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孔丘是中国古代一个最大学派即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正是在他创建儒家学派的过程中,他成就了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编辑家。鉴于编辑学的研究和编辑学体系的建构离不开对编辑历史进程的考察,也为了从纵的方向上了解编辑活动的历史变迁,进而寻找编辑活动的内在规律性,本文特对孔丘的编辑思想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1.述而不作。孔丘所讲的“述而不作”(《论语·述而》),是他对自己的编辑思想的重要概括。他所说的述  相似文献   

2.
电视连续剧<编辑部的故事>和前<文学故事报>副主编黄伊新出版的文集<编辑的故事>只有一字之差,二者却截然不同.前者的故事是虚构的,谁也不会从中寻找编辑工作的参考材料;后者却是真实的,正因为如此,所写的故事情节更感人,更有声有色.作者称他的这本书不是"堂而皇之地写什么编辑学",但与某些徒有"编辑学"的虚名,内容并不切实际的论著相比,我觉得他的故事中包含的编辑学问更多.  相似文献   

3.
张雅寒 《出版广角》2018,(12):82-84
戴文葆先生不仅在编辑史和编辑学上有深入研究,对未来编辑人才的培养、编辑活动的规范和开展以及选题策划等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给现代编辑指明了学习的方向,为编辑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作为一代文学大师,他不仅创作了大量的名篇巨制,而且还编辑过许多影响后人的期刊和文集。经他编辑过的刊物《译文》、《文学》、《莽原》、《奔流》、《语丝》、作家文集和美术画册等,都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本文从一名编辑的角度,对鲁迅的编辑理念与编辑实践做一探讨。鲁迅的编辑理念,与他的思想是密切相关的:他身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与封建礼教与黑暗制度以及殖民主义者作着殊死的斗争;他在黑暗中呼喊人性解放,主张个性张扬,深切地关怀着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并做着…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中,几乎没有不曾做过编辑工作的。鲁迅、郭沫若、茅盾、郑振铎、叶圣陶、巴金等,都或长年或短期在编辑出版园地里辛勤耕耘过。如果从从事编辑工作的时间、成绩,所编读物的数量、质量、影响等方面来看,我认为郑振铎尤其是其中的佼佼者。但是,他的这一份劳绩却往往被其文学活动等所掩盖,甚至被忘却。他的编辑思想,更很少有人重视。其实,他的编辑思想,与其文学思想、政治思想等密切相关;研究其编辑思想,对于更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6.
刘光裕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编辑学家之一,他的编辑学研究主要集中在编辑学基本理论和编辑出版史两个方面.他的编辑学思想主要表现为:从出版本位出发,提出以出版编辑为本位的编辑观;在研究编辑学基本理论问题的基础上,形成较为系统的编辑学学科思想;重视编辑的社会文化关系研究,开创编辑学研究的"中介服务派";提出"有出版才有编辑"的编辑史观.  相似文献   

7.
青年科技期刊编辑现状之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陈烈臣 《编辑学报》1995,7(2):113-115
随着世纪之交的到来,青年人作为跨世纪的一代,肩负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开创中国文化新纪元的历史使命。目前,全国的科技期刊编辑队伍中,青年编辑的人数在不断增加,并将逐步成为我国编辑工作中的骨干与中坚力量。现代编辑学的建立理所当然地落在了青年编辑的肩上。对于青年科技期刊编辑,他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编辑学、管理学和人才学原理,提出基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构筑现代出版企业编辑人才培养体系的理论框架、基本原则和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9.
不管怎样界定编辑学的学科性质,古今中外千百年来的编辑实践是它赖以成立的基础。忽视或者轻视中外编辑史显著的研究价值和潜在的理论价值,显然不利于编辑学的建设与研究的深入展开。对此,青年编辑学者靳青万同志似乎更深沉冷静一些。他的《中国古代编辑史论稿》在近年来出版的  相似文献   

10.
电视连续剧《编辑部的故事》和前《文学故事报》副主编黄伊新出版的文集《编辑的故事》只有一字之差,却迥然不同。前者的故事是虚构的,谁也不会从其中寻找编辑工作的参考材料:后者却是真实的,正因为如此,所写的故事情节更感人,更有声有色。作者称他的这本书不是“堂而皇之地写编辑学”,但与某  相似文献   

