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新闻事件中寻找典型人物,围绕典型人物寻找情感点,是提高图片质量的突破口。拍人物是摄影记者的基本功,拍出人物的情感,是体现摄影人水平的较高境界。人类在进行各种物质和精神的生产活动中,始终带着丰富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2.
新闻摄影中人物情感的捕捉与表达,是新闻照片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人物的情感捕捉准确及时,人物的神态表达好,则新闻照片才会传神,有冲击力和感染力。笔在新闻摄影实践中,对人物情感的捕捉与表达,一直在作努力的探索。这里,仅以去年“抗击非典”时期的成功实践为例,谈点自己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3.
《军事记者》2007,(9):73-73
解放军报社高级记者江志顺的人物作品富有感染力读他的作品可以感受到丰富的情感内涵、鲜明的个性特征,以及外在美与内在气质的统一前不久,他在成都等地成功举办了个人摄影作品展这世,选登他拍椴的部分人物摄影作品  相似文献   

4.
有无逍郁的人情味,是一幅经济新闻摄影作品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强化经济新闻摄影的情味,就是要我从受众角度出发,精心捕捉经济领域典型人物、典型事件的精彩瞬间,以伤口中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激发读感情上的共鸣,那么,强化经济新闻摄影人情味的途径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5.
刘萍  占莉芳 《新闻界》2006,(6):134-134
人物新闻摄影是以人物为主体的新闻摄影,用富有表现力、吸引力、感染力的画面形象来展现人物的性格命运和精神面貌,揭示人与社会的主题。人物新闻摄影要求摄影记者在对人物和新闻事件发展过程进行合理的分析、判断、思考的基础上,在不干涉被摄对象的条件下,从无数个瞬间中抓住一个最能表现人物性格情感的刹那间,拍出最具有丰富内涵和强烈视觉效果的域面形象。  相似文献   

6.
新闻人物肖像摄影是指摄影记者在新闻现场对人物和事件进行合乎情理的判断、理解,使用现场光或现有光,一般在不干涉被摄对象的条件下,表现新闻人物的内心精神面貌、气质的摄影。新闻人物肖像摄影不同于一般题材的新闻摄影,也有别于肖像摄影和人物摄影,它是新闻摄影记者最难于掌握的一种摄影技巧,拍摄对象既要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又要具有视觉美感的形象价值。这就要求拍摄者在既定的现场条件下,使用极其有限的造型手段完成高难度的形象造型和对人物内心的深层开掘,并将这种开掘外化在摄影媒材上。我们知道,一幅成功的新闻人物肖像…  相似文献   

7.
对于摄影文学,我们可以作出这样描述性的概念。摄影文学是摄影、文学等艺术形式,包括传媒和印刷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伴随而结合起来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它是按照艺术创作的规律,通过一幅或者若干幅连续的摄影画面表现的、运用文字说明或描述,形象地创造生活世界、塑造人物、抒发情感的综合性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8.
摄影艺术属于视知觉艺术范畴。由进入视觉带给灵魂响应.这便是摄影艺术的感染与震撼力。这种瞳孔与灵魂的撞击并引发人们的思考和情绪的东西.我们常常义称它为视觉判断。从摄影这门艺术的诞生开始.大量艺术家们为了寻找让瞳孔与灵魂互动的画面.倍费心智。我认为.这种视觉判断由三大类眼睛组成:摄影家的眼睛、作品人物的眼睛、读的眼睛。摄影家的眼睛是寻找,作品人物的眼睛是再现,读的眼睛是效应。  相似文献   

9.
对于摄影学,我们可以作出这样描述性的定义:它是按照艺术创作的规律,通过一幅或若干幅的摄影画面表现的、运用字说明或描述,形象地创造生活世界、塑造人物、抒发情感的综合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0.
凡以人物为主体进行的专题摄影报道,均称人物专题摄影。记者关注的重点应是人物专题摄影的突破。因为摄影记者最看重的是以什么样的照片去打动和感染受众;受众留下印象的,也是那些人物形象感人的专题作品。为此,摄影记者必须改变旧的思想定势,冲破取景框的束缚,拍出生动传神的人物专题,以满足广大受众和报刊版面的需要。首先,选择拍摄的内容,是人物专题摄影突破点之一。塞巴斯蒂奥·萨尔加多是巴西著名的摄影记者,他关注的是人,是人的命运。耳闻目睹的严酷现实,使这位出身于富有家庭的摄影记者对发展中国家人民困苦的生活产生了…  相似文献   

11.
沈玲 《军事记者》2005,(4):46-46
军事摄影往往给人以战火硝烟、威猛之师,阳刚之气的感觉。也确实有不少这样的好作品.如重大演习、’98抗洪、国庆大阅兵等。但军人也是人.也同样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除了英雄豪气.也有着儿女情长,军事专题摄影中的情感表现是决定专题能否感人的关键。是贯穿摄影专题的灵魂。“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没有情感的专题摄影是苍白的,无力的、没有生气和神韵的。  相似文献   

