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幽渺以为理”,“惝恍以为情”——貌哉深矣的意象创造 从艺术视角看,《红楼梦》写梦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手段,它创造出幽渺惝恍的荒诞审美境界。作者通过梦境描写隐含和影射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和个性特征,即通过荒诞的非理性的真实来反映现实生活的真实。作者利用梦境所提供的超越现实超越时空的自由,创造性地驰骋想象,进行艺术虚构,以开拓人物内心世界和描绘人物的精神状态。 《红楼梦》所有的梦境描写都体现着鲜明的悲剧意识,都象征着特定的时代内容和作者对这一颓败社会的哲理思考。  相似文献   

2.
《史记》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的生命主题。《史记》反映这一内容有四种形式 ,这四种表现形式与《史记》所表达的激荡淋漓的生命情绪和宏阔豪迈的生命体验互为融合 ,使《史记》的生命主题达到了很高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3.
《史记》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的生命主题。《史记》反映这一内容有四种形式,这四种表现形式与《史记》所表达的激荡淋漓的生命情绪和宏阔豪迈的生命体验互为融合,使《史记》的生命主题达到了很高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4.
《史记》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生命主题。本文对《史记》反映这一内容的四种形式进行了重点论述,并认为这四种表现形式,与《史记》所表达的激荡淋漓的生命情绪和宏阔豪迈的生命体验互为融合,使《史记》的生命主题达到了很高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5.
在《红楼梦》广阔而宏达的叙事中,曹雪芹利用"神道设教"的民族叙事传统诗意地搭建了《红楼梦》的叙事架构,确立了多元的叙事权威,完成了人物设计和情节设计,传达了自己的生命感悟,使《红楼梦》成为抒情体小说经典。透过宗教叙事、诗性叙事,我们发现,曹雪芹关注的焦点是情性和生命。曹雪芹利用"神道设教"完成了小说的时间设置和空间设置,将所有人物聚集于大观园,将所有人物的生命律动聚焦于贾宝玉的诗意体验和悲剧感悟,通过"降凡"、"历劫"到"回归"这样一种心路历程,传达出作者对人性的掌控和对悲情的关怀。  相似文献   

6.
写下了“狼、狗、枭——‘天马’”这个题目,到底要说些什么呢? 说的是《红楼梦》中的一个人物——贾雨村。在《红楼梦》中,作者写贾雨村这个人物是颇有深意的。从第一回“贾雨村风尘怀闽秀”起,到末一回“贾雨村归结红楼梦”止,作者把他作为一个开场和收场人物,除了含有  相似文献   

7.
<正>冯友兰先生将人生境界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四种。我以为,以此类比语文教学的境界也未尝不可。客观地讲,目前的语文教学超越了照本宣科的自然境界,为着考试和升学的目的正在功利境界里起早贪黑,辛苦、悲壮而又惹人生厌。因此,一些有良知的语文教师试图走"中间道路"—关注考试的同时也关注语文本身—这大概  相似文献   

8.
1.语文教师的人格素质与教学效率。人格即指人的气质、性格、能力等特征,也是人的道德品质的体现。冯友兰先生在《新原人》中曾说:“人生有四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人境界。”当今社会中处在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最多,进入道德境界的人少一些,进入天人境界的更少。我觉得合格的教师至少应该是道德境界中的人。试想一下,一个思想道德低劣,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写梦或者写与梦有关的内容,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梦幻审美意识和梦幻创作方法。《红楼梦》中的梦境描写来源于理性原则与客观现实的悖谬或不相容性。这种荒诞的梦幻意识不但贯注于《红楼梦》的艺术构思、思想倾向和审美表现之中,而且直接影响着主题的揭示、结构的安排和人物形象的塑造。《红楼梦》中的梦境描写的客观真实性与主体倾向性是统一的,是作者用来表达其审美理想和深化人物的精神世界的一种独特手段。  相似文献   

10.
正现代新儒学代表冯友兰提出"人生境界"说,分为四个层次: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最高一层是天地境界。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的状态;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该成为的状态。教育的核心是立德树人,笔者就以《三国演义》教学为例,探索经典阅读"美育"三步走。一、以美兴人,悦读起步1.以读带读,听读到录读。教学《三顾茅庐》一课,我首先让学生去听朗读范文。一周后,  相似文献   

11.
著名作家刘心武潜心红学,十多年来坚持从秦可卿这一人物入手解读《红楼梦》,开创了红学中的“秦学”分支。他曾这样说:“我通过秦可卿入手来研究《红楼梦》,又因为我前面很多讲都是讲秦可卿,所以有的人就误会了,以为我就是研究秦可卿那么一个人物,其实不是的。《红楼梦》是一个艺术宝库,一个思想宝库,一个文化宝库,一座巍峨的宫殿,我从哪个窗口往里望更好呢?我迈过哪一道门槛走进去更好呢?我个人先选择了秦可卿  相似文献   

