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十三五"期间,中国新媒体在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四个方面实现了从突围到跨越:短视频和直播电商成为提升新媒体传播力的新标配、政策导引+舆论引导实现了新媒体引导力的双向提升、全媒体传播格局助力主流媒体影响力提升、技术赋能下国家数字化治理质效倒逼新媒体公信力提升.然而,面对"四力"突围中媒介技术、短视频、媒体融合、主流意识形态和网络空间社会治理等领域的问题,"十四五"时期应着力于构建情感与信息传播的共同体、丰富短视频的内容生态、实现优质内容与用户的深度连接、媒体融合注重存量和质化改革、加快建构网络空间社会思潮的内容风控和预警机制、推动网络治理向数字网络治理转型,为"十四五"时期新媒体"四力"的跨越提供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2.
媒体的"尖叫原理" 从传统的定义来讲,谈到媒体,我们更多想到的是,媒体是社会的良知,没有一个健康的媒体,就没有一个健康的社会.但是,在媒体越来越商业化和娱乐化的今天,媒体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在大力提倡市场化和媒体产业化的今天,毫无疑问,媒体就是一个商业企业,作为一个商业企业,媒体社会良知的功能已经丧失.  相似文献   

3.
媒体对于社会弱势群体的报道与关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但在报道过程中同样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特别是近几年来媒体所热衷的"卖子"、"卖肾"类新闻及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更是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4.
热点问题是一个时期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做好热点引导工作,对于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高度重视社会热点问题的舆论引导工作,发挥好舆论监督功能是主流媒体责任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这些年来,"封口费"延绵不绝,就像一条魔影缠在媒体左右.它严重削弱了媒体的公信力,损害了媒体的形象.本文从媒介生态环境入手,分析了"封口费"产生的社会土壤,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四不为"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蔡骐 《当代传播》2003,(5):32-33
2003年中国发生"非典"疫情,人们与之的抗争,并最后取得抗"非典"的胜利.新闻传媒的表现从事件一开始就受到社会的关注.媒体在"非典"带来的危机中的责任与义务是什么,信息的传播如何才能做到公开透明,这些话题都成了人们讨论的焦点.然而,"非典"时期的另一个现象同样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5月份"非典"流言突然大规模扩散.虽然由于政府与媒体很快采取了有力的措施,使流言迅速被遏止,但是对这一现象从传播学的视角来进行反思,无疑会给我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张巍婷 《传媒》2015,(21):75-77
社会治理创新需要与媒体时代特征相结合,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信访部门将打造"阳光信访"作为推动改革的重要抓手,其中媒体的参与对于"阳光信访"的构建大有助益,这种结合主要体现在发挥媒体问政功能、拓宽政民沟通渠道、创新社会监督机制等方面.本文重点分析了媒体在"阳光信访"构建中的功能定位、取得的成效和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自1994年《焦点访谈》开播而竖起舆论监督大旗以来,《南方周末》紧随其后,各地方媒体的舆论监督一度呈燎原之势,1994年也被称为"舆论监督年"。但是之后媒体舆论监督正逐步走向低谷。媒体上的舆论监督栏目便纷纷更弦易辙,或改版或弱化,对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事件集体失语已成媒体的"同一首歌",媒体已步入"后舆论监督时代"。①但是在舆论监督上的集体撤退不是媒体的常态,无论对媒体还是对社会,都是  相似文献   

9.
保积红 《传媒》2021,(10):33-34
在新媒体时代融合发展的背景下,网络移动传播成为社会传播的重要方式,传统广电媒体受到了新媒体不同程度的冲击,传统广电媒体纷纷通过开辟互联网新空间,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开始了融合新媒体的探索之路.山东广播电视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重要讲话精神,部署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以闪电新闻客户端为首发平台,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全力打造渠道丰富、覆盖广泛、传播有效、可管可控的传播矩阵,加快"主力军"向"主阵地"挺进,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国内广电媒体的转型发展提供了重要范式.  相似文献   