12.
李晓静 《青年记者》2007,(14):62-62
摄影报道的本质应当是用照片去构成故事——文字应当追随由照片构成的发展线索,而不是相反。摄影报道的实质就是真实地、形象地、令人信服地去描述一个故事。摄影报道要用照片来完成一个主题,完成摄影记者的思想和情感记录。非但记录,还要完成对人物或事物的性格刻画,善于运用影像的隐喻、转喻、情绪、象征等手法,完善和丰富报道主题。  相似文献   

13.
新闻人物现场肖像摄影的定义 新闻人物现场肖像是指摄影记者在新闻现场对人物和事件进行符合现场真实存在的推断、理解,使用现场光或现有光,一般在不干涉被摄对象的条件下,表现新闻人物的内心精神面貌、气质的新闻摄影样式。新闻人物现场肖像不同于一般题材的新闻摄影,也有别于人像摄影和人物摄影,拍摄难度大。  相似文献   

14.
康琳 《东南传播》2015,(1):151-152
在新闻报道中,最难拍好的内容是新闻现场人物。在新闻拍摄中,受人物移动随意、特点、现场局限性、新闻背景意义等因素的影响。人物拍摄需要摄影记者具有高度的新闻敏感性、全局意识、准确、迅速的抓拍技术等,对现场人物摄影提出较高的要求。本文主要对新闻现场人物摄影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分析其摄影技术,为提高新闻现场人物摄影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新闻采访中,摄影记欲将新闻事件通过镜头准确生动地反映出来,那么就必须抓拍新闻事件的特征即发挥摄影特写的独特作用。摄影特写在新闻摄影学上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摄影记在拍摄时,抓住最富有特征、最能感动人的情节加以表现。从一个人物身上或一件事物中,选择它以简练的手法,舍弃题材中一切次要的、从属的或与主题关系不大的部分,从而更集中、更细致、更突出地表明主题。另一种则是摄影报道的一种手法,是摄影构图学上景别的一种。摄影记在拍摄取景时,用近距拍摄或用长焦距镜头远拍的方法,让主体局部充满画面,  相似文献   

16.
“无物似情浓”,是北宋名词人张先在“一丛花”词中写出的名言佳句,意即世上没有什么比真挚的情感更为浓重的了。然而,在典型人物的采写中,往往存在着过于强调其指导作用而不同程度忽视情感作用的现象,造成典型人物不食人间烟火,甚至被“条条框框”化,使典型与受众产生距离感。事实上,人物典型身上蕴藏着丰富的情感资源,把这一资源发掘充分,发挥得当,运用得体,在典型宣传中常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使典型人物真正做到可亲可信可学。  相似文献   

17.
席湖 《新闻世界》2011,(7):214-215
新闻摄影、纪实摄影及城市漫游并非全然孤立的概念,也可以是一种街巷背后光影的融合。影像记录者本身对城市的记忆也参与建构影像,晚报纪实摄影与城市的默契早已潜藏在街角以及街角背后的人物声色。捕捉现实中的影像,并借助片段与画面情节表达自身的主观感受,这其间便可以加入情感与立场。  相似文献   

18.
彭小琴 《新闻界》2012,(1):28-31
如何运用新闻摄影独有的语言特性,拍摄出令人瞩目的新闻摄影作品,不仅是新闻摄影从业者的实践探索,也是新闻摄影研究者的理论追寻。摄影作为无国界的影像语言,必须塑造典型的可视形象,从而体现形象的价值;拍摄中要能通过客观真实的画面将作者对事件、人物的深刻领悟独特地表达出来,从而形成作品强烈的内在冲击力;而这样的画面,是融入了具有思想和灵魂的摄影者自己的情感,传达着他所表达的特定意义。探寻这些新闻摄影的视觉语言特性可为新闻摄影新的表现途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柴选 《新闻与写作》2007,(9):F0002-F0002
19世纪有位法国摄影师说:“一个摄影家,不论其相机机械性如何,都应把焦点对准人物的脸部,抓住人物的神情,刻画人物的心理特征,使其神韵跃然纸上.”对于新闻人物摄影作品来说,抓住人物的神情,通过丰富的情态来刻画人物的真实情感和内心世界,更显重要.  相似文献   

20.
著名军事摄影家、解放军报社原高级记者江志顺将军的《人物——人.情感.个性.内涵》摄影艺术集,最近由长城出版社出版,并在摄影界引起关注。解放军画报社原高级编辑陈立人应本刊之约与该书作者就人物摄影创作的相关话题进行了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