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阅读教学永恒的主题,"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书声琅琅"是阅读教学的主要特征。传统的语文教学强调"诵读"、"涵咏",强调个人"感悟"。阅读中过分追求语文的确定性、统一性,忽视文学语言的个性体验独特性、模糊性,显然是不符合汉语语言学习规律的。现代阅读心理研究表明,阅读是将书面材料提供的信息与读者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相整合,从而建构出意义的过  相似文献   

2.
以"带一本书去旅行"项目活动为任务驱动,在"读"与"行"的亲身体验中引发自觉阅读.这一项目活动,让学生在"启程""行走""归航"的经历中,通过自主规划启动阅读,以亲身体验深化阅读,以阅读课程拓展阅读.  相似文献   

3.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要"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然而,当今的情况是学生不喜欢阅读或者阅读收效甚微。我认为,学生在阅读时不会为自己创设问题是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之一。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的前提是要先有"问",没有问题的阅读,也就无所谓思考,学生只会越读越迷惘,越读越不爱读。一个不会创设问题的学生,他的思维很容易慵懒,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大阅读"的含义及必要性,把课外阅读与课外活动整合起来,把读书与实践相融合,实施全学科"大阅读",实现"读行合一",找准学科关键点、分层次选题、实施研究性学习,必将产生巨大的教育效益,可以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主题阅读教学"三步曲",它指"课题导读""单元串读"和"以写悟读"这三个阅读教学环节。"课题导读",指引导学生阅读每一篇课文;"单元串读",指教师把本单元课文中的重点文句串联起来并引导学生再次阅读;"以写悟读",指通过引导学生写话或习作的方式来促进学生领悟单元的主题内涵。  相似文献   

6.
小学阅读教育应立足于大语文教育观来思考,以促进学生"智慧阅读"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阅读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通过"生生共读""师生共读""亲情共读"等良好阅读氛围的营造,构建"阅读场";通过阅读书籍的选择、阅读兴趣的培养以及大阅读课程的开发等途径,促进学生阅读智慧的全面生成,为建设书香社会奠基。  相似文献   

7.
"拓展性阅读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获取信息的渠道向外延伸,做到"多读""博读",具体的就是以教材为中心,以语文课堂为主体向外延伸,为学生构筑一个开放而活跃的语文学习平台。本文主要从语文课堂教学拓展阅读的误区、有效策略的实施、拓展阅读的优势三方面,全过程、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来审视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8.
"了解一页书,胜过浏览一本书",旨在告诉人们,阅读要应注意精读和扫读的有效运用;"读书而不运用,所读的书不如废纸",旨在强调阅读的运用;"读书而不回想,犹如食物而不消化",强调阅读时应且读且思.文章以《木兰从军》为例,谈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支持学生整本书阅读的DELC模型以"立路标——配任务——给方法"为课堂范式,优化整本书阅读的指导效果,让学生有兴趣地"读起来",有计划地"读下去",有目标地"读进去",有感受地"读出来",提升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品质,实现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等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正>小学阶段阅读与习作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读写兴趣,读写兴趣是基础,最终要落脚到"好"与"乐"上来。如何让学生愿读书、爱习作?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提出了"悦读·趣写"教学,核心是"悦""趣",激发学生的阅读习作兴趣,让学生亲近读写、喜欢读写、习惯读写、享受读写。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打好读写基础。通过阅读加大思考,  相似文献   

11.
"教学做合一"理论是陶行知先生为了推进乡村教育运动,培养合格乡村教师而提出的,强调教和学都要以"做"为中心。这与我国2011年10月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新政策精神暗合,对高校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实习工作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文章在调查与访谈的基础上通过对师范生教学实习现状的分析,提出建议:在教学实习中,需要师范生把自己以往"学"和当下的"做""合一",把自己的"教"与学生的"学""合一",还要把学生现在的"学"与学生将来的"做""合一"。  相似文献   

12.
"了解一页书,胜过浏览一本书",旨在告诉人们,阅读要应注意精读和扫读的有效运用;"读书而不运用,所读的书不如废纸",旨在强调阅读的运用;"读书而不回想,犹如食物而不消化",强调阅读时应且读且思。文章以《木兰从军》为例,谈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阅读环境下,提倡学生读"有文脉的书",引导学生抓文章的脉络,开展整体阅读。即从"课文题目""关键词""重点句"等"文眼"入手,整体感知,而后回归整体,全局把握,从而改进阅读策略,优化阅读教学,提高阅读效果。  相似文献   

14.
王晓春 《山东教育》2013,(Z2):68-69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能力就是指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理解能力以及从语言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在理解信息的基础上,学生还要能够对信息加以判断、归纳、综合。目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最常见的教学方式有"总—分—总"式阅读法和"PWP"阅读法。前者强调了"怎么读",即读全文,分段读,再读全文,但是没有说清楚读的目的是什么;后  相似文献   

15.
<正>本文通过阐述陶行知"教学做合一",以"做"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论思想,结合实际探讨了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课堂教学是为了生活实践的需要,要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另外,课堂教学要解决"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的现象,达到学用一致的目的.陶行知先生提倡"教学做合一",他对此还作过一个生动的譬喻:游泳要在水里游,学游泳,就须在水里学.若不下水,只管在岸上读游泳的书籍,做游泳的动作,纵然学了一  相似文献   

16.
任务型阅读教学中,针对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译"中的"读",进行专门讲解,从而着重提升学生在阅读能力上的提升。新课改要求下,对学生的阅读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图式理论任务型阅读对于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一种有效的尝试,因此,针对任务型阅读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有着丰富的内涵。"教学做合一"强调"以做为中心",注重活动、体验、学生自主发展,这与"活动单导学"强调"以活动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以自主合作为主要形式"相近相通。深入学习、实践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思想,对于有效开展"活动单导学"课堂实践,使之更有活力,更有灵性,更能促进学生生动发展,实现"真教"、"实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一、凸显自主,成就主动发展的学生  相似文献   

18.
<正>教师要做一个内心丰富的人。丰富从何而来?从阅读与行走中来。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这个意思。所谓读书与行走,对我来说,就是一件事,可以用"阅读"二字概括——读书,读世界。这或许可以称为"大阅读",所谓高贵的灵魂与美妙的肉身结合在一起的阅读。人的生命有限,书却是无限的。因此,我主张教师的读书,主要读经典,经典是历史的、文化的、知识的精华。读万卷书,仍然读的是经典,有万卷"经典"在肚、在胸、在心,那就是"底蕴"。而行走就不一样了,不一定都  相似文献   

19.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即"读书"与"写作"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读写是互动的,读写的前提是阅读积累,没有积累,就不会有"说"得恰当、"写"得精彩。本文主要分析当前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阅读范围小、读书习惯差等现状,探求如何让学生搜索、处理信息,如何积累阅读知识,协调"读""说""写"的关系,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让兴趣成为他们最好的老师,以提升小学生"读""说""写"等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0.
毕泗建 《山东教育》2012,(11):24-25
时下的阅读生活进入了"浅阅读"时代。现在流行"读图",流行"戏说""水煮""麻辣",流行"快速(即时性)"、"快感(娱乐性)""快扔(浅显性)"的"15分钟主义"的"浅阅读"。如今,这种以快餐式、跳跃性、碎片化为特征的"浅阅读"正冲击着语文课堂,使很多学生只是走马观花地读课文,浮光掠影地了解内容,不愿意深入地研读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