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金文恺 《视听界》2014,(1):57-60
本文剖析当前版权节目模式引进的存在问题,研究如何走出模式引进的陷阱:培育“中国好团队”、注重前期研发、话题贴近生活并深挖细节、节目要素重组与生产机制创新、激发本土化节目创新创优的活力。本文重点在于提出建构“同质推定”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2.
陶婧 《视听界》2014,(2):44-47
本文从江苏卫视原创节目《全能星战》卖出国际版权说起,以《全能星战》和另一档原创节目——野外体验类真人秀《花样年华》的研发过程为例,总结了江苏卫视原创节目的特点及与之相配的节目研发机制,在采访了数位江苏卫视管理者与制作人的基础上,描绘出江苏卫视原创节目研发——上线——走向世界的成长路径。  相似文献   

3.
“广播节目要创新”,虽然老生常谈,但形势发展时时向我们提出新的要求,特别对于大都市翼下的小郊县电台,这既是一个老话题,又是个新课题。如何创新?这不仅仅是调整一下节目设置,改革一下节目的内容和形式,更为重要的是认识观念上的创新,广播节目必须与受众的心理需求相合拍。 我们电台过去10多年来实行每天8小时分段播出的节目时间表。1993年开出调频广播后,考虑到人员、机器等因素,仍然是“一套节目(有线、调频)两条线,8个小时分4块。”老腔老调总摆脱不了有线广播的感觉。目前上海市空中电波之战日趋激烈,新闻媒体的竞争如火如荼。如果我们故步自封,自甘落后,那么就会失去听众。广播一旦失去听众,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农村广播的受众——农民结构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就拿我们的奉贤县来说,目前已有10多万农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内广播的发展面临市场竞争能力和创新不足的问题,例如节目研发创新缺失、节目版权重视不够、节目跨地域播出受限等。借鉴美英两国的广播节目研发制作的经验,北京电台节目研发工作初步建立了较完整的节目制作研发机制,包括成立节目制作中心和节目研发部,建立受众实验室作为受众反馈节目的平台,遵循科学的节目监听和节目研发流程,制订严谨的规章制度,最终实现节目的制作的科学评估。  相似文献   

5.
在1995年度创新创优中,我的一档少儿节目《妈妈,谢谢您》,获得“江苏广播奖(社教节目)”二等奖。下面我谈谈自己创作这档节目的体会。一、“母爱”教育,酝酿已久的一个话题。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自己有了孩子以后,越来越认识到母亲的艰辛、母爱的伟大。但是,近  相似文献   

6.
“真人秀”作为越来越受欢迎的电视节目,虽然形式居多,但真正具有影响力的节目却不多。《奔跑吧!兄弟》以电视节目黑马之势,成为2014年度最具话题性和关注度的真人秀节目,以此看到我国真人秀节目本土化创新的一大进步。本文以《奔跑吧!兄弟》为研究对象,分三章论述。从节目的整合式创新、节目理念、节目定位、竞技环节、节目内在价值、节目传播和经营角度分析创新之处,具有研究的代表性及节目创新的现实意义,进而为其他真人秀节目的创新,电视节目策划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2002年,是北京电视台实现频道专业化播出的第一年。这一年,我们用频道的专业化带动栏目和节目的精品化,以栏目和节目的精品化打造专业频道品牌,树立专业频道形象。一批老名牌栏目经过改版和创新焕发了新的光彩,一批立得住、打得晌、传得开的  相似文献   

8.
面对广大电视观众的迫切需求,面对包括卫星电视和信息高速公路等在内的新传播方式的竞争和挑战,电视节目只有不断创新,才是在竞争中取胜的一条出路.可以说,电视节目的创新将成为电视人不竭的追求,也是永不落幕的波澜壮阔的实践.一、调整坐标大胆超越是节目创新的基础“意匠如神变化生”,说的就是创新.创新是要想人之所未想,发人之所未发。就节目本体来说,它的创新就是:要有新的理念、新的创意、新的领域、新的技术手段等。最近几年,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创新尤为突出。《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标新立异,首开新闻杂志、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9.
广播电视作为创意产业,只有不断地进行形式与内容的创新,才能更加吸引观众.因此,对老节目进行调整,对新节目进行研发,对频道进行重新定位,加速电视节目形态的升级换代,满足观众求新求变的收视需求,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媒体真人秀节目的制作和传播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以《爸爸去哪儿》为例,探讨节目在内容、形式、传播、营销等方面的创新之处,提出新的媒体环境下真人秀节目的创新之道。  相似文献   

