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包弼德教授(Peter K.Bol),哈佛大学著名中国历史研究专家,哈佛大学副教务长,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教授。包弼德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七至十七世纪文化精英的研究,著有《宋代历史研究入门》、《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历史上的理学》等著作。他于1971年取得荷兰莱顿大学汉学研究院中国语言和文学学士学位,1973年获该学院汉学硕士学位,1982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历史学博士学位,1985年起执教于哈佛大学,1997-2002年任哈佛大学东亚系主任,2005年创建哈佛大学地理分析中心(Harvard Center for Geo-  相似文献   

2.
正斯蒂芬·道恩斯(Stephen Downes)和乔治·西门子(George Siemens)于2008年首次提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massively open online course,中文被音译为"慕课")这一术语,2012年MOOCs被广为传播。世界一流大学如麻省理工大学(创办edX)、斯坦福大学(创办Coursera)以及Udacity等不同形式的慕课开始受到大众的追捧,一时间涌现出一大批追随模仿者。慕课目前仍以传统模式授课慕课的设计理念是提供高质量、大规模在线的学习,便于学习者无论身处何处,教育背景如何都能够借助网络分享优质课程资源。因此,能够让数以万计的人  相似文献   

3.
<正>一、回顾尽管在国际上始于2012年,但慕课的概念在中国高等教育界开始为较多人知晓大约是2013年初。那时英文短语(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字头的缩写"MOOC"用什么中文对应还是一个问题,记得当时其实有多种说法,包括慕课、幕课、磨课等。最后,现在用的"慕课"成为主流。2013年5月23日是既有标志性,也有戏剧性的,北大清华不约而同地加入了edX平台,打响了中国慕课进程的信号枪。为什么讲"戏剧性",  相似文献   

4.
正欧美国家兴起的"MOOC"——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中文简称"慕课"),被认为正在掀起一场教育革命。201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联手创办了非营利在线教育平台edX,与Udacity以及Coursera共同构成了当今全球慕课领域的"三驾马车"。慕课对教育意味着什么,课程放到网上免费看是为了什么?首先,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是一种社会责任,利用网络的优势,让更多公众可以享有这种教育资源。当然,如果学生要参加考试拿学分,还是要收费的。其次,我认为慕课的优势有如下几点:一是资源的开放性。我们学校有三十多门课是公开的,向社会开放,现在还有三十多门课在建设中;第二是上课的主动性,学生什么时候上课,用多长时间上  相似文献   

5.
好风凭借力     
正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正在深刻地改变社会生活,也在改变着大学的教育。回顾一年多来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新闻,慕课(MOOCs)风潮一定可以排得上前几名。作为一种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慕课为大众共享最优质教学资源提供了更易于实现的可能性。而"翻转课堂"、"颠覆课堂"、"微课"、"混合教学",则改变了传统教学形态,传播了一种崭新的理念和教学方式。"慕课来了",就像"狼来了"一样,搅动了中国的高等教育。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宣布加入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发起的在线教育平台edX,复旦大  相似文献   

6.
《世界教育信息》2013,(3):79-80
据美国《波士顿环球报》2012年12月4日报道,美国知名女子学院威尔斯利学院(Wellesley College)正在尝试将人文课程纳入网络开放课程。由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合作开发的大规模网络平台edX日前宣布,威尔斯利学院于2012年12月起正式加入该平台,成为第一所加入edX的文科学院。edX负责人、麻省理工学院电机与信息工程学系的教授安纳·阿加瓦尔博士认为,威尔斯  相似文献   

7.
教育信息化     
正美国edX平台调查报告分析慕课8大特点据美国《高等教育纪事报》2014年6月13日报道,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近日联合公布了edX平台16门慕课课程的统计数据,以了解不同类型课程的受众情况及其学习进度和效果。50多万名学生参与了此次调查,调查结果如下。第一,慕课学员男性比例较高。数据显示,传统校园里的男女生比例分别为43%和57%,  相似文献   

8.
正据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2014年5月1日报道,近期,由盖茨基金资助的一项调查发现,慕课的学习者在学习方面往往会变得较为被动,且不懂得如何在工作中运用新知识。专家们对400名参加了edX(慕课平台之一)哈佛大学"临床实验基础"课程的学习者进行了调查,发现学习者在课程初期对课程期待程度较高,对于获得新知识有着较强的动机。然而,随着课程的进行,学习者的学习热情越  相似文献   

9.
10月10日下午,“学堂在线”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平台新闻发布会在清华大学主楼举行。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大良、清华大学副校长袁驷、edX主席阿纳特·阿加瓦尔(Anant Agarwal)出席发布会并致辞。今年5月,清华大学加入了由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联合发起的MOOC平台edX。6月,清华大学组成攻坚团队,  相似文献   

10.
慕课(MOOC),全称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是近年来源自美国、风靡全球的教育模式。一般认为,掀开慕课新篇章的事件是201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塞巴斯蒂安·史朗把为研究生开设的《人工智能导论》课程放在了互联网上.从而吸引了来自190多个不同国家的16万余名学生,并有2万人完成了课程学习。  相似文献   