10.
媒体宣称自己是"公共利益"的维护者和代言人,这是一种似是而非的看法,并且部分地造成了媒体在当今中国社会的角色错位.  相似文献   

11.
随着融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层融媒体设施的不断完备,信息传播的内容形式都有了很大的变化,相比于"非典"时期,融媒体在这次全民抗击新冠肺炎期间调配社会信息、及时科普、及时辟谣,保障了特殊时期的社会稳定。融媒体时代下科普主体的多元化、科普内容的优质化和科普形式的全面化也促进了科普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使疫情期间的科普从"生理防护"上升到"精神防护",不同的社会主体也承担着不同的科普功能。  相似文献   

12.
张玲 《传媒》2018,(13):93-95
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背景下,自媒体"内容创业"面临巨大挑战.从传播学角度看,宏观社会环境、自媒体传播者、自媒体内容生产、自媒体内容分发、自媒体用户是影响自媒体发展的五个关键点.优质自媒体往往在关键点上遵循了共通的规律,即顺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趋势、UGC退场PGC掌舵、建立持续供给的高品质内容生产机制、基于使用与满足的距离消解、差序格局下的多模式经营.  相似文献   

13.
张梅兰 《今传媒》2007,(7):51-52
媒体责任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当前,在党中央大力提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媒体的社会责任就显得更为重要.然而,在有些都市类报纸的情感类栏目中,媒体的社会责任却多有缺失,这我们可以从其"记者手记"栏目窥见一二.  相似文献   

14.
"媒体理政"的历史定位 理政就是治理政事.所谓"媒体理政"就是通过大众传媒自身固有的政治形态与政治资源特征,在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中发挥其治理政事的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媒体诞生之日起,"媒介审判"作为舆论监督司法的一个副产品,便引起了新闻界和司法界的争论.媒体利用自己舆论监督的职能对司法案件进行先入为主的审判,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司法独立,影响了案件的正常审判,不利于社会的法治化进程.但是,造成"媒介审判"的责任不仅仅应该由媒体一方来承担,它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司法机关职责的缺位、司法机关本身的封闭性、法官独立人格的缺失、舆论的非理性以及舆论监督方面制度与法律的不健全等,都是导致"媒介审判"的原因.因此,要防止"媒介审判",需要司法部门、媒体、大众以及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迅速兴起,媒体生态发生深刻变革,舆论格局也迎来了重大变化.在融媒时代,如何不断增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公信力和影响力?《温州晚报》以创新社会活动为抓手,通过整合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资源,以全媒体手段,把报道做成活动,以活动延展新闻,实现了从"信息发布"到"资源发动"的转变,努力把"平面报"办成"平台报".  相似文献   

17.
"媒体审判"对建立法治社会是不利的.媒体审判的出现有着复杂的原因,一是深层次的宏观的社会转型原因,二是中层次的法制的不健全,三是浅层次的信息传播和媒体自身原因,如政府信息公开不及时、透明,导致媒体做出误判等.从这三方面看,其弊端是十分明显的:加剧了媒体与司法机关之间的张力,对社会共识造成产生冲击;干扰司法审判公正,并产生长期性的影响;对于法治社会的冲击,带有偏见的舆论压力,造成了新的社会不公.  相似文献   

18.
刘明洋 《青年记者》2006,(13):74-76
国内报业又快进入一年一度的"大发行"时期了。报纸发行,在媒体格局大变化的今天,愈显重要。但是,我们在发行方面的思考和探索却显得远远不够。国外报业同行的做法,或许对我们有启发。  相似文献   

19.
2009年年初,"酒鬼妹妹"背后的故事被媒体披露之后,引起了社会极大反响。"酒鬼妹妹"事件究竟触动了谁的神经?网络媒体在其中起到怎样推波助澜的作用?媒体应该担当怎样的责  相似文献   

20.
处于囧境中的传媒业并非没有机会,关键在于.我们要善于发现" 时代"中社会传播领域新的需求空间.应该说,环境监视与议程设置是传统意义上媒体的基本角色与职业责任.在"危机中"的社会.由于全民表达时代的到来和社会议题上"共景监狱"的形成.媒体的角色与责任必然发生深刻的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