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广播电视报,目前已遍布全国各地,它的基本功能就是准确、及时、详尽地预告下周各电台电视台的节目,引导读者听好广播看好电视。从中央到地市所有广播电视报,都把这一预告功能将广播电视报与其它报纸区别开来。 广播电视报的预告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大方面:第一,提供一张尽可能详细而且便于查找的节目表,这张节目表所预告的电台电视台已经多达几十家;第二,这些电台电视台尤其是其主要节目的内容介绍,其中读者最受欢迎的影视剧剧情介绍占了多数,另外便是即将播出的专题社教类、服务类节目的介绍;第三,关于各电台电视台以及国内…  相似文献   

2.
《中国广播》2008,(8):45-45
在5月22日结束的第九届伊朗国际广播节上,中央电台赵纯德、宋莉、赵子亮创作的作品《路之尽头——请节约使用土地》荣获主题类公益广告节目一等奖和专业类播音作品二等奖。  相似文献   

3.
当今是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面对受众多元化的选择,广播又一次面临新的挑战。广播要想做强做大,与其他媒体形成抗衡与互补的态势,就必须与时俱进,以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思维为广播的发展寻找一条新路子。只有靠有新意、高质量的节目吸引听众,才能使广播在众多媒体的激烈竞争中牢牢地占据它应有的地位。一、加大改革力度,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从传统的办台、办节目的思路中跳出来,就必须加大改革力度,一是节目内容要与时俱进。怎样才能使节目吸引住受众?北京广播学院的丁俊杰教授认为,首先是必看(听)性,其次是可看(听)性,第三是耐看(听)性。…  相似文献   

4.
李宏 《中国广播》2014,(7):89-92
2014年国际广播特写会议除赏听讨论节目、介绍广播特写创作方法外,重点展示了上一年度广播人在多媒体时代的探索成果,研讨广播如何创新、发展。本文综述了加拿大、德国、英国、法国、瑞典广播人的跨媒体项目,以及各国广播人关于融媒体时代广播如何发展的主要观点,并介绍了新人奖、终身成就奖和尼古莱银柱奖的获奖人物和作品。  相似文献   

5.
李宏 《中国广播》2014,(8):97-100
一年一度的国际广播特写会议被创始人布朗戏称为"制鞋匠会议"。与会者一起听节目、讨论节目、交流做节目的方法,是国际广播特写会议持续40年不变的程序。本文选译了2014年国际广播特写会议"创造性的工具箱研讨会"(Creative Toolbox Workshop)讲座的主要观点,并赏析本次会议公认的最有特色的一个广播特写——《战斗机飞行员》。  相似文献   

6.
广播的主要功能是传播新闻。广播的特点是快、伴随性强和接受成本低。听众听广播,是希望从中了解到自己应知、未知、欲知的各种信息。广播听众收听广播就如人们到商场购买物品一样,喜欢什么品牌,需要什么信息,爱听什么节目,都要“货比三家”,而且听众们的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即  相似文献   

7.
广播电台除了新闻节目以外,大量的是广播专题节目。广播专题节目如何吸引住听众?能不能把每一次节目都办成精品节目,靠精品节目来吸引听众呢?拿湖北电台来说,五个频道的节目时间加起来,每天播出100多个小时。如果要求编辑记者把每一次节目都办成题材独特、角度新颖的精品节目,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但是,如何把我们每天播出的大量的主题和内容一般化的这些节目,办成听众喜欢听、听了还想听的节目,这是在今天激烈的媒体竞争中,我们广播人不容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江西广播电视奖——第四届广播文艺、第七届广播剧评选,5月29—30日在南昌揭晓。从省直和各地、市、县广播电台(站)推荐的13个广播文艺节目和7个广播剧中,评出一等奖2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8个。本届参评节目,总体来说,时代感强,地方特色鲜明,大多数作品体现了广播特点。有的节目不仅可听,而且愿听、想听,这是因为听时有乐趣,听后有余音。如获一等奖的音乐专题《来自〈春天的故事〉的故事》(南昌台),就是这样一个好节目。随着中央电视台大型文献纪录片《邓小平》的播出,一首讴歌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歌曲《春…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广播委员会联合举办的第九届全国科普广播优秀节目评选会于2000年7月13到17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召开。会议由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承办。中央台副台长兼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科普广播委员会会长王燕春主持评选工作。全国广播界、科普界16位专家组成的评委会 ,严格按照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的评奖要求 ,对各省、市、自治区广播电台选送的节目进行了认真的审听和评议 ,最后通过投票的方法评选出60个获奖节目。其中一等奖10个 ,二等奖20个 ,三等奖30个。专家们对参评的节目给予了高度评价 ,…  相似文献   

