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学理论的基座长期以来安放在认识论上,故而将文学视为对生活的认识就自然会产生出文学本质论及其文学的意识形态理论,文学也就成为人们认识生活和反映生活的一种形式.从而忽略了人类主体的心理精神需求及其需求的表达和满足与客体对象能够满足这种需要的属性之间所建立起的价值关系及其文学价值意义。因而文学理论体系的基座应该是建立在价值论上,应该重构文学价值论基座而使文学理论更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20世纪的中国文学理论建设面临着三种资源:传统中国文学理论资源、西方文学理论资源和俄苏文学理论资源,三者都对建构现代中国文学理论起了巨大的作用。但世纪之末,一个世纪的文学理论建设留下的更多是困惑。21世纪的中国文学理论研究更重要的是当下文学经验的理论化。理论家应回到文学经验,解决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理论问题,把文学放回艺术、社会的大视野中去考察。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客观的经济形态出发,论述了中西方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不同特点,从民族文化大背景的角度,分析了形成西方文学和文学理论重客观再现,重叙事性逻辑性和创造性,以及中国文学和文学理论重主观表现,重抒情性领悟性和继承性的社会历史根源。主张中西方文化交相融汇有机结合,以促进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学理论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学理论教材是文学观的体现.新时期以来,我国文学理论教材呈现出不断革新的局面,出版的教材种类不断增多,在内容和体系上各有特色,编者们都力图在继承传统和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推陈出新,银建军教授主编《文学理论教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就是在这种学术氛围下出现的一部独具特色的力作.该书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童庆炳主编的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合作编写的《文学理论教程》 ,在近十年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修订后的这部教材更趋完善 ,本文试对之进行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6.
近年我国文学理论研究取得了明显进展和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概括地说,西方文学理论研究相对活跃,文学基本理论研究比较薄弱,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日渐被边缘化.为了文学理论的繁荣发展,研究主体要挣脱某些枷锁,并科学预见到未来文学理论研究可能出现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我国当代文学理论研究思路进行了梳理,认为文学理论研究必须向文学的内部扩展,深入到具体作品的语言层面、叙事层面,向外拓展空间,扩展到文化层面,打破纯文学的苑囿,进行跨文学实践等,进而对困境下的文学理论的研究和教学作出思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学理论在出现过新时期骤然花开满树红的辉煌与绚烂之后,近十几年似乎一直不再有重现辉煌的作为。相反,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殷忧与焦灼,如同悄然结集的阴霾,使当代文论的天空渐渐黯淡下来。首先是文学理论边缘化形态渐渐成为不争的事实,不仅普通读者对文学理论望而却步,即便是作家和艺术家也常常感到当下的理论似乎已与艺术创作实践没有多少关联,甚至文艺批评家们也自觉不自觉地与文学理论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相似文献   

9.
50年代前期我国的文学理论教材建设,受苏联文学理论影响很大,但同时又存在着摆脱苏联教条主义,努力创新的精神,诸如理论构架有重要调整;有意整合我国传统的文学观念;思维方式保持中国特色等等.在对"文学是人学"的理解上,也有着自己的鲜明特色,有将文学理论从科学定位于人文科学的学术自觉,因此这一时期的文艺学学科建设的努力有着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提高文学理论课程教学的实践性品格应解决文学理论自身的抽象性、滞后性等问题。在课堂教学展开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以作品构成论为起点,调整教材内容的讲述顺序。要关注文学活动的现实状况,适当补充新知识。要时刻从学生的接受能力与接受目的出发,紧密结合文学理论与文学活动的实践,让学生在文学活动的过程中掌握理论。  相似文献   

11.
曹丕系统地提出了“文以气为主”、“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气之清浊有掉”、“文本同而末异”、“审己以度人”的文学主张,本文对这些文学理论观点进行了系统的描述研究,将它们化解为“文学观念论”、“文学价值论”、“创作个性论”、“文学体嵌论”、“文学批评论”五个理论命题。并认为曹丕文学理论的诞生,标志着“文学的自觉时代”的到来,它使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迈进了一个新的时期,其历史意义自当不可低估,其现实意义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文学本质上是伦理的艺术、为人生的艺术,是特定时代人们的道德生活、伦理价值观的审美表现。但是当前的文学理论教学整体上较为忽略对文学伦理精神的关注,缺乏对文学理论、文学知识的价值伦理角度的阐释以及是非善恶的道德判断。强化文学伦理本位是文学理论教材体系改革的内在要求。同时需要关注媒介文学的伦理问题,强调文学主体的意义承担、责任意识和审美价值的道德评判尺度,这也是当下文学理论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当今大学《文学理论》课程的教学现状出发,力陈文学理论严重脱离文学实践之种种弊端,提出了“从文学实践中来,到文学实践中去”的思想,努力探索一条摆脱目前文学理论教学中教师难教、教了难用,学生难学、学了难用的两难境地的途径和方法,理出了从文学创作实践、文学鉴赏实践和文学批评实践这三大实践统领文学理论教学的改革新思路,赋予文学理论以鲜活的生命气息和实践色彩,提高了文学理论品位,增强了文学理论的活力和魅力,从而为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学实践能力和文学理论水平,使之成为新世纪里的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新人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
图像时代的来临使得文学就此退出以往的中心位置而趋于边缘化的状态,文学急需调整自己以达成自救。而视觉文化研究的兴起使文学理论与视觉文化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文学理论对视觉文化研究在理论上起到指导的作用,这就为文学系开设视觉文化研究这门课程找到了最充分的理由。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于韦勒克《文学理论》在我国出版的两个版本进行了简单比较,并且对新时期我国对韦勒克《文学理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论述。  相似文献   

16.
危机与突围:从文学理论教学改革入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文学教育的危机与文艺学学科的危机,促使丈学理论教学必须改革,而文学理论教学的改革有利于解决文学教育和文艺学学科的危机.与文学史相比,文学理论的知识形态属于价值型知识形态,应侧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反思能力.具体在教学中,一可在教学形式和考试形式上灵活多样,二要适当采取对话式教学,三应体现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7.
当前文学理论的危机使文学理论的科学性问题再次成为了一个突出的问题。建设现代化、科学化的新型文学理论客观上要求走出科学主义传统的阴影,倡导和确立一种开放的、充分吸收后现代思想精髓的新科学精神。建设科学化的文学理论必须富有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和面向未来、与时俱进的精神,必须加强文本学建设,重视文学理论学科的基础理论性诉求和原创性。必须在维护学科独立化、自律化和促进学科交融互渗两方面追求一种协调和平衡。  相似文献   

18.
编写高校的文学理论教材,难度是很大的。因为,当今文学理论观念在不断更新,不少问题尚难有定论,需要进行探索与开拓,这是其一。其二是这类著作近年来已出版了十余种,在理论上任何一丁点创新与突破,都需要付出巨大的艰苦的劳动。十省、市、自治区十三所学校编的《文学概论》,自一九八四年出版后,颇受读者欢迎,供不应求,甘肃人民出版社为满足读者的需要,今年再版发行。这本教材有以下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学批评中却隐含着对西方女性文学理论的运用误区,西方女性文学理论究竟是如何在民族文学批评界发展的,它到底又存在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我们针对这些问题,以《民族文学研究》为例进行了梳理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当前文学理论发展面临的危机,指出改变这种状态应从三个方面着手:正视理论研究的现状,摒弃不切实际的幻想;弱化宏大叙事,强化问题意识;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公平对待中西文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