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定范围的问卷调查和作品分析发现:中文专业高师生对校本课程有一定认知,但尚存误区,认知渠道单一,以接受性学习为主;能充分认识校本课程的价值,有参与开发、实施的强烈愿望;校本课程开发类型的选择上呈现出地域性、综合性和文化性取向,语文学科特征弱化;模拟设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时,他们感到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的设计最难,主要需要素材性课程资源的支持。为此,在培养高师生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过程中,需要澄清校本课程及其相关概念,不断完善课程论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的学习;围绕教学重点,分解教学难点,有序推进教学工作,防范模拟学习校本课程开发带来的弊端;对中文专业高师生还要特别加强语文类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校本开发课程是以满足当地发展需求为目标,以校内资源为基础,以校方和教师为主要执行人的课程开发过程。根据高职校本课程开发一般程序,以本院国际电子商务校本课程开发为例,提出在适应本地特色、扩充校内资源、提高教师能力等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行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推行,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与行动研究已经成为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热点问题之一,许多学校也纷纷行动起来,可是不少学校教师对什么是校本课程、什么是校本课程开发和什么是行动研究都只是一知半解,更不知道如何去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及行动研究,毕竟,在我国,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与行动研究都是新生事物。本文试图从这三者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阐述自己的几点看法。 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与行动研究的概念1.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相对国家课程(即由国家教育权力机构组织专家主导开…  相似文献   

4.
校本课程开发的运行机制包括内部运行机制和外部运行机制,内部运行机制包括建立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情境分析、制定目标、编制开发方案、校本课程开发的解释与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与修订等六个环节;外部运行机制包括校际之间的合作、专家—学校合作、研究机构—学校之间合作、地方政府(包括教育机构)—学校合作、公共服务机构—学校合作、家长(家庭)—学校合作、社区—学校合作等几个方面。校本课程开发的外部运行机制和内部运行机制相互结合,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校本课程开发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5.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就是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管理模式,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成为许多学校教科研的重点。本文从校本、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涵义出发,主要谈谈校本课程开发对于学生潜能的挖掘与培养及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校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与国家课程开发相对应的课程开发策略。高校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特征表现为课程开发是民主开放的过程,能尊重学校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是教育制度内权利与资源的重新分配,也是课程理论与课程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以及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高校校本课程开发面临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改革和高校自身改革的良好机遇,同时也遇到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教育观念、师资队伍和课程开发能力等现状的严峻挑战。高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条件为明确教育哲学、办学宗旨、改善学校组织、强化教师培训、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加投入以及加强课程开发的评价等。  相似文献   

7.
校本课程开发"失当"及其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本课程开发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了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然而在具体的实践和操作中,仍有部分学校和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存在认识不清的问题,从而导致了一些认识和行动上的偏差。为了使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我们应对这些“失当行为”来一次正本清源,以保证校本课程的开发能有效、有序地进行。  相似文献   

8.
校本课程可以满足学生不同兴趣和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全面发展,课程改革要求高职院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高职教师的素质制约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水平和质量。高职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应具备的素质包括:科学的课程意识;课程知识与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精诚合作的精神;行动研究的能力;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的学生观。  相似文献   

9.
学校的办学特色是针对学校的差异而言的,其实还有更具体的师生差异性。国家课程无法照顾到客观存在的具体学校的师生差异性,教育要满足这种差异性,只能通过开发校本课程来实现。该文正是立足于这种差异性,论述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提出要从“一个最终目标和三个立足点”来解读校本课程,最后讨论了校本课程开发中需要处理好四个方面的问题,从而使校本课程的开发得到顺利进行,积极响应新课程的改革。  相似文献   

10.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课程改革,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实施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法律保证,教育行动研究与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注的热点。两者有本质的共同点:两者都是以教师为主体,以学校为基地,都具有实践倾向,都体现了民主参与原则,研究的过程一致。提高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与教育行动研究的理解,促进教师成为研究者。  相似文献   

11.
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行动研究有共生共存的历史渊源、有服务实践的共同价值取向。对二者的研究关涉校本课程的实际运作及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现机制,可以缩短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鸿沟;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教师以校本课程开发为载体的行动研究的过程;研究者要采用行动研究和个案研究的思路和方式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校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和切入点,进一步规范国家课程的开设,加大学校课程的开发力度,努力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师本化、师本课程小微化,不断提升教师开发、实施课程的能力,依托特色课程,点亮师生精彩人生。  相似文献   

13.
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自愿、自主进行的,建构具有本校特色的、可供学生选择的校本课程的实践过程。校本课程开发自主开放、给教师赋权增能,扩展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凸显了教师教育智慧的作用。校本课程开发是教师教育智慧增长的重要途径,有关反思性实践、行动研究和发展性评价等工作,都应该注意规范性和实效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构成,而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行开发、学生自愿选择的课程,它以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提高学生某方面能力为主要目的。我校从2001年下半年开始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建立了由校长亲任组长的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并进行了两方面的前期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5.
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行动研究有共生共存的历史渊源、有服务实践的共同价值取向.对二者的研究关涉校本课程的实际运作及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现机制,可以缩短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鸿沟;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教师以校本课程开发为载体的行动研究的过程;研究者要采用行动研究和个案研究的思路和方式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文总结了学校“海州古城校本综合实践课程开发的研究”课题组两年来的研究情况。该课题研究让师生通过走进古城,了解家乡,以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参与校本综合实践活动,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兴趣、能力,激发师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发展家乡的激情,同时传承了本土文化。  相似文献   

17.
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素养刍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在实践中 ,要保证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质量 ,使其能够真正体现我国的教育方针政策、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需要许多现实性的支持条件 ,其中教师的素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要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教师需具备科学的课程意识、娴熟的课程开发技术、精诚合作的精神以及行动研究的素养  相似文献   

18.
本文总结了学校海州古城校本综合实践课程开发的研究课题组两年来的研究情况。该课题研究让师生通过走进古城,了解家乡,以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参与校本综合实践活动,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兴趣、能力,激发师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发展家乡的激情,同时传承了本土文化。  相似文献   

19.
黄达成 《教育探索》2004,(12):21-22
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是学校实现有特色的个性化教育的过程。个性化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和归宿。校本课程开发归根结底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教师在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课程素养,并通过改进自身的行动,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由于校本课程开发没有统一的程式,在操作上又具有复杂性,需要对个案的成功经验加以研究。笔者选择两所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作为个案开展研究,他们通过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促进了学校特色和师生发展,并形成了有特色的操作范式。  相似文献   

20.
杭州市部分学校利用地域特色、师生自下而上开发、学校优势项目、学科拓展和学校目标取向等五种类型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取得明显效果。但发展不平衡,在开发过程中,还存在着教师缺乏开发意识和专业化程度不高、以学校和教师为本位、把校本课程开发理解为编教材和开发过程封闭等问题。今后校本课程开发应关注教师专业发展、外在评价机制的建立、拓展社会资源的利用空间和形成推进校本课程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