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黄济先生(1921-2015)是1978年来以来中国教育哲学重建和发展时期的重要开拓者、引领者。黄济先生教育哲学的核心特征在于熔儒家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于一炉,体现在他众多的哲学论述当中。价值立场上,黄济先生继承儒家研究人之为人以及人与人关系的传统,探索“人的解放”问题;他又秉持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把人置于社会现实中去,强调人的解放所需的社会条件。思维方式上,黄济先生走入历史、重视经验,坚持儒家的中庸之道,希望从各种极端的、对立的思想主张中,寻求一条新路;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给黄济先生以批判改造各种偏面思想认识的方法原则,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方法从历史经验中生发智慧,与时俱进。总体上,在黄济先生教育哲学思想中,儒家进取、务实、包容的品格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实践性和批判性交相辉映,二者共同形成黄济先生教育哲学论述的思想风格和理论特质。  相似文献   

2.
我国新时期教育哲学奠基于20世纪80年代初,黄济先生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系统研究了我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的精髓,批判分析了西方教育哲学的各种流派,创建了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哲学体系,成为新中国教育哲学的重要奠基人.黄济先生三十年的探求为解决何为教育哲学、教育哲学的指导思想、教育中的古与今、东与西等事关新时期有中国特色教育哲学发展的前提性、战略性和关键性问题指明了方向.同时,黄济先生的明白、朴实的文风和谦逊、民主、包容的学术品格成为我国新时期教育哲学学术共同体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文化财富.因此,研究黄济先生的教育哲学思想对于我国新时期教育哲学乃至教育基本理论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著名教育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文化论坛》学术顾问黄济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5年1月8日晚8时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黄济,原名于鸿德。著名老一辈教育学者,新中国教育哲学学科的主要奠基人。1921年7月20日生于山东省即墨县。1946年至1948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肄业,1949年华北大学教育系毕业。黄济先生是新中国教育理论的重要开拓者,是中国师范教育的排头兵,特别是在"文  相似文献   

4.
罗丹  王国明 《世界教育信息》2010,(8):F0002-F0002
2010年7月20日,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济先生九十华诞庆典在京隆重举行。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川生、校长钟秉林、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林崇德、全国教育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陆有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原常务副院长兼党委书记俞家庆等出席庆典。全国各地兄弟院校知名专家学者、黄济先生好友、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师生代表与会对黄济先生九十华诞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5.
<正>初次听到先生的名字,是在石中英老师的"教育学原理"课堂上,那是2001年的春天,我读大一。"我的老师黄济先生"是石老师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讲到某个教育概念或教育问题的时候,黄济先生的观点会被引用;讲到为学为人之道时,黄济先生的事迹则会被拿来做例证。十几年过去,石老师那自豪而仰慕的语气,仍然清晰地印在记忆里。当时就想,这是怎样的一位老师,能有这样神奇的魅力,赢得学生如此的敬仰?后来读过先生的《教育哲学通论》,听过先  相似文献   

6.
<正>吾师黄济先生原名于鸿德,山东即墨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我国著名老一辈教育学者,新中国教育哲学学科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90年代初,我有幸投黄师门下,成为先生的及门弟子。那时先生的名气已经挺大,  相似文献   

7.
<正>我虽是黄先生93届的博士生,但在我成为先生门生之前,就早已被先生的学识与人品深深地感动了。在学识方面,先生是学界公认的泰山北斗级学术宗师。先生所著《教育哲学初稿》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教育哲学教材,其后先生持续勤奋地在这一学术领域深耕细作,到《教育哲学通论》的出版,先生为我们建构了一个严谨完善中国教育哲学思想体系。于建福师弟的文章,《耕耘在教育哲学的田野上——黄济先生的教育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8.
郑金洲 《教育研究》2021,42(2):35-44
黄济先生和瞿葆奎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老一辈教育学家,两位先生晚年围绕劳动教育进行的对话式探讨,是教育学史的一段佳话,也为劳动教育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基础。黄济先生认为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应与智育、美育、德育、体育并列;瞿葆奎先生认为与智育、美育、德育、体育相比,劳动教育是另一类别或者说另一层次的教育,不应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单独类型。两位先生的分歧主要是分析劳动教育的角度不同,从学术逻辑的角度看,劳动教育确不宜和智育、美育、德育、体育并列,但从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的角度看,把劳动教育纳入全面发展教育有其合理性。在劳动教育定位问题的研究上,推进学术逻辑、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的有机统一是当前面临的突出课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教师》2010,(15):F0002-F0002
<正>黄济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教育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教育学研究会第二届副理事长,在国内享有盛誉。他长期从事  相似文献   

