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现在的科学课堂似乎又走进了一个新的误区。听过很多公开课,有刚入职的新教师,有比较有名的骨干教师,给我们听课的老师一个字"累",一节课的容量比较大、环节特别多,活动一个接一个,老师就怕掉了一个活动,听课老师尚且这么累,对于上课老师来说就只有两个字"很累"。试问一堂"累"的课,课堂教学能有多高效?学生喜欢"累"的课吗?在这种"累"的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能体现吗?因此我想到了"简约课堂"。"教师教的轻松,学  相似文献   

2.
韩林 《考试周刊》2010,(32):91-91
复习课是检验教师把握教材的能力,是体现教师对所教学科知识归类整理能力。一堂好的复习课最能充分体现一位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许多老师把复习课上成练习课,只注重练习,而忽略了对知识的整理及学生整理知识能力的培养。如果每节课如此反复地进行,学生练得多觉得累,老师评讲多了也累,到头来师生双方都弄得疲惫不堪,从而对复习课感到厌烦。经过实验研究,目前我们采用如下的复习课结构。  相似文献   

3.
<正>许多老师都有相同的烦恼,那就是一个字——累。这让我想起了《人民教育》上的一句话:"如果你是一个忙碌的老师,你的学生也是忙碌的学生,那你就不是一个优秀的老师。"做一个有智慧的"懒"老师,不光可以解放自己,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怎样做一个有智慧的"懒"老师?一、课堂教学中的"懒"我们目前的语文课堂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老师讲得多,学生听得多。这样的结果是老师累,学生被动。我们何不偷偷懒?把课堂还给学生,能说的让学生说,能想的让  相似文献   

4.
李健 《教育文汇》2004,(1):37-38
在我做语文老师的时候,一位老师曾这样问我:“小伙子,每天这么多语文课,你怎么不喊累呀?”累,不,为什么要感觉累呢?难道语文不能带给学生和老师美的享受吗?问题的关键是你有没有快乐的心情,能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虽然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得不面对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总复习时,学生学得苦,老师教得累,主要是因为我们把复习课变成了只安排学生机械枯燥地读课文、抄生字,做试卷,让学生忙于做、听、抄、背,而我们也天天只忙于讲、改、评。进入期末复习,更要求老师要做个有心人,在上复习课时能开展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的教学,拓宽学生参与渠道,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避免单调乏味、机械重复现象,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收获复习课独有的精彩!  相似文献   

6.
吴俊俊 《中小学电教》2009,(11):141-141
<正>一、从教师自身做起俗话说老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不少学生有时会因为被一个老师的人格魅力所吸引而喜欢上一门课。这也许就是我们所说的爱屋及乌吧。那么,能让学生喜欢上你所教学科的老师至少应做到哪些呢?  相似文献   

7.
李成林 《师道》2006,(4):21-21
上个学期,我上了一节公开课。教研组在评课的时候,有老师向我指出了这么一个缺点:上课开始和结束时,应该让学生起立;学生回答问题时应该起立。如果不起立,往小里说,是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没有养成,任课老师没有尽到责任;往大里说,有损老师的师道尊严。希望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改正。我当时听了,微微一笑,心里想,假如这叫缺点的话,我恐怕永远也不想改了。从走上讲台开始上第一堂课,我就很不喜欢学生喊起立然后鞠躬问好,下课也不喜欢学生起立鞠躬说再见。学生一天八节课,已经够累的了,还要鞠十六趟躬,岂不是累上加累?有老师说,上课前让学生起立,…  相似文献   

