳排放权交易提升自身碳绩效提供理论依据,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区域碳交易模式及实现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区域内碳汇与碳排放冲抵,实施碳交易,既是应对全球挑战、担当减排责任的远见卓识之举,又是适应经济迅速提升、降低生态环境保护压力、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行动之策。基于立足国情、探索新路的客观分析,我国实施区域碳交易的条件基本具备。以"碳票"为主的碳交易模式是"敢为天下先"的创新模式和实践,具有操作的市场基础和技术基础。在政策的规范指导下,通过虚拟交易步骤全面论证测试后,推行区域碳票示范交易试点。待条件成熟和政策体系完善后,逐步推向规范化的市场交易,并在更大区域范围内推广,为全国碳交易的推行提供范例。经过渐进实施,走出有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碳交易如何影响以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为核心指标的绿色低碳发展,需进行实证检验。基于2005—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多期DID模型评估碳交易对绿色低碳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碳交易促进了试点地区绿色低碳发展,在经过安慰剂、PSM-DID、剔除用能权交易试点样本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成立;碳交易实施对能源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升级与技术进步具有正向影响,绿色能源消费占比增加、高技术产业结构提升与技术进步是碳交易提高试点地区绿色低碳发展水平的主要机制。构建连续DID模型,研究碳交易规模对绿色低碳发展的影响,发现碳交易规模扩大对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具有正向影响。研究结论为碳交易助力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经验支持,也为区域碳市场及全国统一碳市场的进一步扩容提供了有价值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碳排放权交易作为一种应对气候变化的制度安排,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随着我国碳排放交易试点的开展,我国的碳交易处于启动阶段。目前我国主要通过清洁发展机制(CDM)以项目的形式参与全球碳交易。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目前这种碳交易形式的不足和面临的约束条件,并结合当前的发展阶段,认为中国需要逐步推动碳交易,而主体功能区划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并提出在主体功能区框架下构建我国碳交易市场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是实现中国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以中国5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为对象,研究中国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波动性及其影响因素,利用GARCH-BP组合模型分析了碳交易价格收益率的波动特征.结果显示:5个碳交易试点均存在波动聚集性的特征,且波动的持续性较长.5个碳交易试点中只有广东碳交易市场的收益率与风险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