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非师范地方院校教师教育面临三个基本任务,即有效满足农村基础教育师资发展要求,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及充分发挥非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优势等.非师范地方院校教师教育的价值取向是:巩固教师教育在非师范院校的地位,增强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意识,营造教师专业发展的文化环境.非师范地方院校教师教育的策略是:确立教师专业化的人才培养规格,建构服务农村基础教育的开放、互动模式,施行学院化管理方式,加强非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质量评估.  相似文献   

2.
地方师范院校转型办学,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趋势,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师范院校自身改革与发展的迫切需要,转型过程中存在着双师素质教师急缺,实践教学条件匮乏,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模式与方法陈旧,传统教师教育办学思想固化等问题,转型中还必须要处理好师范专业和非师范类专业、师范院校与地方应用型高校、师范院校与地方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以来,地方师范院校纷纷向综合化转型,转型后教师教育面临着一些问题:地方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师范性缺失;办学定位出现偏差,教师培养质量降低;教师教育远离中小学教学实践,教师职后培训弱化。为此地方高师院校需要加强师范性特色,合理规划、科学定位,提高教师培养质量,构建一体化的教师教育新体系。  相似文献   

4.
作为高等教育有机组成部分的师范院校正面临着发展模式的转变,即内涵式发展。其含义为是指以教师的提高追求学生的提高,以教师的发展追求学生的发展并以质量提高为标志的新型发展模式。师范院校内涵发展起因于顺应形势积极转变、师资生源格局变化、挖掘优势谋求发展和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四个方面。而要真正推动师范院校的内涵发展需转变师范教师的教育理念;创新师范教师的工作风格;创建师范教师集体。  相似文献   

5.
地方师范院校、尤其是西部地方师范院校困难重重,危机四伏,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的要求之间的矛盾空前尖锐:从外部看,面临着政府与考生的边缘化、非师范院校对教师教育空间的蚕食与挤压以及传统就业领域需求的萎缩;从内部看,发展方向摇摆不定,师范特色不鲜明,学术性不显著,人文教育缺失,教师道德水平下降。通过质量工程特别是精品课程建设促进学术性、师范性与人文性的融通从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失为地方师范院校变危机为转机的一条自我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6.
师范教育是地方师范院校的特色教育。面临日益开放的教师教育,地方师范院校不仅传统的优势日趋减少,而且出现师范性严重缺失的现象。地方师范院校师范性缺失的表现极为鲜明,在当前形势下,地方师范院校必须突出师范特色,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  相似文献   

7.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使以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为主体的“定向型”的师范教育体系面临严峻的挑战。中国的师范教育体制正处于转型时期,“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探索在有条件的综合性高等学校中试办师范学院”的政策引导着传统的师范教育体系走向开放性的教师教育体系。这场改革,应该是地方师范院校发展的一个良好契机。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如果宏观政策引导不当也可能造成地方师范高校的实力相对被削弱。因此,必须有科学的政策来引导。  相似文献   

8.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新成立的本科综合性学院中发展师范教育,是我国高教与高师结构性调整中出现的新事物。其与综合性大学办师范的潜在比较优势在于其师范地位、师范资源与本科人才定位上,其与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的潜在比较优势在于其中长期无转型之忧、教师培养的综合化、老师教育一体化、师范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诸方面。但其近期发展师范教育也面临着内部与外部的诸多现实挑战。  相似文献   

