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依据强ppl-空间的理论,证明了仿紧空间是强ppl-空间;强ppl-空间是meta紧空间;强ppl-空间被完备映射的逆象所保持.  相似文献   

2.
对ppl-空间、wppl-空间的映射性质进行了探讨,并得到一个结果:ppl-空间(wppl-空间)在有限对一连续的开映射下的象是ppl-空间(wppl-空间).  相似文献   

3.
对wppl-空间进行了研究,获得两个结果:1)空间[0,ω1)不是meta-Lindelof空间;2)wppl-空间不具有遗传性.  相似文献   

4.
遗传性是一般拓扑学中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通过构造典型实例,探究了一般拓扑学中某些不具有遗传性质的拓扑空间。  相似文献   

5.
讨论了保聚映射的一些性质,证明了保聚映射保持强序列连通性;并定义了局部强序列连通空间,证明了商映射保持局部强序列连通空间以及局部强序列连通性具有开遗传性和有限可积性;还给出了一些相关的刻画及其性质。  相似文献   

6.
设X是度量空间,2^x是由X的所有非空闭子集组成的超空间具有Hausdorff度量min{1,dh(A,B)}.作为2^X的子空间,我们研究了由X的有界闭集所组成的超空间Bd(X)的一些性质,讨论了超空间2^x的函数空间G贮,与-X-的函数空间Cp(X)的一些关系.  相似文献   

7.
拓扑空间中的截口定理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KyFan截口定理推广到具有性质(H)的拓扑空间.作为应用,在具有性质(H)的拓扑空间上进一步推广了Browder不动点定理,并利用所得结果在具有性质(H)的拓扑空间中证明了极大极小不等式定理和鞍点定理.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L-fuzzy拓扑空间中的正则问题,引入了一种新的正则,证明了这种正则有可乘性、L-好的推广、遗传性、拓扑不变性等重要性质.  相似文献   

9.
文章研究了弱诱导空间的诱导I(L)拓扑空间,证明了(X,δ)是弱诱导空间(诱导空间)当且仅当(X,ω(δ))是弱诱导空间(诱导空间);I1(L)(ω(δ)包含ω(IL(δ))以及EI(L)(ω(δ))=ω(EL(δ)),其中I为内弱诱导化函子,E为外弱诱导化函子.此外,给出了I1(L)(ω(δ)≠ω(IL(δ))的具体例子.  相似文献   

10.
讨论拓扑空间的可积性、遗传性、可和性和局部性质,通过例子说明一些拓扑性质不满足这些运算,并提出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这篇文章里主要研究了广义仿紧空间的遗传性和基-正规性.着重证明了:(1)设X=(lim){ Xα,παβ,∧},|∧|=λ,每一个投射πα是开的且到上的,X为(遗传)λ-仿紧的,若每个Xα是可遮的,则X是(遗传)可遮的.(2)设X是基-正规空间,Y是可度量空间,则当且仅当X×Y为基-正规空间时X×Y为正规空间.  相似文献   

12.
日本古代律令官人的出身可以分为三类:一为荫位制出身,二为舍人出身,三为贡举一省试出身。其中荫住制结合舍人制是日本律令官人出身的主流。律令官人出身方式的研究,有助于掌握日本古代政治体制的实态。  相似文献   

13.
文中在极大平坦维数的定义基础上,研究了极大平坦维数的性质,并且以极大平坦维数为工具来刻画半遗传环、遗传环和正则环.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余代数上的若干性质,研究了基本余代数的同调性,利用余代数变换这个工具重点研究了遗传余代数的同调性,并给出了几个结论.  相似文献   

15.
L-fuzzy相对T-1,相对T0与相对次T0分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义了L-fuzzy拓扑空间中的相对T-1,相对T0与相对次T0分离性,讨论了相对T-1,相对T0与相对次T0分离性的一系列性质.证明了相对T-1,相对T0与相对次T0分离性是遗传的、传递的、弱同胚不变的及可乘性等性质,并给出了一些例子。  相似文献   

16.
引进了极大P-内射模的概念,讨论了它的一些基本性质及其在整环上的特殊性质;其次引进了左极大P遗传环,并用极大P-内射模对它进行刻划.  相似文献   

17.
用苯酚、甲醛和已二胺制备苯酚缩甲醛己二胺(PRH)聚合物,并对其固化环氧树脂(ER)的过程以及产物PRH/ER的性能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适量的己二胺与酚醛树脂(PR)制得的PRH聚合物,其固化ER的产物涂膜理化性能、贮存稳定性较佳,尤其具有优异的耐酸、碱性能.IR、GPC结果表明,PR中羟甲基与己二胺中的胺基发生缩合反应,并生成PRH聚合物;PRH固化ER的过程中环氧基与氨基上的活泼氢发生开环加成反应,使PRH/ER发生交联聚合成膜,该膜具有优良的抗化学介质性能.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历时和共时相结合的角度出发,运用认知语言学及语法化学说的理论,分析了“动+儿”、“形+儿”、“名+儿”这几种结构,说明了其中“儿”语素的性质,提出现代汉语中存在着构形语素“儿”和构词语素“儿”,阐述了构形语素“儿”和构词“儿”语素在功能上的差别,给出了判断这两类“儿”语素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