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博“秒时代”做强电视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步永忠 《视听界》2012,(1):96-97
2009年以来,微博风生水起,以锐不可当之势进入中国网民的生活。作为一个实时性、互动性和平民性的社会化媒体平台,微博的出现给电视新闻传播尤其是地方台的电视新闻传播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也给电视媒体创新传播手段、提升传播能力带来启发。电视媒体借鉴微博增强竞争力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微博的出现,给传统新闻媒体带来巨大的冲击。电视新闻必须借助微博的力量发展自身,借助微博创新发展,借助微博开拓市场。电视新闻在融合微博传播过程中要认清微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弊端,审慎面对微博环境所存在的有利与不利因素,把握其本质,借鉴性地吸收,巧妙地取其可利用元素促进自身的完善和发展,从而使电视新闻更适应市场和受众需求。  相似文献   

3.
徐倩 《声屏世界》2011,(7):57-58
微博横空出世后。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席卷了中国亿万用户。一时间,大家都忙着“织围脖”,微博娱乐、微博新闻、微博打拐……在微博热的时代中,电视媒体应该充分利用微博完善新闻报道的内容和技巧.将微博作为电视新闻媒体的营销和传播平台。  相似文献   

4.
回眸2011年,在社会发展和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微博这一新的传播形式对电视新闻的影响进一步显现,众多新闻事件通过微博迅速引起传统主流媒体关注。与此同时,电视新闻也借力微博,跟进、关注、还原、解析新闻事件,进而发挥引导舆论的作用。在过去的一年里,电视新闻在传播形式、业务流程、技术应用、新闻评论等方面都有不少创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已成为这个时代上升趋势最强劲的传播形态,微信、微博、互联网等传播手段(平台)使传播渠道更趋于多样化,信息传播速度更加快捷,传播方式更加方便。面对如此的传播生态环境,作为传统媒体的地方电视新闻该如何面对?笔者认为,循规蹈矩只会让地方电视新闻传播原地踏步,甚至落后,唯有融合、借鉴、利用新媒体才能实现在新媒体生态下的突围,焕发生机。这就需要我们在新闻资源的收集、  相似文献   

6.
<正>在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所处的环境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电视新闻承受着机遇与挑战的双重压力。本文分析了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所面临的新局面,阐述了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的新变革,旨在通过对新媒体时代的认识,提出有助于促进电视新闻发展的若干应对措施。一、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所面临的新局面2013年刚刚过去,但新媒体对电视媒体的影响却越发深远。(一)电视的媒体地位发生变化,微博、微信成为传播渠道新宠。以往电视绝对是第一资讯渠道,受众对电视媒体有强烈的依赖情怀。但今天,微博、微信跑步进入世人的生活,成为传播渠道的"新宠儿"。  相似文献   

7.
深度传播:电视新闻的转型提升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度传播:电视新闻的必然选择"在新媒体崛起、三网融合、原有的信息媒介传播格局被打破的大背景下,传统电视媒体的版图日渐缩小、影响力日渐式微是一种必然,对长期以来四平八稳的电视新闻构成了最严峻的挑战。"①尽管遭遇了空前的挑战和危机,但据此并不能断言电视新闻就会沉寂,甚至走上末路,因为"微博等新媒体只是让传播更加高速化、普遍化和个性化,  相似文献   

8.
当前,国内各种新媒体蓬勃发展,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其与传统媒体形成竞争态势,为电视新闻传播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同时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电视新闻媒体要不断地进行融合和创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立于不败之地。本文主要阐述了自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对传统媒体的一些突破以及电视新闻传播要想实现"独家"面临着极大的困境,提出自媒体时代以"独到"为着眼点打造电视新闻是其唯一的出路,分析并总结了电视新闻在自媒体时代实现"独到"的途径,以期为电视新闻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意见。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传统媒体造成了一定的冲击,特别是对电视新闻来说更是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电视新闻媒体只有高度重视电视新闻节目的整合品牌传播,才能更有效地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否则就会制约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本文对电视新闻节目如何开展整合品牌传播进行了探讨,首先对新形势下电视新闻节目整合品牌传播的重要性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然后分析了当前电视新闻节目整合品牌传播的一些制约因素,最后就电视新闻节目如何更好的实施整合品牌传播提出了一些策略,旨在为电视新闻节目更好地进行传播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杨议 《声屏世界》2013,(1):65-66
新媒体的广泛应用,改变和延伸了传统媒体的传播载体,使之更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如微博的社会影响极大,对广播电视媒体办新闻节目大有裨益,但是同其他新事物一样利弊并存。地方台借助微博办好当地电视新闻,仍需要广播电视从业人员认真探索。  相似文献   

