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助学贷款政策是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在实施的一项针对贫困学生的资助性贷款政策。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金融手段完善我国普通高校资助政策体系,加大对普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20,(15)
国家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金融手段完善普通高校资助政策体系,加大对普通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力度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目的是避免贫困大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原因失学。然而,在享受了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支持完成了学业以后,个别毕业大学生诚信缺失不积极还款甚至恶意欠款造成违约。本文从高校助学贷款工作存在问题、问题出现原因提出加强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管理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高校助学贷款是当前全国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一项重要的国家政策,但是学生违约还款等诚信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助学贷款政策的良性发展。学生对于诚信和助学贷款的认知不足、高校对助学贷款管理和诚信教育的重视不够、社会信用管理体制不完善是造成高校助学贷款学生信用危机的原因,并针对以上原因提出相应层面的防范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作为国家对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资助项目之一,在大学生助学贷款政策中的地位日益显著,但与此同时违约问题也日益严重。本文从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产生及发展出发,对造成违约现象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促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助学贷款本是国家实施的旨在帮助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资助性政策,但随着这项政策的实施,较低的助学贷款还贷率却让这项政策难以顺利实施。并不是毕业生不愿意偿还贷款,而是他们没有能力偿还。本文从劳动力市场这个角度来论述如何通过完善我国就业市场、改善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来提高助学贷款还贷率,确保助学贷款政策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对普通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提供资助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针对试点和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国家对助学贷款作了适当调整。实践证明,在政策和机制两个方面所进行的调整以及管理机制人性化方面的考虑,不仅完善了我国普通高校资助政策体系,而且对于我国和谐社会和大学生个人诚信机制的全面建设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国家助学贷款的实施现状,以内蒙古科技大学为研究背景,剖析了该校在大学生助学贷款的管理措施;提出了应从加强宣传,建立完善的学生个人信用档案、加强沟通合作,适时调整完善"奖、贷、助、勤、补"资助体系等方面进行完善,增强高校在助学贷款管理中的作用,从而保证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国家助学贷款现状浅析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哲  崔师锐 《中国科技信息》2009,(14):257-257,264
国家助学贷款是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高等教育最重要的措施.但经过多年的实施,贷款大学生不及时还贷的现象较为突出,这表明,大学生诚信缺失已成为高校德育的突出问题之一.本文就从当前我国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现状分析,提出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助学贷款是国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金融手段完善高校资助体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随着这项措施的逐步展开,部分贷款大学生却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诚信危机。针对近几年在实际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主要从诚信教育方面,探讨了几点关于完善高校助学贷款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王峰虎  张宏才 《软科学》2005,19(3):91-93
省属高校贫困生资助存在认定标准难统一,经费缺口大,“奖”“助”界限不清,助学贷款难推行,资助方式不合理等问题。改进的对策是加强统一管理,拓展资金来源,完善资助方式,推进助学贷款,提高办学效率等。  相似文献   

11.
国家助学贷款是高校贫困生获得资助的主要途径,一直以来,高校都提倡和鼓励贫困学生申请助学贷款来完成自己的学业,但是,由于多种原因使得助学贷款在高校运行中出现了很高的违约率,本文以平顶山学院软件学院为例,首先对平顶山学院2013、2014年度各院系的助学贷款考核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了软件学院贷款学生违约率高的原因,并从学生诚信教育、就业形势、还款方式、监督和制约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关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
经济困难大学生如何顺利地完成学业,一直以来都是家庭、高等学校、社会关注的热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如消费观念滞后、信用缺失、大学生认识上有误区等,本文提出了进一步做好地方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一些建议,包括加强宣传、提高认识、纠正误识;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等。  相似文献   

13.
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是一种资助贫困学生的贷款形式,主要是为了帮助院校家庭困难、经济困难的学生能够较为顺利地完成学业,其宗旨是解决经济困难、步履维艰的学子们,摆脱困境、完成学习和学业任务,是国家科教兴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高职院校的生源地贷款还款过程中,诚信体系出现了大问题,大学生担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使命,诚信是其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必备素质,本文就这一研究议题,从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对高职学生就学的意义、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中高职学生诚信状况分析、高职学生诚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问题分析和相关的对策建议四个方面入手,做以深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2007年秋季,我国进一步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新的资助政策体系将惠及约1800所高校的400万大学生和1.5万所中等职业学校的1600万学生,并使每年用于助学的财政投入、助学贷款和学校安排的助学经费达到500亿元。在资助新政实施过程中,逐步出现原有的资助体系所不存在的问题,或有些原来并不严重的问题,开始出现严重的趋势;在国家实施帮扶新政下,如何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立自强意识和自我解困能力,实现物质资助与精神资助的有机结合,最终建立“物质资助与精神资助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资助模式就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15.
经济困难大学生如何顺利地完成学业,一直以来都是家庭、高等学校、社会关注的热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如消费观念滞后、信用缺失、大学生认识上有误区等,本文提出了进一步做好地方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一些建议,包括加强宣传、提高认识、纠正误识;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模式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模式分析,提出应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以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为主、高校国家助学贷款为辅的国家助学货款模式,使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实施的是以商业银行为主的国家助学贷款模式,商业银行的盈利性与国家助学贷款的公益性存在价值冲突,需以商业银行为主体,对国家助学贷款进行全面风险管理,使国家助学贷款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于金融"功能范式"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维  沈红 《中国软科学》2006,(10):74-81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实施7年多来,始终未能解决其个人金融服务在高等教育领域内的政策与实践之间的矛盾,因此,基于金融“机构范式”的改革道路已走到尽头,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创新,需要进行范式转换和新的路径选择。创新中国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整体思路,就是金融“功能范式”。据此思路,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创新,应注重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在对现有国家助学贷款的金融功能重新定位的基础上,着力推进社区银行参与国家助学贷款,并在开发二级市场前提下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的金融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19.
陈霖柏  甘雅芬 《科教文汇》2007,(10Z):162-163
经济困难大学生如何顺利地完成学业,一直以来都是家庭、高等学校、社会关注的热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如消费观念滞后、信用缺失、大学生认识上有误区等,本文提出了进一步做好地方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一些建议,包括加强宣传、提高认识、纠正误识;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等。  相似文献   

20.
新政策下的国家助学贷款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6月,新的国家助学贷款规定开始在全国普通高校全面实施。时值不足2年,现今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施情况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本文主要论述2006年新政策下的国家助学贷款现状,以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