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考制度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直接关系到教育发展规划的方向。从教育层面来看,高考制度具有公平、高效、可比性等优点,是连接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关键点,启动高考制度每个环节的改革,都会受到各方关注。文章从分析高考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入手,旨在探讨高考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
高考制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具有教育文化和制度文化两重属性,既具有文化的历史继承性,也具有文化的社会发展性。我国高考制度在发展中呈现出分权化、多元化、多样化、自主化等基本趋势,正确评价高考制度的社会价值有利于它的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中国高考制度变革理路与未来走向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考关涉国家、社会、各阶层利益,高考制度改革不仅是教育系统内部的事,更是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的需要。因此,中国高考制度改革进路的设计,必须立足国情,从多个维度聚焦分析高考制度的变革理路,才能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高考制度作为我国最重要的教育考试制度,具有复杂的社会功能,承担太多的社会压力,因此对高考制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尝试在多元智能指导下提出分层次招生、多元评价录取的改革方向,以对高考制度改革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高考不改,素质教育难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考作为一种选拔机制和工具,对推动社会和教育的发展曾经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进程的推进,目前的高考制度改革并没有像人们所期望的那样“有利于推进中学的素质教育,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而仍然是人才培养、选拔和教育进一步发展的最大瓶颈。高考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给我们的生活、教育和社会带来如此远大的影响和压力。可以说,高考本身已经是素质教育实施的最大障碍。因此,我们对于高考制度的改革提出如下建议:一、改变高考制度变化的随意性,使高考制度改革的决策科学化、法律…  相似文献   

6.
金蓓蕾 《文教资料》2008,(14):93-95
高考制度不但承担着一定的选拔、教育功能,还肩负着维护社会公平与稳定的功能,承载着巨大的社会压力和附加要求.我国高考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已经经历了半个世纪风风雨雨.在这个曲折发展过程中,有功也有过,特别是在高考制度的合理和公正问题上,有着发展,更存在着问题.笔者通过分析高考制度的"功"与"过",以期引起大众思考.  相似文献   

7.
相向的改革:中俄高考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考是一项关系到国家繁荣、社会稳定的重要考试制度。文章介绍了俄罗斯和中国高考制度的传统模式和两国高考改革的原因及进程,对两国的高考制度改革进行了比较。通过借鉴俄罗斯的高考制度改革的经验,促进我国高考制度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8.
教育专家尖锐地指出,仅凭一次性的文化考分录取学生的高考制度,已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最大障碍。因此,高考制度改革严重滞后于教育事业发展的局面必须尽快得到扭转。①高考改革要秉持“国际视野、国情本位”的思想。②高考改革要抓住要害,实行命题改革。③构建多元、简捷、符合国情的高考制度。  相似文献   

9.
高考制度改革一直是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一直在渐进式地稳步推进高考制度改革。但是在推进过程中,高考制度改革也遭遇了难以自拔的困境:应试教育、人才选拔与公平公正等问题。笔者通过对这些困境的思考与分析,认为高考制度改革应该走向个性解放之路;扩大高校自主招生权利;教育工作者主动发挥其主体性作用。只有不断完善高考制度使其走出目前困境才能进一步以满足当代社会的需要,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立足实际,推进高校自主招生的多元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考制度包括考试与招生两大环节,评价高考改革得失,应有整体、全局的观念和多元的标准。选择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路向,应立足实际,从历史与现实、教育与社会、中外比较的多维视角全面考察,在改革和完善统一高考制度的基础上,推进高校自主招生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高考制度是我国教育制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高考制度与社会政治、经济存在天然的联系,既受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制约和影响,又能动的促进和推动社会发展。高考改革牵涉到众多的利益主体,刘海峰指出“作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教育制度和复杂的系统工程,高考改革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本文探讨高考制度改革的动力、主体以及改革的模式和路径选择,以期对高考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与困境提供理性的解释,提出科学可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进入而立之年的高考,改革与完善的声音不绝于耳。在社会各界的压力和新课程改革推动下,广东、山东、海南、宁夏四省(区)新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以下简称高考制度)改革方案已付诸实施,江苏省的新高考制度改革方案在热议中出台,我国的高考改革出现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喜人景象。但是.眼花缭乱各不相同的高考制度改革方案,明显传达出高考制度改革尚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之中。就全国而言,高考制度改革缺乏整体思维和战略思考。我们认为革新必先革心,理性的社会改革行为需要正确的理论来指导。那么,高考制度改革需要哪些理念呢?  相似文献   