8.
减负,对一线老师来说,要从自己做起,从小处着手,从改变某些习以为常的不合理做法开始。 二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要求背诵或复述。每天放学前,不少老师会要求学生回家背,让家长把关后在课本上签字。家长都说这活儿太重,学生也叫累,而老师习惯了,并不觉得这是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其实,如果我们变通一下,将背诵或复述放在每天第一节课前进行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取消了早读。每天第一节课预备铃响过,不少孩子才急匆匆地冲进教室,老师开讲至少五分钟,他们才能慢慢平静下来。我想,如果第一节课前抽出一点时间,哪怕5分钟让学生背背述述,就会获得两全其美的效果:既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又解决将课文背述转嫁家长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符礼科 《江西教育》2012,(10):23-23
<正>如何让课堂学习的自我评价变得生动有趣呢?于永正老师的一次以"考试"为话题的作文教学,能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这节课,于老师笑容可掬地走上讲台,首先和学生摆谈自己的姓名,问学生"怎么称呼我",从于老师、于爷爷、于伯伯到于永正,于老师的幽默让学生感到特别轻松愉悦。学生的自我评价就是对自己在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现代"非指导式发现教学观"的深入人心,"活动式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已经渐渐成为主流模式,但是迄今为止,这一模式仍基本局限于新课的探究学习,极少应用于练习和复习课中。说题活动也就是让学生借鉴教师说课的逻辑模型,主动暴露面对题目的思维过程,即通过"说思维"来发挥学生在复习练习中的主体作用;改变一些老师在讲解习题时,一个人唱独角戏,从头讲到尾,自己讲得累,学生听得累,教学效果差的传统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批改学生的作文占用了语文老师的大量精力,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多数学生对批改结果的漠视,作文批改所达成的效果低微或无效。或许我们应该思索我们一贯的"学生写,老师改"的作文批阅过程的症结,这种"累己而不益人"的低效做法应该尝试着有所改变了。模式一:自荐式批阅自荐式批阅可以让学生自我推荐能代表自身最近写作水平的习作,交给老师批阅;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微课教学模式以一种新型的信息教育技术的形式走进了教师们的教育教学殿堂,以一种崭新的姿态穿梭在课堂上,让老师们的教育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在小学语文低年级的汉语拼音教学中较为显著。它既可突破时间时空的限制,让学生随时随地地学习汉语拼音,又能让教师充分利用微课来指导低年级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知识,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在课前学会预习,在课堂上能攻破汉语拼音的重难点,在课后能利用微视频复习巩固提高。它既符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又能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方向。真正地能让我们的老师在汉语拼音教育教学中寓教于乐,又能让学生构建汉语拼音知识的体系。  相似文献   

13.
孙贺艳 《考试周刊》2011,(5):163-163
进入初三复习阶段后,各门功课都进入了全面系统复习的阶段,课业负担十分繁重,学生深陷题海,学生累,老师也累。尤其是在思品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它直接面对的是考试,无论对老师还是学生来说,都有一种关于"分数"的压力存在,但学生觉得课堂上的知识都已经学过,老师还在不断地重复,缺乏新鲜感,没兴趣听,但还是要强迫自己去听;老师迫着学生天天背,看着学生天天忘,却又无能为力。出现这种现象,很大的原因在于老师在复习课中单纯注重完成知识目标  相似文献   

14.
俗话说老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不少学生有时会因为被一个老师的人格魅力所吸引而喜欢上一门课。这也许就是我们所说的爱屋及乌吧。那么,能让学生喜欢上你所教学科的老师至少应做到哪些呢?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6,(A0):53-54
复习课量大题多,一些老师会上成习题评讲课,枯燥乏味,学生累,老师更累。复习课的目的是建立本章节的知识网络图,理解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会应用,更是知识的归类、总结、升华。怎样实现上述目标?文章认为加强任务分析,精心借助问题串的设计,让学生有兴趣、举一反三,方能上好复习课。  相似文献   

16.
一次参加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上课伊始,教师让学生说说自己心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的。学生们热烈地谈论着自己心中的好老师: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是关心学生,在笑声中让我们学到知识的老师;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上课下课和同学们在一起的老师;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是在生活中能够帮助我的老师……教师又追问了一句,你遇到过这样的老师吗?这时,学生不再那样热烈,都闭口不说。  相似文献   

17.
如何让课堂学习的自我评价变得生动有趣呢?于永正老师的一次以"考试"为话题的作文教学,能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这节课,于老师笑容可掬地走上讲台,首先和学生摆谈自己的姓名,问学生"怎么称呼我",从于老师、于爷爷、于伯伯到于永正,于老师的幽默让学生感到特别轻松愉悦。学生的自我评价就是对自己在  相似文献   

18.
一节好课,就是一节高效率之课。想提高课堂效率老师必须要在各个环节考虑周到,既让学生轻松自如地接受知识,又能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物理的方法。真正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才是一节高效率的课。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到期末,为了让学生考高分,老师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命制许多测试卷,考得学生烦、老师累。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该找到一种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既能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相似文献   

20.
曾经有位知名老师说过"不当班主任,不算当过真正的教师!"有幸的是我们大部分老师都迈入了班主任的行列,成为真正的老师!但是,假如现在问各位老师当班主任时期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我想大家脑海必定浮现一个字,那就是"累"——繁琐零碎的班级工作让我们疲惫不堪;反复性和缓慢性的学生教育,让我们逐渐失去了教育的信心;有时学生的无理顶撞和误解,让我们觉得愤怒和委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