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实施对中学数学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从而使培养中学数学教师的高师数学教育中重要的、有特色的课程——中学数学教学论面临了新的挑战。这些挑战主要来自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为此中学数学教学论应进行如下改革:更新教材内容;形成创新型课程,培养创新性人才;学教结合,注重实践;改革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高师小教专业是近年师范教育结构改革而出现的一个新兴专业,其专业课《儿童教育学》的课程建设,直接关系到该课程价值的体现与功能的发挥。本探讨了构建《儿童教育学》课程目标体系;精选课程教学内容,突出基本理论性、创新性、操作性、师范性;采取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课堂教学与教育情境体验相结合、单一口授与多种教学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策略;改革课程评价,建立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方式多样的课程评价模式等一系列整体教学改革,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3.
目前高师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存在以下一些问题:教学内容多,课时数少,教学方法、考核方法单一,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等。为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高等数学课程应作如下改革:调整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及价值观的教育;注意大学与中学数学之间的衔接;改革考核方法,实行多元法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
1.正确处理考试评价与课程目标,教学活动的关系,建立并实施课程的整合评价。将考试评价看成是有意义的形成课程及其教学的有机部分,把考试评价改革放在课程,教材,教师教育教学的总体框架上进行设计和通盘考虑;  相似文献   

5.
中专数学教学存在着教学难度大、教学模式单一、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教学方法僵化,缺乏针对性、实效性等问题.转变教育观念,明确课程定位,优化课程结构,实施模块化教学,改革教学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评价方式,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创造优良教学环境,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高职课程教学评价改革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存在较多弊端,在对高职课程教学评价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职业素养视角下的教学评价改革的基本思路,并以程序设计类课程为例,设计了课程教学评价方案,给出了实施过程,分析了改革效果.  相似文献   

7.
教师是否具备现代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直接关系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成败;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应建立适应课程改革要求的科学的课程观、教育目标观、教学观和课程评价观。  相似文献   

8.
随着基础数学教育改革的逐步实施,原有高师院校数学教育专业开设的《中学数学研究》课程已经不适应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了推动高师数学教育自身的发展,以便与中学数学课程的衔接,《中学数学研究》课程应作如下改革:调整教学内容,体现能力培养;转变“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调整教学要求;改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实行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全面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较原有课程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本次课程改革所产生的更为深刻的变化,将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教师不但要改变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我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10.
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重新构建一套完善的符合现代课程新理念的、可操作性强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特别提出了全新的教育教学评价要求:淡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作用,建立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式多样,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和教师提高,并有效地改进教学实践的评价体系。要求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评价教学行为的信息,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形成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教师的制度。因此,课堂教学作为课程实施中最重要的环节,首先要贯彻实施课程改革的新理念,用新型的评价观—发展性评价…  相似文献   

11.
评价改革一直是所有教育教学的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评价是一个外延很广的概念,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教学评价、课程内容评价等等。在所有的评价中学生评价在学校教育评价中处于最凸显的地位。通过学生评价,教育工作者可以获得对教育工作的反馈,检查自己的教育质量,诊断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并据此改进教育工作。受教育者则从评价中了解自己受教育中的进步和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并从成功中获得激励。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学生评价的不协调性明显凸显出来,突出反映在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和激励的功能;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关注结果而忽视进程,评价方法单一;尚未形成健全的评价制度等。本文是我校开展浙江省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实施分层教学的评价策略》的子课题研究内容——班集体中学生分层评价的策略,研究重点是在班级中如何实施分层评价,全面评价学生的进步与成长。  相似文献   

12.
学业评价的改革是整个高师课改系统中十分重要的环节。目前教学论课程学业评价的主要问题是:评价目的单一,忽视对学生进步与发展的关注;评价重心偏失,忽视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关注;评价内容狭窄,忽视评价的全面性与综合性;评价主体和方式单一,忽视评价的多样化;理论与行为不统一,忽视评价的示范性。建立多元化学业评价模式,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教学素养提高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次牵动整个基础教育方方面面的全面改革。既涉及到课程目标的变化、课程结构的调整、课程标准的制订、教材等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管理政策的改革,也涉及到新课程的实施、学校管理模式的改革、课堂教学的改革、评价制度的改革和新的评价体系的建立以及师资的培训等。但是,课程改革到了具体实施这个环节上,必须有教学改革提供支撑方可落实。教学改革应被视为课程改革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是否得到更新,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真的有了根本的转变,应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实施过…  相似文献   

14.
陈晓燕 《考试周刊》2009,(44):168-169
我国高职教育普遍存在评价方式单一、片面的问题;在实践性课程中实施合理的评价方式将会大大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果;通过分析形成性评价方式在空中乘务《客舱服务规范》课程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达到评价方式的合理应用,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对教师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课程集中反映了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体现着教育价值的取向,制约着教育的活动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身心成长和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面对未来的挑战,审视现行基础教育课程,确实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需求;思想品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历史教育在形成民族凝聚力方面还没有很好地统一起来;部分课程内容陈旧;课程结构过于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以致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了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程评价只重视学业成绩,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管理过于集中.使课程不能适应当地经济、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推进了课程理念的更新,带来了教学模式、方法、内容、手段和评价方式的一系列重大改革,例如,在课程总体目标的设置上,从以单一的学科教育为目标向以全人教育为目标转变,从升学教学向终身教育转变,特别是重视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保护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同时,重视外语学习策略和能力的形  相似文献   

17.
传统教研活动从内容上说只是接受他人的经验,活动形式单一,上课、听课、说课、评课等模式化;评价上以肯定为主,很少进行理性反思;过程上是封闭的,如通过指定教师开出示范课等。课程改革带来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行为等一系列的变化,传统的政治课教研活动无论从内容与形式、过程与结果、评价与考核等都发  相似文献   

18.
学生学习成效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政策、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政策以及社会对技能人才的新需求推动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成效评价方式的改革。电子档案袋评价对于高职影视动画专业课程教学评价具有适用性,是深化学生学习成效评价改革的有效方式。从评价的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以及若干个主要环节上扎实开展工作,确保课程教学和学生学习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9.
考试改革要与课程改革同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育民 《广东教育》2004,(10):20-20
2004年秋季开学,我省的中小学,从义务教育到普通高中,各起始年级将全面进入课程改革实验。课程改革给中小学带来的是根本性的变化,从教育理念、教师素质、教学实施等等都将发生改变,而最不可不变的是教育教学的评价。从某一方面说。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将取决于教育教学评价改革的成功与否。教育教学评价改革的核心是考试改革。  相似文献   

20.
李志厚 《教育导刊》2002,(10):22-25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场革命性的变革,它不仅要改变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课程结构、教材内容、学习方式和评价制度,而且从理论基础、课程功能、内容结构、教学方略、评价方式、课程管理体制上体现新的课程模式。新课程还需要教师自觉地改善自身知识结构和单一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