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凡能识别的品牌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标准化的配置方式。电视节目这道荧屏大餐,树立品牌同样需要标准化配置——相对稳定的要素,开放延展的结构,加上不断完善的节目设计。充分认识电视节目标准化配置的元素与结构,固化先进合理的生产要素,分离出品牌运动过程中的不可变量与可变量,是电视节目打造品牌的关键和前提。  相似文献   

2.
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在新闻宣传“品牌年”建设活动中,精心培育品牌栏目、品牌频道.重点活动,重点节目、品牌主持人这“五朵金花”.全面推进品牌建设,已经形成了一批视听率高,美誉度好,影响力大的优秀节目和活动,为集团做大作强广电宣传,不断拓展市场份额.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打下了雄厚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电视整合中的"统"与"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台分离.台台合并其目的在于对电视现有的频道资源。节目资源。人才资源。广告资源。设备资源、受众资源以及无形资产——媒介品牌等进行重新组织.以便理顺关系.消除内耗.良性运作,进而多层开发.形成合力.促进发展。从行政的角度看,整合首先就意味着统,但光“统”无疑是理不顺关系的,还需要有必要的合理的“分”。可以说.“统”与“分”的合理性问题恰恰是电视整合成功与否的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一次别开生面的电视专业研讨会 2004年8月24日,在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博览会开幕的当天,近300位全国电视节目制片人聚会在北京新世纪饭店,参加“创新/创意/制片人2004”活动,共同探讨中国电视品牌栏目的成长之路。这是一次别开生面的研讨会.一方面,参加会议的核心群体是全国电视百佳栏目的制片人.这在全国还是首次;另一方面,这是一次极具电视味道的、具有创新意义的研讨会。整个会议被设计成为一个电视  相似文献   

5.
薛可  余明阳 《新闻界》2006,(6):135-135
文化是品牌的灵魂,是品牌存在的基础。品牌中的文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结晶在品牌中的理念经营、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观等观念形态以及经营行为的总和。它体现出产品的文化情愫、情感氛围、人际亲和、敬业向上等人文精神.展示出产品的质量意识和服务艺术。它是具体的、活生生的精神文化的反映,具有很强的可识别性、传播性和感染性.是不同国度人们交流的一种解码与桥梁,是品牌价值的源泉,所以没有文化内涵的品牌是漂浮的,是不能长久的。  相似文献   

6.
新文 《新闻导刊》2006,(5):41-41
在10月19日-20日举行的首届中国品牌媒体高峰论坛暨中国品牌媒体资源联盟成立大会上.《重庆晨报》荣登全国都市报30强.这是重庆地区唯一上榜的报纸。组委会秘书长黄菊芳说:“《重庆晨报》能够上榜.充分表明它的新闻品质、传播效果在重庆地区的领先优势.读者、广告商围绕它的知名度、了解度、美誉度、购买行动、忠诚度.促成了、提升了《重庆晨报》这个品牌媒体。”  相似文献   

7.
"7日7法则" --论电视栏目品牌的打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国数以干计的频道,每天数以干计的节目小时,使电视成为了一个庞大的超级市场,在多种媒体激烈竞争、受众需求日益提高的背景下.中国电视业进入了品牌时代。显然,新的一轮电视竞争正在以品牌为突破口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8.
依托广播媒介平台.定位细分受众群——移动人群,运用现代整合营销传播理念,整合传播资源,在激烈的媒介和产品市场竞争中,实现品牌突围.提高产品销售和品牌的附加价值,是构建媒介和广告客户的双赢模式。  相似文献   

9.
《重庆晨报》近日在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刊中心、中国广告协会报纸委员会、中国报业网等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品牌媒体高峰论坛暨中国品牌媒体资源联盟成立大会上。经多方严格评选。光荣进入中国品牌媒体100强榜,在都市报晚报类提名参评的115家报纸中。荣登30强。它是重庆地区报纸进入全国品牌媒体榜的代表,充分表明了它的新闻品质、传播效果在重庆地区的领先优势。这是重庆晨报员工的骄傲,也是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员工的荣耀。  相似文献   

10.
日前,中国首届品牌媒体高峰论坛召开,评选出中国媒体100强,其中包括“中国十强电视品牌媒体”,东南卫视与央视、凤凰卫视、华娱卫视、湖南卫视、安徽卫视等十家强势媒体荣登此榜。认真分析这十家登榜媒体,我们可以看出其中共性之一就是品牌具有鲜明的个性,东南卫视的个性品牌就  相似文献   

11.
如今,众所周知,电视品牌和品牌体系的确立是一个频道、一家电视台赖以生存的最大前提和保证。品牌意味着媒体与受众之间的关系.意味着供求关系和信任度。建立,推广和维护品牌.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其产品有效地传播到目标市场.才能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没有品牌就意味着要失去市场。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才能决定一个品牌的存在和存在价值呢?笔者认为.一是稳定的收视群体.二是稳定的广告投放.三是稳定的文化品位和生产标准。这三者之间是彼此依托、互为作用的。  相似文献   