11.
张娇娇 《今传媒》2012,(9):101-103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层出不穷,微博时代的到来引发了信息空前传播。微博在融合传统媒体传播特点的同时,也正以独特的传播模式和传播特点引发信息传播的变革。本文试图分析微博的传播模式和传播特点,从传播效果理论角度对微博的传播效果进行探讨,并试图对微博传播的负面效果提出应对策略,以促进微博的传播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微博的出现为科学传播提供了一种便捷、高效的传播工具,逐渐成为科学传播的一大重要方式。文章研究分析了微博时代科学传播的主体、内容、模式的具体变化,从修正机制、传递机制、评价机制三个方面出发探讨了微博的科学传播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微博环境下科学传播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微博环境下电视新闻能够借助微博实现信息的快速传布,并形成稳定的社交圈子。社会化分享式运作思路是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栏目传播模式的新突破,在这个运作过程中,要在社交的背景下关注受众和电视台的良性互动。这些是电视新闻栏目整合传播的特色,也是带给媒体人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4.
文章针对微博信息建模过程中影响因素众多、过程复杂现状,梳理模型构建的依据及其演化脉络。文章对现有微博信息模型进行功能解析和演化分析,从节点自身属性、链接关系到整体拓扑结构演化的视角,解析微博信息传播模型中的社会网络特征;从传播模式、传播影响因素和传播规律演化的角度,阐释微博信息传播模型的复杂网络特性;从传播预测和传播控制的视角,揭示微博信息传播模型的双重网络特质。文章提出微博信息传播模型的演化方向,即微博信息传播中节点、节点链接与信息内容的融合,复杂网络与多重网络的融合,微博信息传播与大数据的融合。  相似文献   

15.
艾辰星 《视听》2018,(6):124-125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媒介融合成为大趋势。电视新闻的传播是信息传播的一种,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如何优化电视新闻的传播效果成为摆在新闻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媒介融合环境下信息传播的特征,同时探讨电视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6.
何梅  沈晓晓 《新闻世界》2014,(6):174-176
新媒体的崛起带来了传播格局的变革,受到冲击的电视新闻业纷纷做出改变寻求转型,积极与新媒体进行融合。头条新闻微博是新浪微博中粉丝量最多的综合新闻资讯类微博,它所发布的含新闻视频的微博整合多家新旧媒体报道,全面、即时、动态更新,是电视新闻与新媒体融合的代表之一。本文整理了头条新闻2013年8月的微博,分析其新闻视频的来源构成以及融合传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微博作为当下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传播平台,实现了两大类信息的传播——事实信息和意见信息传播.微博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形态和重要传播工具,其有效使用是有规则、讲规律的.从微博传播致效的三个关键词——规则改变、系统协同、构建信任,我们可以准确把握住微博有效传播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8.
陈敏 《青年记者》2012,(32):14-15
微博平台上的全国两会热点新闻,无论是在传播内容还是传播机制上,都与传统媒体的两会报道迥然不同。本文以新浪微博2011年和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部分热点两会微博为样本,分析微博平台的两会传播机制,并试图分析两会微博传播为整个中国政治传播所带来的诸多变化。两会热点微博的传播特点和机制1.微博用户自定义两会热点两会微博传播不再遵循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不会按部就班地按两会开幕、闭幕的过程予以顺序报道,而是呈现出碎片化、跳跃式的景象。微博用户自行发现和定义两会热点,用户在衡量是否转发一条微博时,微博的内容价值往往比发布者的身份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2010年的中国电视新闻发展总体上趋于平缓。然而,面对网络、手机、微博等新媒体的围追堵截,各级电视台在新闻立台、新闻直播、评论强台和对外传播等方面奋力突围,不乏创新的亮点。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如何增强电视新闻传播力,提升主流媒体影响力,仍然是摆在电视新闻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20.
在微博出现之前,BBS论坛、博客等虚拟社区成为网络舆论的集散地,微博这一新兴自媒体的出现改变了网络舆论的传播模式。本文从传播角色、舆论影响力的形成机制和信息的传播效果来比较微博意见领袖和BBS意见领袖的不同。相对于论坛舆论领袖的草根性,微博意见领袖更趋于精英化;论坛意见传播是内聚型,微博传播则是发散型;微博的信息传播能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论坛的意见流通则局限于孤岛内部。通过这些对比研究,旨在发现不同意见领袖的特点,进而更好地引导网络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