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0 毫秒
1.
用离子浓度分别为0 mol/L、5 mol/L、10 mol/L、20 mol/L、30 mol/L、50 mol/L、100 mol/L的Pb2+、Cd2+处理液分别处理经过珍珠岩栽培后又在1/2 Hoagland培养液进行培养的白菜幼苗,10 d后对其叶片的保护酶SOD、POD、CAT的活性及细胞膜透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低浓度Pb2+、Cd2+胁迫下,SOD、POD及CAT活性均高于对照.当Cd2+浓度分别为20 mol/L、30 mol/L、10 mol/L时,SOD、POD及CAT活性最高,随着Cd2+浓度逐渐升高,SOD、POD及CAT活性随之降低.当Pb2+浓度分别为30 mol/L、50 mol/L、20 mol/L时,SOD、POD及CAT活性最高,随着Pb2+浓度逐渐升高,SOD、POD及CAT活性随之降低.在Pb2+、Cd2+胁迫下,随着Pb2+、Cd2+浓度的升高,白菜叶片细胞膜透性(CMP)显著升高.并且,白菜幼苗对Pb2+胁迫的抗性要大于对Cd2+胁迫的抗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营养液水培,研究了不同浓度(5、10、20、50、100、130 mg·L-1镍处理下小麦幼苗根系生长和SOD、POD同工酶谱的变化.结果表明,镍处理诱导小麦幼苗根系SOD1谱带增强,引起SOD2-5和POD同工酶谱带减弱,小麦幼苗根系干重显著下降.暗示镍处理引起的SOD2~5和POD同工酶活性下降是其抑制根系生长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在PEG-6000的渗透胁迫下,沙生芦苇胚性愈伤组织(SPEC)和水生芦苇性愈伤组织(WREC)的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升高明显,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明显小幅度升高,SREC的3种酶的活性升幅大于WREC;SREC的POD和CAT同工酶谱带数多于WREC,二者的SOD同工酶谱带数在胁迫前后无变化,胁迫的同时施加ABA对WREC 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在PEG - 6 0 0 0的渗透胁迫下 ,沙生芦苇胚性愈伤组织 (SREC)和水生芦苇胚性愈伤组织 (WREC)的过氧化氢酶 (CAT)、过氧化物酶 (POD)的活性升高明显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呈小幅度升高 ,SREC的 3种酶的活性升幅大于WREC ;SREC的POD和CAT同工酶谱带数多于WREC ,二者的SOD同工酶谱带数在胁迫前后无变化 .胁迫的同时施加ABA对WREC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镧对大豆铝胁迫的缓解效应;方法:以铝敏感大豆BD2为材料,进行50μmol/L铝胁迫处理,然后添加不同浓度氯化镧(10、100和1000 mg L/L)测定大豆幼苗抗氧化及光合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铝胁迫导致大豆幼苗根系伸长率、根冠比、鲜重及干重显著降低,叶片SOD、POD活性显著降低,且MDA含量显著升高,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及胞间CO_2浓度也均显著下降;而与铝胁迫处理相比,不同浓度镧处理对大豆幼苗根长、鲜重与干重、SOD与POD活性有不同程度地促进作用,并显著降低MDA含量,同时提高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强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_2浓度,其中以10 mg/L镧处理效果最好;结论:适宜浓度的镧处理能够通过增强大豆幼苗的抗氧化能力,提高其光合性能,提高大豆幼苗对铝胁迫的适应能力,有效缓解铝对大豆幼苗生长的毒害。  相似文献   

6.
铅胁迫对大豆幼苗保护酶系统及膜脂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豆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铅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及大豆茎下胚轴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情况.实验表明:在低浓度Pb^2+(20mg/L)处理下,大豆种子的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与对照接近,随着浓度的增加,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逐渐下降.说明高浓度的铅对大豆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在低浓度Pb^2+(20mg/L)处理下,SOD、POD的活性有所增强,高浓度下活性下降.而MDA恰好与其相反,先降低后升高.这表明高浓度铅降低了SOD的活性,破坏了细胞膜的完整性,增加了膜的透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培法研究了过量Cu处理对印度芥菜(Brasscia juncea L.)根中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同工酶的影响.结果表明,4和8 μmol/L Cu处理4 d可诱导根中SOD和POD同工酶种类和数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8.
以鲁单981和强盛1号的为试验材料,采用同工酶电泳技术,研究NaCl对玉米细胞保护酶同工酶的影响,结果表明,用10%NaCl处理后,在取样时间内,实验组的CAT同工酶谱带均明显增强,POD同工酶谱带也增强,在SOD同工酶谱带中,实验组的谱带要强于对照组;而且,不同品种之间有一定的差别.玉米细胞保护酶在玉米对NaCl的抗性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无土栽培方法,研究了6种微量元素对烟草幼苗生长及其保护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浓度范围内,6种不同的微量元素处理均能提高烟草幼苗的株高和单株鲜重,其中B或Cu的作用最明显。在试验区间内随着处理浓度的提高,6种微量元素处理均使POD和SOD活性发生明显变化,其中Cu或B或Mn处理能明显改变POD同工酶的表达种类,B或Zn能明显增强茎叶大分子SOD活性,Fe或Mn明显增强根系小分子SOD活性。不同微量元素处理幼苗根系或茎叶CAT同工酶活性及其表达种类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0.
以两个大豆品种(周豆11号和豫豆24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Ni2 处理对大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中膜脂过氧化水平、细胞膜透性及保护酶(SOD、POD、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Ni2 浸种处理对大豆种子萌发具有低浓度下的激活效应和高浓度下的抑制效应;(2)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在低浓度Ni2 处理下略有降低,尔后随着镍浓度的提高其质膜透性和MDA含量逐渐增大,体内保护酶系统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不同大豆品种对Ni2 的反应存在差异,与抗氧化系统的整体活力有关.  相似文献   

