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杨子才 《传媒》2000,(12):33-34
大半生做新闻工作,深感我们有些文章不善说理,或板着面孔训人,或概念堆砌,或语言味同嚼蜡,或陈词滥调充斥,把本来正确的道理讲得令人昏睡。回忆平生所读之书,觉得说理能够使人入耳入脑的,《庄子》确有它书难及之处。于是翻检全书,粗作分析,把此书的说理方法作些归纳,供同好者参考。 《庄子》一书,现存33篇,政治思想有不少消极的东西,但文风汪洋恣肆,机趣横生,对后世影响很大。《庄  相似文献   

2.
所谓评论,就是要对某个事件或人物进行正确的评价,对某种社会现象进行正确的分析,对某个问题作出正确的回答。这就要求写评论不仅要摆事实,更要讲透道理。讲透,是指要有一定深度,围绕着论题,紧紧抓住问题的实质和要害,像剥大葱一样,层层深入地分析论证。只有增强说理的透彻性,才能增强新闻评论的战斗性。 有人说,大块头的评论如报刊社论、编辑部文章,容易把道理讲透,而小言论不好讲出多深刻的道理,这话是没有根据的。人民日报的言论专栏“今日谈”,发表的言论长则四五百字,短则二三百字,可谓微型言论,但都能做到以事论理…  相似文献   

3.
说理,是新闻评论的基本内涵。如何把道理说清楚,说明白,是一种学问,有人称之为说理艺术。说理的层次性就是说理艺术的一种。说理要有层次性。就如同盖楼,要一层一层地盖。在初写评论时,有人心里有许多想法、观点,急于把它们都说出来,由于不懂如何分层次,结果写出来的文章乱糟糟一团,什么也没说清楚。如果盖楼也  相似文献   

4.
大半生做新闻工作 ,深感我们有些文章不善说理 ,或板着面孔训人 ,或万千概念堆砌,或语言味同嚼蜡 ,或陈词滥调充斥 ,把本来正确的道理讲得令人昏睡。回忆平生所读之书 ,觉得说理能够使人入耳入脑的 ,《庄子》确有它书难及之处。于是翻检全书 ,粗作分析 ,把此书的说理方法作些归纳 ,供同好者参考。《庄子》一书 ,现存三十三篇 ,其中内篇的七篇 ,历代多数学者都认定是庄子本人写的 ,其余则被认为是庄子门人和后学所作。《庄子》一书的政治思想 ,有不少消极的东西。但文风汪洋恣肆 ,机趣横生 ,对后世影响很大。明代方孝孺在《逊志斋集》中说 :…  相似文献   

5.
天天阅读报纸刊物,深感一些说理文章,作者不谙说理之道,或万千概念堆砌,或陈词滥调充斥,或板着面孔训人,或语言味同嚼蜡,把本来正确的理论命题或人生哲理讲得不成模样,读来令人昏睡。回忆平生所读之书,觉得说理能够使人入耳入脑的,《庄子》确有他书难及之处。于是翻检全书,粗作分析,将其说理方法作一归纳,供同好者参考。《庄子》一书,现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的七篇,历代学者大都认定是庄子本人写的,其余则为庄子门人和后学所作。《庄子》一书的政治思想,有不少消极的东西。但文风汪洋恣肆,机趣横生,对后世影响很大。明初方孝孺在《逊志斋集》…  相似文献   

6.
葛洪《抱朴子外篇》讲究说理艺术,富于说服力与感染力。具体表现为:旁征博引,长于引经据 典;长于正反论说,辩证而允当;长于分析与推理,精微而缜密;善用比喻以说理;善于借助叙事、描摹和推测 以说理;说理富有情感色彩,情理相生。故论者或称其为东晋文章创作大家。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广东新快报社诉被告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名誉权纠纷一案一审判决书予以分析,从诉辩归结、理由阐述、行文结构等角度研究认为,该判决书诉辩主张完整,争议焦点明确;说理充分全面,逻辑严密;结构合理,行文严谨。特别是论理部分,判决书结合一般侵权行为与新闻侵权行为共性与个性不同,尤其是同为媒体的原、被告之间纠纷特点充分说理,为研究新闻侵权的界定开拓了视野,提供了一个优秀的典型判例。  相似文献   

8.
刘泽生 《大观周刊》2012,(10):248-248
物理以物说理,就得言必称实验。物理教学美如画、美如诗。  相似文献   

9.
写言论文章,重在说理,难在说理。道理讲不清,讲不透,讲不活,论题再正确、再新颖,也难以被读者理解和接受,难以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所以,说理是言论文章成败的关键。言论作者要下大力研究说理的艺术,掌握说理的方法,提高说理的能力。鲁迅是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杂文观点鲜明、说理透彻,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感染力,堪称说理艺术的典范。认真学习和研究鲁迅杂文的说理艺术,对于言论作者提高说理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鲁迅杂文说理艺术有哪些特点呢?一、注重辩证思维。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都是由正反两面甚至多个侧面组成的。所以,…  相似文献   