12.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共有近九千种期刊,这其中包括曾经独占鳌头的老牌期刊.也包括异军突起的杂志新宠他们角逐在中国期刊业的大市场上.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而实践证明。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将期刊的所有活动都纳入品牌发展的总体思路,打造自己的“航空母舰”,是期刊寻求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已经成为期刊业的共识。  相似文献   

13.
庄子 《传媒》2007,(12):29-31
品牌从来就是一切商业模式的核心,因为它直接有力地提供了具有竞争力的"商业概念".建构期刊品牌、成就品牌期刊,特别是当前中国期刊在"中国年"时代集体面临的品牌重塑,就是在获取竞争战略和竞争优势的"战略制高点".  相似文献   

1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频率经过改版.在新年伊始正式推出了新闻综合频道中国之声.其传播理念,内容定位等均有明显突破。笔者从1月1日以来经近一个月的跟踪收听.认为.彰显人文关怀是中国之声的鲜明特点。下面就这方面的主要表现予以评述。  相似文献   

15.
湖南卫视《谁是英雄》栏目在做强奇人绝技系列常规节目、推出“吉列威锋”英雄会、办好“快乐中国群英会”的基础上,还深度开发奇人绝技资源,今年3月组建“中国功夫·奇兵团”展开全国乃至全球巡演活动。这种“深度开发”,可谓一举四得:一是提收视;二是树形象;三是聚资源;四是增收入。其实,国外媒体对品牌和资源的深度开发已经有了成熟的运作办法,其中,迪斯尼公司是实现其品牌价值的最大赢家。它依靠一个品牌,通过品牌的价值链来构筑这么一个商业模式:它不追求主题公园在业界第一,也不追求电视节目在业界第一,它所追求的是每个商业活动都有…  相似文献   

16.
范军 《现代出版》2003,(1):25-27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全球企业界已从产品销售发展到品牌销售这一高级阶段,从而进入了品牌经营、品牌竞争的新时代。差不多与此同时,我国出版业也步入了品牌竞争的新阶段。品牌经营、品牌竞争的一个重要战略是品牌延伸。所谓品牌延伸,是指利用已获得成功的品牌来推出新产品,使新产品投放市场伊始即获得原有的品牌优势支持。这种品牌延伸对于各行各业都是适用的。近几年来,出版界也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品牌延伸战略,积累了有益的经验。现在,我们有必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来探讨书刊品牌延伸的良性效应,以便能更自觉地、更有…  相似文献   

17.
祝慜 《新闻记者》2006,(4):56-59
中国电视已迈人品牌时代,频道品牌的营销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越来越多的频道把形象宣传片作为频道品牌营销的重要手段之一。频道形象宣传片是指宣传电视台、频道总体形象的短片,它不拘泥于某天的具体节目内容或新闻时间,突出的是电视台、频道的总体特性,使频道的品牌形象在观众脑海中得以生成。收看过央视新闻频道、戏曲频道、东方卫视的观众一定会为它们精彩的形象宣传片所深深吸引:而也有一些频道的宣传片却让人不知所云,如坠云里雾里。于是我们不禁要问,什么样的频道宣传才是有效的?作为品牌营销中的一环,它应该发挥哪些作用呢?  相似文献   

18.
“情感报道”该是近几年来报纸出现的新文种——我找不到什么现成的词来给它归类,只好用“文种”这个词来表示它的不同凡俗。这是一种用各种文体杂交出来的报道内容和报道方式。 先说它的内容。它是报道人的.但却并不报道人的事迹、经验、成就,所以你无法将它归到往昔的人物通讯的文本里去。在内容上,你说它是真实报道吧.人名、单位可是子虚乌有。一个真实的人如果顶着个假名,尚且难以把握他的言行;一个文章里的人若再挂着个假名,其人其事就更难免被作者信马由缰地演绎了。对于这类报道,你说肤浅吧,它可是已经深刻人的隐私中;你…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这三种文化类型的边界逐渐模糊,其中的融合共通之处则在加强。笔者以为.这三种文化的交互融通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加以考察。首先.在共时性上的一种交叉关系,或者说,是种比较明显的横向力量交织关系。其次,在历时性上存在着纵穿关系,主要体现为传统的民族文化心理积淀,这是贯穿数种文化形态的内在轨迹,不易觉察而又一直在它们横向的沟通上体现着聚合的力量。二者的共同作用促成了三元结构中的“共享文化”。对于“共享文化”的探讨可以在定程度上拓宽电视剧的创作视野.深化创作理念,从而使我们在把握具体的一种电视剧文化形态的同时兼顾多元文化需求方面有更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产品有足够好的质量,却缺少响亮的品牌这是中国奢侈品行业致命的缺陷。不过,深厚的文化底蕴将为中国的奢侈品产业发展提供非常丰富的品牌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