10.
教育哲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教育科学越发展,越需要建优建强教育哲学学科。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提出恢复和重建教育哲学学科。黄济先生是恢复和重建教育哲学学科的重要见证者、亲历者和建设者。他自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建设教育哲学学科的理论基础,认真思考和总结教育哲学学科的发展历史、建设经验,结合我国教育实践,主张要建立起一个具有中国特色和现代教育意识的教育哲学新体系。为此,他自觉谋划教育哲学学科建设的重点任务和发展目标,推动教育哲学研究的理论创新;他主张面向教育实践开展教育哲学研究,推动教育哲学理论研究与指导教育实践变革的协同发展;他主张教育哲学研究的方法论创新,推动教育哲学研究工作和教育哲学学科的规范发展;他主张教育哲学研究要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资源,不断增强教育哲学研究的动力。这些工作的开展,深化了教育哲学理论研究,为新时代教育哲学学科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是黄济先生对教育哲学研究学术自觉的反映,体现着他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学术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的教育哲学学科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刘洁 《中国德育》2010,(9):65-66
黄济先生的谦和我早就有耳闻,谈话者每每说起先生时的那种由衷的尊敬和爱戴往往打动我的心,我也一直热切地盼望着自己能有机会亲眼目睹先生的风采。  相似文献   

12.
简讯     
《教育学报》2012,(5):10+51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成立国学教育研究中心2012年9月27日,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国学教育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北京举行,"清源国学讲堂"首场演讲同期举行。该中心将深入开展国学研究,面向教育系统行政管理干部组织开展国学教育培训研修和国学教育政策咨询。黄济、董光璧、何光荣先生分别向中心赠送"学古而不泥古尊儒兼顾  相似文献   

13.
<正>黄济先生已驾鹤西去,教育界的悲伤层层叠叠。心中酸楚,几次提笔,放下,怀念涌动。这篇小字,写得不易。面对一个高山仰止的学者,一个普通平凡的晚辈,究竟怎样的文字才是合适的呀?我不是先生的入室弟子,但算是他的学生,尽管他不一定记得我。但我和所有的84级教育系同学一样,想起来心中便泛起骄傲和幸运。大二的时候,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的90多名学生,在北师大教七203教室,迎来了我们共同的教育哲学老师——黄济  相似文献   

14.
鱼霞 《中国教师》2015,(2):82-84
<正>我不是黄济先生的入门弟子,也不是他的同事,却是他学生的学生,是教育学的同道中人。我所知道的黄先生,更多是他对学生的仁爱,对友人的真诚,对病妻长期照顾和不离不弃。当得知黄先生谢世,心绪难以平静,写下这些文字,以一个教育学晚生的身份对一位自己敬仰的人生楷模和大师表达一份缅怀之情。初识黄济先生的名字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我在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系读本科时他编写的《教育哲学》的封面上,当年教我们这门  相似文献   

15.
<正>黄济先生是我恩师的恩师,我是黄济先生的徒孙,亦是先生的学术助手。2011年8月,我进入北师大学习,师从石中英教授,并开始担任黄济先生的助手。初见黄济先生,我称他为"师爷",先生以为不妥,希望我称之为"黄老师",而先生实为我老师之老师,故我不敢"从命"。先生略加思量,建议去掉"黄老师"的"师"字,改称其为"黄老"。先生对我的称呼最初为"小于""同志",后来也称我"贤契"或"小鬼",不同  相似文献   

16.
《教师》2010,(25):17-17
日前,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济先生九十华诞庆典在北京举行。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林崇德教授、全国教育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陆有铨教授等学界近百位学者出席庆典。  相似文献   

17.
今天我和校长来参加这个会,首先要衷心地祝贺黄济先生生日快乐!  相似文献   

18.
<正>黄济先生是我的恩师!我是先生1994届硕士生和1997届的博士生,毕业后接过先生手中的教鞭,在北京师范大学从事教育哲学教学和研究工作。2010年7月20日是先生的90寿诞,我特地记叙几件20多年来先生关心、鼓励和指导我成长的小事情,以期向读者说明先生的朴素、慈爱、热忱、正直、谦逊、勤奋、博学、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教育》2004,(3):10-12
如果从1981年顾明远先生明确提出“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算起,主体教育已走过二十三年的历程了。此后众多理论家如黄济、王策三、叶澜、周虹等,围绕教育“主体”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1992年,王道俊、郭文安在《关于主体教育思想的思考》一文中正式提出了“主体教育”的概念。同年,河南安阳人民大道小学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联合开展  相似文献   

20.
<正>惊闻黄济学长仙逝,无比悲痛,彻夜难眠。我所以称黄济为学长,因为我们都是北京师范大学(下文统称北师大)教育系的校友。他1946年入学,我1949年入学。如果他1948年不离校去解放区,我们不就是先后同学吗。说是学长,其实也是师长。我1956年从苏联回到母校,就在教育系教育学教研室工作。当时教研室主任是王焕勋教授,副主任就是黄济。我虽然在苏联学的是教育专业,但食而未化,对教育理论没有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