10.
报纸杂志上的言论标题比较多的是“直说”,即作者旗帜鲜明地直接亮出观点,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在标题上一语破的。然而说理文章的题目也并非一律要求作者一味地作肯定或下判断,有时借助修辞手法,把所要论述的观点寓藏在具体可感的生活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去  相似文献   

11.
有些小言论的议论所以平淡乏味,这多半跟作者还没有掌握和运用多种说理方法有关。怎样才能增强新闻小言论说理的鲜明性和说服力呢?我认为,善于在对比中展开分析,讲明道理,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对比说理这一说理方法就是把相反、相对的两种事物、两种见解、两种做法或一事物的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形成是非得失的对照和高  相似文献   

12.
论理的武断,其情形大抵和一个病人完全拒绝治疗没有两样。所以林语堂先生称:“当一个作家因为憎恶一个人,而拟握笔写一篇极力攻击他的文章,但另一方面并没有看到那个人的好处时,这个作家便是没有写作这篇攻击文章的资格。”这话是说得偏激了些,因为论敌间在相当多的时候是不可能完全发现对方的好处的。这个要求似乎不高。但林先生的话也确有合理的成分。譬如,除了写检讨或悔过书之类的文字外,著文论理总是要阐述自己认为是正确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新闻小言论的说理通常是采用据事说理的方法,理从事出,事理溶合,三言两语,旨在启迪。然而,同样是说理,有的说服力明显,有的则缺乏说服力,难以使人相信,甚至令人反感。其原因,跟说理是否合情合理,是否实事求是,有直接关系。不合情理是说理的大忌我曾收阅一位大学生写的一篇小言论,题目是《“煎药房”哪去了?》此文针砭某校医院于开学初停办了煎中药的服务项目,给病人(包括文章作者自己)治病服药带来诸多不便。文章是  相似文献   

14.
理论章是报纸上的一个重要品种,它是为了研究某个理论问题、论述某个道理而写的章,是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手段。理论章的特点在于论理,选取不同角度、使用各种材料、变换论证手法,都是为了把道理说清楚。衡量一篇理论章好不好,总体上是看观点是否正确、新颖;从技术角度、写章的角度,要看道理讲得清楚不清楚,精彩不精彩,有没有说服力。好的理论章,一要抓准问题.针对性强;二要说理准确、清楚、实在;三是风要好,让人喜欢看。  相似文献   

15.
展现人物情感是广播电视专题节目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在以说法论理为主要内容的法制节目中恰当地运用这一手法,同样有助于更全面真实地展示事件全貌,更深刻形象地析法说理,使节目更加感人,从而达到普法教育的目的。 河北有线电视台《就案说法》栏目曾经播出过关于交通肇事的两期节目。两个案例情节相近,但是播出后效果不一。 第一个案例,去年9月发生在邯郸:一名司机  相似文献   

16.
受国家大规模启动编纂清史工程的鼓舞,日前,笔者认真研读了陕西省档案馆收藏的珍贵手稿《路德文集》。经过逐篇阅读体味,深感《文集》中所载文章,或记事、或说理,均不失为清代论说文、散文的  相似文献   

17.
比喻是最常见而收效也最显著的一种修辞手法。杂文作为文艺性的论文,其语言当然要有说理性。而同样是说理,可以就理论理,也可以喻明理。但就读者接受和欣赏的心理要求而论,就理论到理论,从概念到概念,就显得正襟危坐,枯燥无味;而以喻明理则是由物及理,从具体到一般,从形象到概念,这不仅给人以生动活泼、质朴亲切之感,还可以使道理讲得通俗、晓畅。这就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不少报纸都在一版或专版上开辟了一些时评性杂文专栏,如人民日报的《今日谈》、河南日报的《纵横谈》等等,这些专栏发表的文章,均以现实生活中的新闻事实为据议论说理,所以叫时评性杂文。时评性杂文具有新闻、文学和说理三位一体的特征。一、新闻特征报纸时评性杂文专栏里的文章虽不属新文体裁,但它具有明显现实性和时效性的新闻特征。一是它据新闻事实议论说理,能够迅速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发展变化中出现的问题和动向。鲁迅说,杂文是反映“时代的眉目”,就是强调杂文对社会生活的反映要便捷敏锐。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新闻敏感,  相似文献   

19.
我因看了钱钟书先生一本指事达理的小品集《写在人生的边上》,便想到了论理的从容和幽默。文以载道。通过文章释惑解颐或者扶正祛邪,当然是为文的题中之义。钱文也不例外。比如,他对提倡幽默文学的说法不以为然,称“幽默至多是一种脾气,决不能标为主张,更不能当作职业。”词锋不谓不利。但即令是这样一篇针对性颇强的文章,他仍写得心平气和,充满善意。很像是一管败秦的洞箫,势如破竹,却绝不剑拔驽张。和苏格拉底式的街头辩论不同的是,中国人一向比较含蓄和内向,常喜欢将至大无朋的大道理化作言  相似文献   

20.
议论文是以议论和说理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一篇好的议论文,必须做到观点正确,材料充分,说理透辟,论述严密,才有强大的说服力。从表达方法来看,我们可以把议论文分作立论和驳论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