10.
广播评论是一个广播电台节目的旗帜,也是新闻奖评选中的重头。笔者创作的广播评论作品曾获第十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还有数篇曾获得省级新闻奖一等奖。本文从实践的角度总结了如何创作一篇优秀的广播评论。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国际广播学会主持的第二届国际广播理论研讨会于1992年11月19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长期工作在国际广播战线的50位专家、学者探讨了新形势下中国国际广播发展的战略问题。会议共收到论文80篇。与会者高兴地回顾了我国国际广播事业自1947年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办对外英语广播  相似文献   

12.
第九届对台广播优秀节目评选揭晓第九届对台广播优秀节目评选会于1996年4月22日至26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各地的专家学者19人组成了评委会,会议收到我国目前专门从事对台宣传的8家电台(或广播公司)推荐的节目99个,从中选出对个获奖节目,其中特别奖3个,...  相似文献   

13.
8月26日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参观了正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博览会的设备展览,他强调,广播影视行业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推动广播影视数字化、产业化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多样化的广播影视节目和及时准确便捷的信息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适应信息传播全球化国际局势的新变化、国际广播受众的新趋势,争夺极为稀缺的国际广播听众资源,世界主要国际电台也采取新措施,在稳定受众"量"的同时,加强"质"的效果实现,纷纷采取本土化战略,在文化、语言、节目内容、传播渠道等方面实现与对象国听众的最大化贴近,国际广播进入受众本位时代。  相似文献   

15.
《中国广播》2007,(7):70-70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制作的广播剧《深山信使》于5月13日在欧洲广播联盟与克罗地亚国家电台联合举办的第11届麦鲁利奇国际广播节上获奖。这是我国自2005年参加此国际广播节评比以来首次获奖。  相似文献   

16.
第七届全国对台广播优秀节目评选揭晓第七届全国对台广播优秀节目选暨对台宣传协调会,于1994年4月24日至5月2日在福州举行。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常务副会长兼对台广播研委会会长马厌雄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国务院台办、总政联络部以及福、福州市委有关方面的代表3...  相似文献   

17.
在广袤的乡村田野,广播依然是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媒体,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专业的农村广播(或者是广播的对农节目)要及时总结和反思,针对农村听众市场,动脑筋、想办法,常规节目办出新意,不断开发新的节目形式,办出农民喜欢听的节目、对农村有用的节目,使广播在广大农村有更大作为。  相似文献   

18.
周冲 《中国广播》2014,(12):84-86
本文以随笔的形式记录了在伊朗国际广播节的所见、所闻、所谈、所想,通过对该广播节及论坛的介绍,引出了当下全球广播的发展现状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尤其是新媒体环境下,广播如何应对挑战、抓住机遇。这些针对广播背后价值的挖掘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再思考"与"新认识",实际上是广播及其从业者面对的共同课题。  相似文献   

19.
正音乐类广播专题节目是广播文艺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它以广播为媒介,利用语言、音乐、音效等各种表现手段,通过精心编排和巧妙构思将音乐作品进行完美串联,以凸显一个独具内涵的思想主题。每两年一届的中国广播影视大奖都设有广播文艺节目音乐类广播专题节目大奖。音乐类广播专题节目不仅包含了新闻广播的特性,而且还具有音乐广  相似文献   

20.
许晓婕 《中国广播》2014,(6):72-73,83
本文认为应在三个方面创造广播的“相对优势”,打造广播的“三个维度”。即从发挥广播的特性入手,让广播“动”听;依据市场需求为节目定位,培养广播的“群”;用最新科技手段武装自己,让记者成为特种兵,“单兵成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