11.
正MOOC的发展现状1.MOOC的含义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即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又称慕课,是发端于2011年年末,流行于2012年~2013年的一种囊括了听课、讨论、提问、回答、作业、考试、发证、认学分的教学全过程的在线教育模式。MOOC的发源地是美国的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顶级高校,这些大学主动将一些课程制作成视频,上传到特定的网络平台,免费供全世界的人们学习。校内的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完成一门  相似文献   

12.
"慕课"(MOOC)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简称,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给我国传统教育模式带来了伟大的创新和严峻的挑战。文章针对"慕课"的发展现状及其特点,探讨它在中国现有教育体制下"慕课"中国化的问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13.
2012年以来,"慕课"在国际范围迅速兴起,以Coursera,edX,Udacity为代表的"慕课"平台以席卷全球之势吸引着世界各地名校和学习者的加入。作为全球"慕课"的领跑者,美国的"慕课"理论研究与实践居于前沿,富有创新性和前瞻性,围绕"慕课"课程完成度、学习效果评估与认证、运营成本与收益等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理论探讨与实践探索,对推动"慕课"可持续发展以及我国"慕课"本土化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国外慕课的发展与面临的挑战(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慕课)一词被首次提出。2012年,慕课三大平台——Coursera,Udacity和edX成立,意味着这一新兴事物的发展取得了新的突破,这也使得2012年被称作慕课"元年"。慕课引起了包括高校、企业与政府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与密切关注,同时也受到了诸多的质疑与批评。课程的完成率,高校与社会对慕课学分和证书的认可度,以及慕课对高校和教师提出的新要求等,都是慕课发展中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作为教育领域出现的新浪潮,尽管慕课的发展前景尚不明朗,但其所包含的技术与教育思想,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国外慕课的发展与面临的挑战(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慕课)一词被首次提出。2012年,慕课三大平台——Coursera,Udacity和edX成立,意味着这一新兴事物的发展取得了新的突破,这也使得2012年被称作慕课"元年"。慕课引起了包括高校、企业与政府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与密切关注,同时也受到了诸多的质疑与批评。课程的完成率,高校与社会对慕课学分和证书的认可度,以及慕课对高校和教师提出的新要求等,都是慕课发展中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作为教育领域出现的新浪潮,尽管慕课的发展前景尚不明朗,但其所包含的技术与教育思想,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与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正>美国哈佛大学有一门关于中国历史与文化的本科课程"China X",深受学生的喜爱,成为时下哈佛大学最火爆的课程。除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自身吸引学生外,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包弼德(Peter Bol)教授和哈佛大学历史系及商学院柯伟林(William Kirby)教授以科技手段辅助授课,教学灵活多样生动有趣,也是吸引学生的重要原因。虽然是大学课程,中美教育文化有很大差异,但是历史教  相似文献   

17.
慕课是指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简称“MOOCs”)。 2012年被《纽约时报》定义为“慕课元年”,“在线大学”(Udacity)、“课程时代”(Coursera)、“在线教育平台“(edX)三大慕课平台相继而生。2013年,慕课在中国高校升温.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高校迅速成为慕课的拥趸。  相似文献   

18.
近日,清华大学打造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平台(MOOC,中文简称“慕课”)“学堂在线”(WWW.xuetangx.com)正式开放,这是全球首个中文版“慕课”平台,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的7门课已陆续上线。未来,该平台仍将不断上线国内外名校课程,在“网上学堂”,学习者可以修习多所名校的学分,高中生也可以借此先修大学学分。“学堂在线”由清华大学的技术团队历时四个月研发而成,它采用了一部分edX的开放源代码,与edX功能类似,支持在线播放课程视频、网上讨论、在线答疑等,是全球首个中文版MOOC平台,主要面向全球华人以及希望以中文为载体学习的人们。  相似文献   

19.
正在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大学作为知识生产和传播的摇篮,作为人才培养的专门机构,正面对大规模开放教育资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的巨大冲击。截至2013年5月21日,在被誉为"MOOC"平台三驾马车之一的edX平台上线课程的亚洲高等院校已发展到包括北大、清华、港大等在内的6所知名学府[1]。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中文通常翻译为"慕课",它将传统课堂与网络课堂融合,是一种具有交互功能的开放式在线学习方式。MOOC这个术语于2008年由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University of Prince  相似文献   

20.
依托edX平台所提供的海量数据,基于MOOC学习者的选课行为,获得由85门(类)课程所形成的连通网络,从中发现:CS(计算机科学)课程为整个连通网络的中心;网络局部也存在核心节点,具有课程组、基础性、跨学科等特性;CS和STEM(科学、技术、工程及数学)、GHSS(政府、健康及社会科学)以及HHRDE(人文、历史、宗教、设计和教育)四类课程形成了一个交叉流动的连通网络,打破了固有的学科边界。但这一网络特性呈现出明显的性别失衡、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为慕课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启示:应强化跨学科观念,建设课程组,明确人文社会科学的作用,加强中国在国际慕课平台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