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分析港口与城市经济的空间效应,选取2007—2019年广东省16个港口及其所在城市的数据,在用Moran’s I指数检验空间相关性的基础上,构建空间杜宾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港口与城市经济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在时间维度上,港口与城市经济之间的空间相关性较为稳定,港口货物吞吐能力的空间相关性呈上升趋势,港口硬件规模的空间相关性呈上升趋势;城市经济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港口货物吞吐能力对城市经济有正向的直接效应,且长期效应大于短期效应,而港口硬件规模对城市经济只有正向的短期效应;港口货物吞吐能力对城市经济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长期效应大于短期效应,而港口硬件规模对城市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研究数字金融对中国工业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对于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门槛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发现:数字金融发展能显著促进工业企业创新效率提升,并且促进作用呈现东部、中部和西部依次递减的区域异质性;数字金融与工业企业创新效率之间存在边际报酬递增的正向非线性影响,这种创新溢出效应存在显著的约束机制。随着企业家创业精神和企业家创新精神的提高,呈现边际递增的特征;数字金融通过加强人力资本积累、技术溢出效应和产业结构升级对工业企业创新效率产生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剔除环境变量和随机因素的影响,更加准确地评价港口效率,运用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模型对2010年和2017年我国长江干线20个主要内河港口效率进行测度评价。结果表明:长江干线各主要港口,特别是长江干线中上游港口的规模效率相对较低,港口岸线资源、土地资源、设施设备和建设投资等要素投入相对分散,尚未形成规模效应;部分港口存在投入拥挤和产出水平低的现象,资源浪费问题突出。需要根据各港口发展实际,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港口效率。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测算产业升级指数,利用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作为数字金融的发展水平指数,并构建空间计量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并且这种影响还有着空间溢出效应;数字金融的发展水平使得产业结构升级存在门槛效应;数字金融可以通过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造成间接影响。因此,发展数字金融、数字经济有利于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5.
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在生态领域的融合应用可以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利用2013—2020年黄河流域沿线9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从空间溢出视角系统验证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黄河流域城市生态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及其产生的空间溢出效应均显著提升了黄河流域城市生态效率,该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黄河流域城市生态效率的空间正向溢出效应在900公里范围内是显著存在的,但在1 200公里及以上的范围内则会消失。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主要通过绿色技术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升级来推动本城市和邻近城市的生态效率提升;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黄河流域城市生态效率的空间正向溢出效应在中下游地区、城市群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显著存在。  相似文献   

6.
长江经济带是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转型实施新区域开放开发的新战略,以长江经济带区域为例,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的研究有利于长江经济带内部省市提出提升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有效政策规划。实证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升级指标在5%的显著水平下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R&D经费投入在1%的显著水平下促进经济增长。即表明,在长江经济带背景下,创新活动的开展及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因此根据实证结果提出要加大长江经济带十一省市内区域间的合作;加大创新活动的人力资本及实物资本投入;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提供支持创新效率提升的制度供给。  相似文献   

7.
针对集装箱运费与其衍生品价格偏离和对衍生品将加剧运价波动的担忧等问题,建立DCCMSV模型研究集装箱运费与其衍生品收益率动态相关性和风险溢出效应.实证分析发现:集装箱运费与其衍生品收益率存在稳定的正相关关系,总体相关性不高;收益率存在双向引导关系,现货对衍生品的引导较为明显;波动性存在正的双向溢出效应,现货对衍生品的溢出效应比较明显.这种波动溢出效应证伪了"衍生品加剧运价波动"的说法,说明衍生品市场能更快地对信息作出反应,具备更加高效的价格发现功能.  相似文献   

8.
为更准确地预测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以灰色马尔科夫模型为基础,建立一种优化的灰色马尔科夫动态模型。根据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历史数据建立GM(1,1)预测模型。引入无偏灰色预测理论对GM(1,1)预测模型进行优化。构造等维信息模型,及时更新预测使用的数据以形成动态预测。利用马尔科夫理论对优化后的GM(1,1)预测残差值进行修正,得出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的预测值。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灰色马尔科夫模型相比,优化的灰色马尔科夫动态模型预测精度提高了37.03%,预测值拟合曲线更加贴近实际值曲线,预测结果有更高的可信度,为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合理评价我国港口生产效率,运用数据挖掘对投入和产出变量进行因子分析,对原始数据进行主成分提取,确保新指标信息不重叠,降低变量间相关关系对评价结果的影响。鉴于经典DEA模型和DEA交叉效率模型不具备全排序功能、效率值不是帕累托最优、无法处理被评价对象间竞争关系的缺陷,引入博弈交叉效率对DEA交叉效率模型进行改进,并证明博弈交叉效率解的存在及其唯一性。实证结果表明,优化模型能有效处理评价排序和择优问题,效率与产出间的相关性明显提高,优化模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得以验证。为进一步分析投入和产出对港口效率的影响,构建港口资产总额与效率之间的矩阵和吞吐量与效率之间的矩阵,结合效率结构特点提出港口生产效率改善措施及发展定位。  相似文献   