11.
NaCl胁迫对油菜幼苗膜脂过氧化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NaCl胁迫对油菜幼苗膜脂过氧化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分别对油菜幼苗进行胁迫,在不同的时间分别对油菜幼苗MDA含量,以及SOD、CAT活性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100mmol/L浓度以下油菜幼苗MDA含量稍有降低,但是随着NaCl胁迫浓度的升高和胁迫时间的延长,油菜幼苗MDA含量均升高.100mmol/L浓度以下,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油菜幼苗的CAT和SOD酶活性均上升,高盐胁迫下(200mmol/L以上),随着胁迫浓度和胁迫时间的延长,CAT和SOD活性均先升高后降低.这说明油菜幼苗对NaCl胁迫存在浓度依赖和时间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2.
锰对大豆膜脂过氧化及POD和CAT活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水培方法,研究了不同锰浓度(0、0.003、0.03、3、3.0、30mg/kg)对浙春2号和浙春3号大豆膜脂过氧化和POD(过氧化物酶)和CAT(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锰(30mg/kg)和缺锰胁迫将显著增加了质膜透性,大大降低了POD和CAT的活性;而适量的锰(0.03—3mg/kg)对于提高POD和CAT的活性,降低质膜透性都有积极的作用。2个大豆品种对锰的反应存在一定的基因型差异,浙春2号对缺锰和高锰胁迫的抵御能力大于浙春3号。  相似文献   

13.
采用营养液水培,研究了不同浓度(5﹑10﹑20﹑50﹑100、130 mg·L-1)镍处理对小麦幼苗叶片SOD、POD、CAT和APX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浓度镍处理均抑制了小麦幼苗叶片SOD活性,而小麦幼苗叶片POD、CAT和APX活性在较低浓度镍处理下升高,在较高浓度镍处理下降低.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在盐胁迫条件下外源水杨酸(SA)对水稻幼苗耐受性应答的影响.本研究以水稻为材料,用1 mmol/L的外源水杨酸对水稻幼苗叶片进行喷雾处理,静置24 h后,经SA处理后的水稻幼苗再经过100 mmol/L的NaCl胁迫处理0-48 h.结果表明,经外源水杨酸处理的水稻幼苗,能显著增强体内脯氨酸(Pro)、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等保护酶的活性,显著降低丙二醛(MDA)的含量.表明在盐胁迫条件下,外源水杨酸能增强水稻幼苗自身抗氧化系统中酶的活性,减轻和缓解盐胁迫带来的伤害.  相似文献   

15.
盐胁迫对旱稻/长芒稗、高粱及三属杂交后代幼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题组 《衡水学院学报》2008,10(1):45-47,51
用不同浓度的NaCl模拟盐害处理旱稻/长芒稗杂交后代、高粱及三属杂交后代幼苗,实验结果表明,随NaCl浓度的增大,3种材料幼苗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均呈下降趋势,但水分利用率提高,幼苗叶片丙二醛含量逐渐上升,脯氨酸含量上升,POD活性也呈上升趋势,SOD活性增大.相比之下,父本高粱有较强的抗盐能力,旱稻抗盐性弱,但三属杂交后代的表现优于母本旱稻/长芒稗.  相似文献   

16.
不同浓度铅处理对桐花树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树植物桐花树2a生龄苗为试验材料,采用淡水水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Pb2+(0 mg/L(对照组)、10mg/L、25 mg/L、50 mg/L、100 mg/L、300mg/L、500 mg/L)对桐花树叶片的超氧负离子(O2-)、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蛋白质以及可溶性总糖量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b2+浓度的升高,桐花树叶片中O2-和MD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且均显著高于对照,最高值范围是在Pb2+浓度100~500mg/L;而蛋白质含量和POD的活性则呈下降趋势,且均显著低于对照.SOD活性在铅胁迫浓度为10 mg/L时达到最大,当高于10mg/L时,则随Pb2+浓度的升高而下降.可溶性糖含量在Pb2+浓度为0~300 mg/L时,随Pb2+浓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试验表明:桐花树叶片在浓度为10~100mg/L铅处理下,可以通过自身的内在调控抵御铅污染,即轻度的铅污染有利于桐花树的生长;在300~500mg/L高浓度铅胁迫下,各种生理指标出现衰减,显示高浓度铅胁迫的抑制效应,不利于桐花树生长.  相似文献   

17.
三唑酮对离体叶片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用三唑酮处理离体叶片.能显著延缓叶绿素的下降.抑制蛋白质含量的下降和丙二醛(MDA)含量的上升;能提高抗氧化剂的含量,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对于衰老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升高的离体叶片,三唑酮能阻止POD活性的上升.而对衰老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的离体叶片,则会抑制POD活性的下降。因此,三唑酮对离体叶片衰老具有显著的延缓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蚕豆叶片为试材,对其进行黑暗诱导衰老,研究了三唑酮处理对蚕豆离体叶片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蚕豆离体叶片衰老过程中,POD活性不断升高,特别是在48h之前十分明显,SOD,CAT活性在48h之前上升,然后有所下降;经三唑酮处理蚕豆离体叶片,三种抗氧化酶活性在处理的前期上升速率明显加快,而且维持上升的时间更长.在整过处理过程中三种抗氧化酶活性均远高于对照组.表明三唑酮处理蚕豆离体叶片后,可以通过提高并维持三种抗氧化酶的活性,增强蚕豆叶片抗氧化能力,进而延缓其衰老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