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仿写例谈     
仿写是学生将在讲读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如教《海上日出》一文,本文是作家巴金在1927年从上海乘船赴巴黎留学时所写的。文中描绘了三幅日出图,通常情况下的日出;浓云情况下的日出。学习这篇课文时,我注意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写法。为了便于学生仿写,讲清本文写作特点:1’按顺序观察和表达。未升起时,上升时,升起后。2’抓特点。作者抓住太阳的形状、颜色、光亮、动态及周围景物的变化进行描写。3’有感情。文章最后一小节:「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相似文献   

2.
<正>【教学目标】1.能读准“扩、刹、镶、荷”4个生字,会书写“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梳理作者描写景物的顺序,并根据顺序初步把握文章内容;绘制四格漫画,寻找关键信息梳理太阳的变化;通过品读文字感受日出的神奇、伟大。3.学习作者按景物变化顺序写出景物特点的方法,尝试练写杭州湾的日出。  相似文献   

3.
《海上日出》是一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景名篇。课文既有客观景状的描绘,更有主观感受的表露。教学时既要抓住景物描写,更不能忽略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在这篇散文中,贯穿于始终的一条感情脉络就是:借热情地赞颂太阳,以表达追求、渴望光明的执着心情和黑暗终将过去,光明必定到来的坚定信念。而这种感情是随着日出前后景色的不同变化表露出来的。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学习生字生词,感悟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提升审美情趣;有感情、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相似文献   

5.
《海上日出》是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佳作。作者巴金把海上日出的景象描绘得十分奇丽壮观,字里行间洋溢着热爱大自然、向往光明、追求光明的激情。教学此文应抓好两点: 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1.循序观察课文是以时间为序,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观察的。因为日出的过程与时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作者以时间为序观察日出的  相似文献   

6.
《海上日出》是巴金青年时期写成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选自他1927年1月从黄浦江踏上法国邮船“昂热号”赴巴黎留学,以沿途见闻写成的《海行杂记》一书。在这篇只有400余字的短文里,作者展示了海上日出的三种不同的画面(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景色变化),三种不同的思想境界(期盼日出——喜爱日出——赞美日出),  相似文献   

7.
设计理念本课教学依据课标精神和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创设多元的审美情境,用多样性、形象性、启发性、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和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审美化情趣,让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中,体验语言文字的内涵,悟出言中之意,文中之美。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3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4.学习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创景激情,顺势导入1.导入课文。在著名的作家巴金笔下,日出显得异样辉煌、壮观,印象深刻。今天,…  相似文献   

8.
【设计理念】本课教学依据课标精神和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创设多元的审美情境,用多样性、形象性、启发性、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和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中,体验语言文字的内涵,悟出言中之意,文中之美。【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3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4.学习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创景激情,顺势导入1.导入课文。在著名的作家巴金笔下,日出显得异样辉煌、壮观,印象…  相似文献   

9.
唐娟 《山东教育》2005,(28):27-27
《可爱的草塘》这篇课文通过作者初到北大荒的所见所闻,描述了北大荒中地的美丽和富饶。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置体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断地感悟到北大荒的景色美、物产美,体味文中的语言美。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地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相似文献   

11.
【重点点击】理解作者对日出过程中景色变化的生动描写,体会海上日出的伟大奇观。概括作者是按照什么样的观察顺序来描写海上日出的?【解决方案】作者在海上的旅行途中被日出时的美丽景象所吸引,于是就情不自禁按照日出的不同情景,对日出的壮观迷人的过程进行了生动的描写。作者主要描写了晴朗时和有云时日出的现象。晴朗时,分别描绘了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变化过程;有云时,主要是从薄云和黑云两种不同状况进行描写的。【难点提示】阅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归纳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写出日出的动态变化的?【解决方案】课文第三自然段是从日…  相似文献   

12.
<正>【文本解读】《海上日出》是四下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文章写出了太阳形状、光线、主色调的变化,再现了日出的壮美。基于课文写作特征以及习作单元精读课文编写意图,运用跨学科学习,以设计、绘制日出漫画这一任务为径,旨在引领学生抓关键词句,感悟文本之美、描写之妙,学得“抓主要特征,按景物变化的顺序写”的表达方法,并在迁移运用中习得。  相似文献   

13.
《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情贯始终的美文,是阅读教学“美读”的典范之一。“美读”与作者的情感“美读”离不开有感情的文章作品,而但凡有感情的文章作品,都是作者内心真、善、美的流露和告白。人都是有感情的,作为文学作品的作者则更需要有情感,心中盛装的应该是对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14.
《海上日出》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侧重对景物的观察与描写。作者重点观察和描写的是“海上日出的全过程”和“在有云情况下的海上日出”。写“海上日出的全过程”时,突出其“变化快”和“太阳光的强烈”;写“在有云情况下的海上日出”时,作者分两层来写,一是云薄时的日出,二是云厚时的日出。作者在描绘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观时,用词准确、生动、形象,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这些描写性的词中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陶冶学生情趣。  相似文献   

15.
<正>不少人曾登玉皇顶看日出。写散文,如果只是把所见情景一一记述,即使颇为细致生动,恐怕也不一定是成功的作品;在记述中饱含着作者独具的感情,创造出一种文学的境界,才能动人。我们读《泰山日出》,大体上也可见日出的过程,但是作者无意作细致的记述,因为他的立意不在这里。除了前面的一段是现实感受的描写,后面则通篇是一种奇丽  相似文献   

16.
《海上日出》是著名作家巴金脍炙人口的一篇散文。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中心,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景物的,我建议根据以下的要点进行教学。一、了解写作顺序,把握全文命脉教学一开始,就让学生阅读全文。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大概了解后,引导和启发他们联系平时看日出的生活感受,思考下列问题,弄清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海上日出的:1.作者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海上日出的?2.作者是怎样观察日出的?  相似文献   

17.
赵华 《湖南教育》2000,(5):52-53
教学目标1 图文结合 ,了解海上日出的全过程 ;2 学习按照事物发展顺序观察的方法 ;3 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 ,陶冶审美情操。教学过程师 :当代著名作家巴金曾从上海乘邮船赴巴黎留学 ,途经红海时 ,他多次观赏日出 ,写下了《海上日出》这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同学们已预习了课文 ,谁知道作者是怎样赞美海上日出的?生 :作者赞美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板书 :伟大的奇观)师 :“奇观”是什么意思?生 :“奇观”就是指奇伟的景象。师 :文章是怎样描绘海上日出时的“奇观”的呢?请同学们小声阅读全文 ,思考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绘的?(…  相似文献   

18.
这一单元教材有四篇课文,教学重点是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课文的能力。 《桂林山水》是一篇侧重于写景的看图学文,语句优美,感情真挚,比喻贴切,想象丰富。在看图时,要指导学生抓住桂林的山水特点,按先局部后整体、先主后次的顺序观察图画,感受画面的美。学文时,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根据教学重点,可设计如下教学步骤:  相似文献   

19.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只有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才能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一、在阅读中学习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小语教材中有不少含义深刻,感情真挚的课文,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表达方法。例如,课文《别了,我爱的中  相似文献   

20.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学习本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感受大自然在人类的保护下充满生机活力的美,增强环保意识;二是使学生领悟作者描写景物和表达感情的方法。作为一篇传统课文,它的语言的美、结构的美、形象的美,使它成为指导朗读、培养语感、增加积累、学习表达的好教材。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成为行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