13.
《全球教育展望》2007,36(6):8-16
如何改革现行高考制度、完善高等教育招生体制是当前教育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从分析现行高考制度所导致的各种教育和社会问题入手。讨论了现行高考制度改革应该遵循的四个基本原则。然后。本文基于改革现行高考制度的基本原则,从高考的考试性质、实施方式以及高等学校的招生机制等方面提出改革当前高考的七条具体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一位旅美教育专家反思中国高考制度时说,高考好像是制约人才资源发展的瓶颈,“瓶口外——高考选拔人才的方式引导着全国的中小学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都为一个目的培养一流考生;瓶口内——按照陈旧而落后的评价体系去扩大招生、培养更多‘高质量的考生’,而不是‘高素质的学生’。”风风雨雨20多年,一些关于改革高考制度的呼吁也从  相似文献   

15.
高考制度是我国教育制度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重要举措,自从改革开放恢复高考以来,所有国人都把高考当成是决定人生命运的一场考试,任何关于高考的官方消息一经放出就会以最快的速度成为本年度最热议的话题,可以说高考制度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十数亿国人的心。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现代教育环境的改变,我国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对高考的改革,新高考制度已经在广东、福建、湖南等多个省份试行,本文就以福建省的新高考制度的试行情况为依据,研究在新高考制度引导下的高中语文课程的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16.
高考制度是教育教学和人才筛选的基本制度之一。从恢复高考制度三十余年的教育实践看,高考制度对于促进教育发展、保障教育公平、重构教育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现行高考制度的弊端也很明显。例如,注重知识记忆和解题技巧的考试内容,把学生培养成了死记硬背的考试机械。招生存在区域歧视,名额分配不平衡,严重侵害了考生的权利,一些高考加分、地方分数线、指定特招等政策明显违背了考试公正的原则,损害了教育公平。〈br〉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声音开始呼唤高考制度需要改革,但高考关系着每个家庭和学生的未来,高考制度改革的影响面大,专业性强,面对复杂的利益调整,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其困难不难想象。面对日益发展的社会,高考制度改革势在必行,由北京高考语文、英语分值的转变就可见一斑。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更在2014年1月15日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表明:改革,是今年工作的关键词。〈br〉 那么,到底传统的高考模式存在哪些弊端?怎样的高考制度最适合学生?怎样进行高考制度改革?是当下教育工作者急需思考的。本期我们就“高考制度的‘利’与‘弊’”专题,组织专家和一线教师进行解读。谈一谈如何实践使高考改革走出困境,将现在“最不坏的高考制度”,最终改变为“最好的高考制度”。〈br〉 (策划人:郝婵陈诚)  相似文献   

17.
杨启华 《中国考试》2006,(11):51-55
中国高考制度的改革、发展和完善,应考虑借鉴国外相关制度的经验、成绩。考察中日高考制度的历史与现状,比较异同点,能给我国高考制度的改革和发展以良好启发。  相似文献   

18.
高考对我国教育的发展与人才的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其作为实现教育公正、展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制度设计,涉及到的利益与竞争面是十分广泛的。随着高考制度改革步伐的不断前进,教育公正公平的实现逐渐成为当今时代所要面临的课题。本文从政治学的角度反思与审视我国高考制度的发展、变迁以及完善过程,并将政治学理论中的公民资格理论、协商民主理论与公共服务理论对高考制度的改革进行阐释与评价,从而找出可以真正实现高考公正的相关理论体系,旨在为当今高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提供科学的思维模式与实际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王君 《考试周刊》2015,(52):1-2
2016年高考统一命题将扩大到25个省,这一改革举措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从高考制度建立以来的发展情况和现实高考屡遭责难来看,统一命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的公平,以及课程改革与高考制度的衔接,但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公平尚待时日。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我国高等院校统一招生考试制度的高考,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逐渐显现并被重视。在高考必须改革但不能取消的今天,从多个角度瞻望高考制度变革,以期从后设走向引领、建设维度,为方式多样、功能灵活的高考制度寻求张力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