12.
《金瓶梅》与《红楼梦》都采用超现实宗教人物来预言或归结人物性格命运,表达一定的思想内涵,也都写到了形而下的宗教活动和世俗化了的宗教人物。不过《红楼梦》作为雅化的世情小说,其宗教书写更具有美学意味,三个神话具有空灵超越之美,是对神仙美学的继承与发展,使之具有了审美功能,并重建了神圣的品位。相比之下,《金瓶梅》中的得道高僧高道并没有为该书提供超逸的品位,而只具备叙事学上的预叙——总结功能;由于主体故事体现出正视人欲的态度,与因果报应框架构成强烈矛盾,还解构了宗教神圣形象,这与全书的审美品位是一致的。关于小说中各自的男主人公形象的宗教书写印证了这一区别。最后,《金瓶梅》的宗教书写更坐实,《红楼梦》则更灵巧。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是一个巨大的审美场 ,作品中的人物与环境、人物与人物、情与景之间所构成的是复杂多重的审美对应关系。其中刘姥姥与贾母之间是一种身份地位和生活环境的异质对应与情和爱的动态耦合的审美同构关系。对其研究探讨 ,既有助于把握《红楼梦》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对照的审美心理效应 ,又有助于认识《红楼梦》这个巨大审美场的审美意蕴和审美价值 ,更有利于理解《红楼梦》所揭示的以荣国府由盛到衰象征封建社会必然衰败这一深刻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是一个巨大的审美场,作品中的人物与环境、人物与人物、情与景之间所构成的复杂多重的审美对应关系。其中刘姥姥与贾母之间是一种身分地位和生活环境的异质对应与情和爱的动态耦合的审美同构关系。对其研究探讨,既有助于把握《红楼梦》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对照的审美心理效应,又有助于认识《红楼梦》这个巨大审美场的审美蕴和审美价值,更有利于理解《红楼梦》所揭示的以荣国府由盛到衰象征封建社会必然衰败这一深刻  相似文献   

15.
人性无非包括三种境界 :真情、矫情、无情。《红楼梦》中的人物大致也可归为这三种境界。真情者若黛玉 ;矫情者若宝钗、宝玉、妙玉等 ;无情者则似贾珍、贾琏之流。真情的人性在《红楼梦》中是一种寄寓了作者理想的脆弱的存在 ;无情的人性则显示出作者对社会最大程度的否定和批判 ;而徘徊在两者之间的矫情的人性却背负了作者几十年的血泪辛酸 ,寄寓着作者对人生的无奈和追寻。该文从黛玉之真情、宝钗和宝玉之矫情试探《红楼梦》的人性世界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站在生命的立场,关注了小人物生命的清纯、高尚与美好,它对人的生命意识、个体价值进行了思考与探索,对没有功利之心、道德之心的人之本真生存状态给予了由衷的肯定与赞美,对伪饰、机心、贪婪等生命状态给予了否弃,同时,对于儒家伦理思想推崇的家国意识、仕途经济与伦理道德进行了深刻反思与批判。  相似文献   

17.
人性无非包括三种境界:真情、矫情、无情。《红楼梦》中的人物大致也可归为这三种境界。真情者若黛玉;矫情者若宝钗、宝玉、妙玉等;无情者则似贾珍、贾琏之流,真情的人性在《红楼梦》中是一种寄寓了作者理想的脆弱的存在;无情的人性则显示出作者对社会最大程度的否定和批判;而徘徊在两者之间的矫情的人性却背负了作者几十年的血泪辛酸,寄寓着作者对人生的无奈和追寻,该文从黛玉之真情,宝钗和宝玉之矫情试探《红楼梦》的人性世界。  相似文献   

18.
教师素质与语文教学效率一、人格与效率冯友兰先生在《新原人》中曾说:“人生有四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人境界。”我觉得合格的教师至少应该是道德境界的人。如果一个教师在邪恶面前不怯懦、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正直善良,同情弱者,扶持落后者,关心上...  相似文献   

19.
《人生的境界》(人教社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一课)一文中,冯友兰先生将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其中“天地境界”是冯友兰先生最为推崇的人生境界,较之其它三种境界,“天地境界”显得较为深奥神秘,抽象难解,以下试从四个方面对“天地境界”加以解读。  相似文献   

20.
生命是什么?生命是生物体所具有的活动能力,是蛋白质存在的一种形式。但生命不仅限于单纯的活着,它还应有其存在的目标、意义和价值。生命的境界是什么?古往今来的学者们对此话题已进行了大量的探讨研究。在外国,丹麦哲学家齐克果将人生分为审美、道德和宗教三个阶段。而德国哲学家尼采则认为,人生有三个时期,即:合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