10.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中心。金融差异过大,将阻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而空间溢出效应可以减弱区域金融差异。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广东区域金融存在空间相关性,即某一地区的金融发展通过空间误差项对邻近或可辐射的区域产生正的溢出效应,可促进邻近或辐射区域的金融发展,并且存在空间固定效应和时间固定效应。为此,要增强区域金融中心的溢出效应,缩小区域金融差异,就必需建立多层次的区域金融中心,加强区域金融合作,提高商品交易效率和金融交易效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相似文献   

11.
基于SFA的上海港集装箱码头效率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上海港集装箱码头超负荷运营程度高、范围广的现象,利用上海港6个公用码头及其整体2000-2006年间的面板数据,估计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发现大型机械操作员工的技能、设备管理水平和组织效率这3个因素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均为正向,且组织效率的影响最大.从港口发展前景来看,应加强生产组织的管理,缩短船舶非生产性停时;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和设备管理水平;关注技术效率水平,适时推进潜在生产边界.  相似文献   

12.
采用SEM模型,构建海南景区低碳旅游建设的六个评价指标,实证结果显示海南景区低碳建设中对游客满意度影响最大的是海南优良的自然环境;海南景区低碳发展的软环境比硬环境要好,海南景区低碳管理和低碳教育这两个方面的软环境建设对游客满意度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游客对海南景区在低碳交通、低碳食宿、低碳游购娱这样的硬环境建设方面的评价偏低,且这三个评价指标与游客满意度之间不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我国沿海五大城市群的低碳物流效率及影响因素,基于五大城市群48个城市2008—2020年的数据利用三阶段超效率SBM-DEA(slacks-based measure-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模型对低碳物流效率进行评价,运用Malmquist指数分析低碳物流全要素生产率。研究指出:低碳物流效率受地区经济水平、物流投入强度、创新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城镇化水平等外部环境变量影响;剔除影响因素后五大城市群低碳物流效率值明显上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也有提升;劳动力投入冗余、货运量、物流业增加值产出松弛的下降对低碳物流效率值的增长起着正向作用,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提升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促进低碳物流效率提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多重因素影响下集装箱港口的合理腹地范围,基于运输路径优化模型和配流模型对不同类型集装箱港口的腹地范围进行实例分析。研究表明:集装箱港口的地位、集疏运方式是影响腹地范围的重要因素。现代理念下的集装箱港口腹地划分已突破传统地理空间的约束,为多重因素交织竞争作用下的结果。集运输成本、运作效率、服务质量和增值服务于一体的货源集聚综合能力在集装箱港口腹地划分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港口吞吐量的预测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如何确定影响港口吞吐量的典型因素,是预测的关键问题之一。为解决此关键问题,先对港口吞吐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再用系统聚类法确定其中的典型因素。以典型因素作为自变量,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建立港口吞吐量的典型因素预测模型。对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的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有较高的拟合度和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体育产业集聚与创新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以省域为研究单元,从产业集聚与创新的相关理论以及体育产业集聚影响创新的路径分析出发,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14—2021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重心模型、双变量空间相关性分析、空间计量模型系统考察了体育产业集聚对其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我国体育产业整体处于中低等集聚水平;体育产业集聚与其创新的空间耦合性逐步提升;我国体育产业集聚对其创新具有正向推动作用,但对各类创新的促进程度不同;现阶段体育产业集聚仅在我国部分东部沿海地区发挥着一定水平的创新溢出效应;我国体育产业集聚对其创新的影响在不同区域的作用方向及作用路径存在一定差异。建议从构建体育产业区域战略协同机制、有序扩大体育产业集聚规模、强化外源性体育企业的本土根植性等维度出发,为充分发挥体育产业集聚对其创新的推动作用、助力中国体育产业创新体系建设、促进体育产业区域协同创新提供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我国港口生产调度人员的调度决策水平,构造一个适用于集装箱码头的生产调度计算机仿真模型。采用离散仿真技术分析集装箱码头调度仿真系统的特点、船舶到港后的作业进程与逻辑关系以及模型的原理,给出模型的主要输入和输出参数,经测试表明模型符合企业实际运行情况。最后选用一个案例说明采用该仿真模型进行调度方案选择和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运用2008-2017年体育产业增加值、产业结构层次系数,通过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法,实证检验体育产业发展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体育产业发展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同时两者间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从短期来看,两者的增长除了受上一期自身发展的影响外,相互间存在正向促进作用;二者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即体育产业发展是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格兰杰原因;当体育产业受到冲击时,表现为“短期效应强,长期效应弱”;当区域产业结构受到冲击时,表现为“短期效应弱,长期效应强”;二者的发展以自身内在驱动力为主,体育产业发展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内河港口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以我国四大水系28个主要内河港口为研究对象,构建结构方程模型,从港口需求、港口供给和港口价值增值活动等三大因素出发进行分析。实证结果显示:港口需求的不断增长会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通过港口价值增值活动可以间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出我国内河港口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客观地评价港口低碳绿色发展水平,利用云模型能够实现定性描述与定量数值相互转换的特点,结合德尔菲法确定港口低碳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云权重和云模型,观察云图分析天津港低碳绿色发展水平,并提出有效的改善途径.研究结果表明,云模型的应用能避免人为因素对评价结果的过度干扰,兼顾评价指标的随机性与模糊性,可为港口的低碳绿色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