9.
地方师范院校转型与科学发展走向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师范院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教师教育转型和基础教育改革的三重压力下 ,面临着发展的机遇 ,也面临着生存的危机 ,地方师范院校如何寻求生存空间和发展之路 ,本文提出地方化、应用化、特色化、区域化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对转型时期地方师范院校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教师教育一体化、教师来源多元化、教师发展专业化的新形势下,我国传统的“定向型”、“封闭型”、“单科型”的师范教育体系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地方师范院校应采取科学定位,找准位置;整合学术性和师范性,强化教师综合素质;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培养新型复合型教师和改革学制,实现教师职业教育的相对独立等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地方高师院校非师专业良性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高师院校发展非师范专业是师范教育改革的一种需要,关系到师范院校能否良性发展。但是师范院校在发展非师范专业的过程中存在着学生的专业自我认知度不高,学校办学能力不足,社会的认可度低等不利因素。因此师范院校非师范专业发展的良性运行需要学生、学校和社会等多方主体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2.
计琳  徐晶晶 《上海教育》2014,(16):33-33
《上海教育》:我国师范生的培养主体还是依靠各省市地方师范院校,这些师范院校每年培养的师范毕业生人数是六所部属师范大学的7倍多,为地方基础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地方师范院校的发展压力也日益显现。您认为地方师范院校面临的挑战和困境主要体现在哪?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的出台,我国师范教育发展迎来良好的发展契机,地方本科师范院校新师范建设也恰逢其时。地方本科师范院校的新师范建设是新时代教师教育的重新出发,是“去师范”之后的重新回归,是培养人民满意的高质量教师的新方案,是培养适应智能时代教师的新选择,是扎根中国大地的教师培养新方向。地方本科院校新师范建设应突出以下四个特征:师德为先、注重实践、强调开放、需求导向。地方本科师范院校新师范建设的路径为:加强全方位师德养成,注重立德树人实效;突出实践育人,强化解决现实问题能力;探索设立“实验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落实高校-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制度,加强多方位立体化合作。  相似文献   

14.
地方师范院校是为地方基础教育培养英语师资的重要力量,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的巨大挑战,地方师范院校英语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要立足"面向农村基层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定位,突出师范性和地方性特色,优化教学内容,重视隐性课程的开发应用,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构建"立体化"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体系,加大实践教学改革等.  相似文献   

15.
赵聪 《教育教学论坛》2012,(28):247-248
普通师范院校承担着为地方中小学学校输送合格教师的重要任务,学生人格的培养直接影响着教育的质量。本文通过探索师范院校学生人格教育的内容以及应遵循的原则,得出普通师范院校实施人格教育要与道德教育、师德教育相结合,通过加强学生师范技能的培训,从而提高师范生人格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作为我国师范高等教育的承载主体,地方师范院校教育学科建设品质决定着“新师范”建设的总体品质。在“新师范”背景下,地方师范院校应树立系统性、协调性、开放性的学科建设理念,通过学科交叉、知识整合与社会服务等路径将教育学科打造成“轴心骨”学科,更加有效地发挥地方师范院校为地方基础教育服务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提高师范毕业生的师范技能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首先简要地阐述了师范技能的主要内容及应届师范毕业生在师范技能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接着以衡阳师范学院物理学专业为例,阐述了当前地方师范院校物理专业的培养现状和存在的弊端;最后就地方师范院校如何提高师范生师范技能提出了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新成立的本科综合性学院中发展师范教育 ,是我国高教与高师结构性调整中出现的新事物。其与综合性大学办师范的潜在比较优势在于其师范地位、师范资源与本科人才定位上 ,其与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的潜在比较优势在于其中长期无转型之忧、教师培养的综合化、教师教育一体化、师范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诸方面。但其近期发展师范教育也面临着内部与外部的诸多现实挑战。  相似文献   

19.
在新形势下,地方本科师范院校面临着教师教育专业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师自身的学科水平和职业技能“双薄弱”等方面的挑战。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必须主动顺应时代的要求,强化教师教育意识,不断改革创新,提高教学质量,为地方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  相似文献   

20.
地方师范院校的转型:成效、前景与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师范院校的转型有两种立场:一是"教师教育本位"观,二是"师范院校本位"观。受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影响和自身先天条件的限制,地方师范院校选择了后者,这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发展问题,前景堪忧。地方师范院校系统内部教师教育的终结,将可能是这次转型付出的代价。对此,地方师范院校应立足发展现状,从地方性、师范性、应用性、学术性和文化性等五个方面来考虑实现和深化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