11.
主持修订<辞海>、主编<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的现代出版家罗竹风先生,以其丰厚的编辑实践提出了编辑有"学"、编辑应当是"杂家"的观点,并不断呼吁改善编辑的待遇、提高编辑的地位,为出版工作,特别是丰富和充实编辑学理论、培养编辑人才作出了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谢六逸是我国现代知名的文学家、教育家、新闻学者。他一生酷爱编辑工作。纵观他短促的一生,编辑工作自始至终贯穿其中。 自1921年4月,谢六逸接编文学研究会的机关刊物《文学周报》以来,他先后陆续主编过《言林》、《国民》、《儿童文学》、《趣味》、《文讯》等多种期刊。此外,还为黎明书局、光华书局、文通书局编过一些书籍。抗日战争爆发后,被推选为上海编辑人协会主席。他虽不同于分分秒秒维系于编辑事业的赵家璧等人,将一生中很大部分的精力贡献于我国早期的新闻学研究及新闻教育事业的创建工作。但他以其独特的新闻学者的眼光,审视着编辑工作,执着于编辑工作。 1921年1月中旬至2月间,仍在日本求学的谢六逸,积极地参加了当时在文坛上颇有影响力的文学机构——文学研究会,为第24号会员,与沈雁冰、郑振铎、许地山、孙伏园、王统照等同为该会读书会小说组成员。并且与热衷于编辑工作的沈雁冰、郑振铎等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相互的交往中,谢六逸开始投身于编辑工作,并乐此不疲。他东渡回国,踏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担任编辑职务。1922年12月1日,“依了上海文学研究会会员的决议,特请谢六逸先生为主任编辑。”(郑振铎语)谢六逸开始单独主编文学研究会的机关刊物《文学周  相似文献   

13.
卞葆 《中国编辑》2011,(6):42-45
刘杲担任中国编辑学会会长期间,他以及他所领导的中国编辑学会十分关注和倡导编辑职业道德建设。文章从刘杲对编辑职业道德建设贡献的回顾,对编辑责任、义利和质量意识的论述两方面,分析了刘杲的编辑职业道德观及其对学界、业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论编辑主体     
在编辑学的研究中,有的同志只是把编辑过程作为编辑学的对象,忽略了对编辑本身,以及编辑作用于编辑过程产生的实践形式的研究。这对构筑编辑学知识体系的框架是不利的。实际上,编辑过程在编辑学中作为认识的客体,编辑作为认识的主体,主体作用于客体产生的实践形式,这三方面都具有编辑学对象范畴的意义。关于三者各在编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将另文讨论。这里,主要是想探讨一下编辑主体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徐方 《编辑学报》1991,3(3):125-128
控制论与编辑学的结合产生了编辑控制论,它是控制论的一般规律在编辑学中的应用,即以控制论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编辑工作。编辑出版是一可控的信息过程,编辑行为是在编辑系统的控制下实现的。编辑控制论的概念则是以系统、信息、控制等观点,以要素、结构、反馈等概念研究编辑现象。本文扼要地阐述了编辑学控制论最主要的两大概念,其一是编辑学控制论的理论,其二是编辑控制的方式及其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6.
编辑学者化的特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巩劼  肖建新 《编辑学报》2000,12(1):33-35
在对近 2 0年关于编辑学者化讨论回顾的基础上 ,全面深刻地揭示了编辑学者化这一命题的特质 ,即 :在内容上是编辑的学者素养的培养和养成 ;在状态上是一个编辑学者素养的培养过程 ;在目的上是使编辑成为学者型编辑。因此 ,反对编辑学者化 ,以及编辑只能研究编辑学 ,只能成为编辑学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7.
刘杲先生致力于编辑学基础理论研究,又密切关注市场经济和出版新技术环境下编辑活动的新特点,形成了对编辑学的系统认识。其中关于作为编辑活动产品的出版物的特质、编辑劳动的基本属性、编辑活动规律、编辑学学科发展、编辑人才、文化性与商业性的关系的论述,是其编辑学理论的核心区域,而对新形势下编辑活动特点与本质的辩证把握,则为编辑学理论注入了不竭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8.
“编辑无学”吗? 前不久,几家大学在试办编辑专业的讨论中,又有一种不赞成的意见,立论是“编辑无学”。这同在整顿编辑职称工作时,有人提出编辑是不是一门学科、一种科学,编辑职称应不应该列入学术职称系列的问题性质很近似。这又一种意见认为:自古以来,“无编不成书”;可是中国历代都未办过什么编辑学校,也未形成独立的、系统的、完整的编辑学;就说现代吧:鲁迅、茅盾、叶圣陶、冯雪峰、王任叔等等,都是大作家,又都是著名编辑,可是他们学过编辑学吗?没有,  相似文献   

19.
新闻编辑学与摄影学的原理有相通之处.新闻编辑思想,着重新闻编辑思想与新闻受众的需求,相当于摄影学的远景镜头;新闻报道方针,着重新闻报道方针与新闻受众的需求,相当于摄影学的全景镜头;新闻编辑策划,着重新闻编辑策划与新闻受众的需求,相当于摄影学的中景镜头;新闻编辑实务,着重新闻编辑实务与新闻受众的需求,相当于摄影学的特写镜头.四种镜头从四个方面阐述编辑与读者的互动关系.这四个方面全方位、立体式地构成了编辑学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20.
编辑心理学是一门有待于人们探索的新学科。近些年来,随着编辑学的不断发展,不仅编辑学的基础理论开始发展,而且编辑学的分支也不断产生,比如编辑人才学、编辑道德学、编辑法律学、编辑教育学等等,其中编辑心理学则是编辑科学体系中的分支之一。本文仅就编辑心理学的性质、内容和作用谈些个人看法。 (一)编辑心理学的性质编辑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是研究编辑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所谓编辑心理,是指编辑在编辑过程中所产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