11.
苗阳 《新闻爱好者》2011,(5):120-121
电视心理类访谈节目并非一种新的节目形态,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传统谈话节目的继承和发展。节目仍以演播室为固定谈话场所,由主持人协调双方或多方交流,每一期围绕一个话题,由嘉宾参与共同完成传播活动,具有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相结合的双重属性。通常谈话节目对某一话题不限定其谈话角度,往往从多个角度出发,剖析各个侧面,完成对某一问题较全面的认识,如从社会学角度、文化学角度、  相似文献   

12.
陈宏 《新闻采编》2006,(6):11-12,38
创新是节目主持人永远不可回避的根本性话题。节目主持人面对不同职业、不同层次、不同经历的泛观众群体。俗语说,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在一定范围和意义上说,观众中大智大慧者如沧海之水,而节目主持人则相对来说只是一滴水。某一节目主持人即使已成为某方面、某一领域的专家学者,那他还是不要盲目的妄自尊大,还是要谦虚谨慎,有自知之明,要永远上进,永远创新。从观众的需求和要求的角度来讲,只有创新,节目主持人才会永葆事业的青春和活力。因此,创新永远是节目主持人的题中要义。那么,节目主持人如何才能创新,才能永葆事业的五谷丰登和活力,…  相似文献   

13.
张守信 《视听界》2013,(2):50-54
2013年,各省级卫视纷纷发力,购买热剧,创新娱乐综艺,研发季播节目,创新节目编排,引进国外版权,欲借省级卫视固有竞争格局被撬动之时机,创造收视引爆点,顺势上位,进入强势阵营。  相似文献   

14.
从《波士堂》到《咏乐汇》——电视谈话节目的创新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毅 《传媒》2009,(2):72-74
从2006年开始,随着中国电视产业经济的高速发展,新的技术平台的出现,新老媒体的演进、整合,WEB2.0传媒语境的开拓,以及西方先进电视理念、优秀节目形态与本土化特色的糅合,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创新姿态尽显,而且一批新颖的电视谈话节目也涌现出来。其中2006年开播的《波士堂》和2008年开播的《咏乐汇》无疑是这批新节目中最具代表性的节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加强节目研发和创新来提高节目品质,是改善广播传播内容、优化传播效果、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本文结合陕西人民广播电台近年来在节目创新方面进行的积极探索,阐述了节目创新在机制、运作和推广方面的实践经验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创新是一个老得不能再老的话题,又是当今最时髦的话题.每一个人都想创新,重要的是该如何创新.一个靠不断创新走向成功的人的创新做法,更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7.
话题是电视谈话节目三大核心要素(话题、嘉宾、主持)之一。选题则是谈话节目策划的中心环节和策划成败的关键所在。地方电视台的谈话节目在选题问题上有其特殊的困难,如何化解这些困难,甚至将之转化为自己的独特优势,正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下面笔者将从宝鸡电视台《百姓话题》栏目实践的角度加以分析和探讨。一、地方台谈话节目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分析在西方,电视谈话节目早已成为电视节目的主流形式之一。美国的电视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三色玫瑰坊》的节目定位、节目特色、主持人“角色化”概念以及多样态听众互动等几个方面做了解析。目前专门服务于都市职业女性的社会话题类节目并不多见,作者在关注到这一节目后,从节目名称中的“玫瑰”这一典型女性特征入手,力求探索节目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广播节目一直在求异、创新、思变中探索发展,一些新的节目形式纷纷涌现,给处于困境中的广播界带来了一股清新之气。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属于同类节目的珠江人民广播电台的“一盅两件”、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的“三言两语”、保定人民广播电台的“老保定一家”等开播伊始,便引起了广大听众及广播工作者的巨大关注和浓厚兴趣。它们通过虚拟的人物对话,对社会上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评说,鞭挞、抨击社会不良现象,讴歌好人好事,展现时代风貌,是广播电台不断探索发挥广播优势…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 ,广播节目一直在求异、创新、思变中探索发展 ,一些新的节目形式纷纷涌现 ,给处于困境中的广播界带来了一股清新之气。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属于同类节目的珠江人民广播电台的“一盅两件”、“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的“三言两语”、保定人民广播电台的“老保定一家”等开播伊始 ,便引起了广大听众及广播工作者的巨大关注和浓厚兴趣。它们通过虚拟的人物对话 ,对社会上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评说 ;鞭挞、抨击社会不良现象 ,讴歌好人好事 ,展现时代风貌 ,是广播电台不断探索发挥广播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